“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強調:“在兒童時期,本我,自我,超我

之間的矛盾衝突的性質和強度取決於兒童期的生長環境,教養狀況,以及撫養者,教育者對兒童的態度。”

作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從採取了精神分析的方法,對於家庭教育理念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情況進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和論證:

在孩子所處的嬰幼兒至成年的這個階段中,家庭教育,或者準確的說是家庭環境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起到了長期而持久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也將帶著大家從同而不同兩個角度,辯證討論家庭因素在同與不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01“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影響孩子出現差異的,可能是什麼

這個世界本身就不是像鏡中複製的那樣,能夠獲得完全相同的個體。就像萊布尼茨那句經典的名言“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即使是科學技術發展到如火如荼的今天,採用了克隆技術的"Replica"(複製品),拋開法理和倫理上的問題不談,都尚且不能無法完全一致。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彷彿“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句中國的傳統名言,倒像是遺傳學理論的現實闡述,但是事實上,家庭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會進一步放大或縮小這種不同,使得孩子們在進行社會化的過程中,性格秉性態度等方面也會產生天差地別的差異。

而以下的內容,我們則更傾向於從性別,社會影響,父母期待值等方面的不同影響,來闡述在新社會發展模式下如何讓孩子們更為積極主動的接觸成長。

一:性別因素,造成了“窮養”、“富養”的差異

新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往往是由上一輩的人來耳提面命或者是結合了自己的經歷和了解而逐步形成的。

我相信對於每一個新父母或者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長們,一定會聽過這麼一句話:“女兒要富養,兒子要窮養”。

但是當我們為人父,為人母以後,這句話背後最難的兩個字的意思我們是不是真的已經明白並且去實行了呢?

曾經在知乎看到過一段小故事:

一位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收穫了他的心儀的“小棉襖”,欣喜之下,他決定滿足女兒的一切要求。

昂貴的鋼琴課,季度的旅遊安排,物質上的滿足,以及和妻子兩個人無微不至的關注。

最後的結果是自己的女兒老是與自己爭吵,在一起爭吵中,女兒對他說:“爸爸,我感謝你給我的平臺,但是我不喜歡你安排我的未來。”

一位中產家庭所能提供的物質平臺已經遠遠不是平常人所能為兒女提供的,但是,這是“富養”的真正含義嗎?

富養的富字,究竟是要提供給孩子事無鉅細的環境,還是說給孩子們提供更為廣闊的視野,培養更為獨立的性格我想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吧。

某種程度來說,富養和溺愛只差一步之遙,與其說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魚",倒不如提供給他們"漁"的技術,孩子們能走多遠,只有自己的腿知道。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二:順序差異,造成了“老大”、“老二”、“老三”的差異

1)老大老二之爭

達爾文曾採用了進化論的角度分析了在家庭關係中不同的孩子們受到的不同影響。

作為家中的長兄長姐,老大毫無疑問的會在父母精力不足時撐起家庭的日常,因此,老大往往被賦予認真有擔當的形象。而最小的孩子則表現得更為活潑,聰明。

2)老大的家庭壓力

作為家中的長子長女,亦或者是作為家庭的獨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被賦予了一定的承擔家庭的壓力。

他們往往需要考慮更多的內容,以及自己乃至未來的家庭走向。在成為哥哥姐姐後,與弟弟妹妹之間的相處,

往往被要求忍讓。

這些社會或者家庭“默許”的規則,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著作為家中長子長女的老大更快速的成長或者富有承擔能力。

我們不難發現,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老大會越來越有了長大的“模樣”。他們往往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事物。

以至於在不符合年齡的理性擴大,進而在社會上會出現家中的兄長會更為保守,這一點與老大們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3)老二的忽視感

在現階段的中國家庭中,我們更容易去給老大提條件,更心疼家中最小的那個孩子,以至於對於夾在中間的孩子往往忽視了他們的一部分感受。

他們不同於老大,他們對於家庭壓力的這一部分感觸並沒有老大那麼明顯,在長期享受家中最受寵愛的地位之後,突然出現的弟弟妹妹和分走的關注會讓一部分的老二產生相當的失落感,這種感覺在小時候老二老三的孩童衝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種忽視也會導致老二們更希望通過其他的方式去獲得認同感和重視。心理學家阿勒斯曾經提出的出生順序影響孩子性格的理論曾經積極的論證了這一點,老二的好勝,倔強的性格正是一系列的家庭影響和社會影響中逐漸產生的。

4)老三的競爭壓力

作為家中最小的一員,作為代表的老三們從一出生便享受了家庭關係中最多的關注,父母的疼愛,兄長的關注,以及社會上對他們提出的向兄長學習的“要求”,都在催促著家中的老三不斷地向哥哥和姐姐們靠攏。

但是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彷彿並不願意帶上這個影響他們遊戲學習計劃的"小拖油瓶"。

因此競爭壓力就從這裡埋下了種子,對於家中最小的成員,他們並不想被哥哥姐姐們扔下,因此他們會更加希望獨立,更加有自己的主見。而這一切的最開始,可能就是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導致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5)總述

以上的闡述不僅僅是簡單的推理判斷,每一年都會有專業的研究員對於這種社會現象進行相關的考察論證。

舉一個不是很恰當,但是會給每一位父母一定思考的例子:不知道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姓名的首字母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在國外《應用社會心理學雜誌》的一次調查中顯示,首字母以A開頭的孩子比以C或D開頭的孩子的平均成績要高。全世界絕大部分的精英人士名字的首字母都在A和K之間,如世界五大首富,這當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巧合。

研究人員發現,為了方便記憶和統計,我們常常會按照姓名的首字母對孩子們進行一個短期或者長期的排列,尤其是在孩子在接觸社會教育的初期,以至於延伸到學校註冊,公司招聘等項目中,名字首字母排在前面的人往往會更容易受到關注,而這種潛在的歧視會對名字首字母在後的人造成一定的不公平。

  • 這個調查放在家庭關係中同樣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如何去更加積極主動的緩解這種家庭現象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或者家庭環境作為孩子長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閉環教育環境,對於孩子的發展起到的關鍵的作用,我們或許不能改變社會對於這種"序列"的固有認識,但是家庭作為社會最小的單元,一步步的去消除這種影響,讓孩子們更加獨立,更加積極的成長是很有必要的。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02面對孩子的脾性差異,如何破開教養困局與其期望不如鼓勵

中國式的家長在為孩子努力創造更為優秀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把自己對於未來的期望,或強制,或委婉的添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此,家長都會陷入一個邏輯怪圈:我希望孩子們更好一些,孩子們卻並不是滿足自己的要求,於是家長認為是自己要求過低,因此提高自己的要求,結果卻可能越來越糟。

甚至會產生一種比較的心理:“我的孩子怎麼比別人家的孩子差那麼多?”並且在不經意中將這種負面情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在孩子成長初期,這種抵抗情緒會愈演愈烈。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其實我們不妨換個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期望,可以看做對於孩子的父母意識的投射。

這種投射可能是超越孩子所在的那個年齡和認知能力所能接受的。與其把這個期望變成短期見效的特效藥,倒不如將這種投射變成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此同時,積極轉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讓期望的被動壓力,變成鼓勵的主動發展。

通過生活中鮮活的例子,逐漸引導孩子培養正確的看待事物的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特別生動的例子:

我的初中恩師在觀察到兒子對於建築的喜愛後,希望她的兒子以後能夠從事建築類的工作,於是她採取了將短期熱愛變成長期喜歡的做法。她和先生帶著孩子去參觀相關建築展出,通過越來越方便的網絡來接觸各個國家之間的建築風格,培養興趣。結果顯而易見,在初中階段,這位家中長子已經確定了自己將來要考取的高校。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成長必然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而不能一蹴而就。在家庭教育環境中,最理想的狀態並不是簡單的好壞作為評價標準,

而是要辯證的去看待,因人而異,因勢利導。

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的性格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並通過一定的引導,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03如何保證孩子們成長的完整性,使得他們的成長更為獨一無二呢?

一:避免固有思維的標籤化

家庭的固有化思維往往從社會的固有化思維中延伸過來,至於兩者誰先出現的倒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討論了。

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對於孩子的固有化標籤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長遠考慮,也同樣會帶給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相對挫敗感

我們有更多更為合適的方法去處理和孩子的關係。比如多采用鼓勵和提意見的方法與孩子相處,避免採取命令或者批評的方法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仔細品味“你覺得這件事這麼做會怎麼樣”和“你應該怎麼做”兩者的區別,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所追求的認同感,會在父母的認同下獲得滿足,接下來父母的意見也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二:和孩子們做朋友

無論是老大老二還是老么,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採取一種什麼樣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就顯得尤為關鍵。

當我們以孩子的朋友角度去考慮時,我們更容易發現孩子遇到問題的癥結在哪,從而提出更符合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做法也同樣會獲得孩子們的支持。

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孩子也更願意將我們視為他們成長中的一個夥伴,從而進一步避免僵化的親子關係。

三:避免沒有必要的比較

很多家長都習慣性的把比較作為一種激勵手段,我們仔細回想一下,是否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同樣會想起來有一位"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優秀,成功,令人羨慕。

但是,和他們的比較真的會對當時的我們產生更為正向的影響嗎?反而過分的比較會成為一個負反饋,失落挫敗的情緒會更多的表現在孩子們身上,這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當然適當的比較是需要的,但是應該是和孩子自己比較,在時間的縱向上和孩子自己比較,讓孩子一天一天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集腋成裘,實現長期發展的正反饋。

四:尊重是最關鍵的部分

我們需要對孩子們表達出基本的尊重,孩子作為今後社會發展的獨立個體,他們都需要家庭從一開始給予的充分尊重。

我們家長首先需要擺脫的一個觀點是,孩子是家庭的附庸。無論是老大還是老么,我們都要給予他們尊重。在孩子們充分表達他們的觀點時,我們需要努力創造一個交流環境,那麼,尊重在這裡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尊重的基礎上充分的進行親子間的交流,是為同胞孩子創造的最為模範的榜樣,也會促進孩子們更加積極樂觀的成長。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淺論家庭對於孩子們成長影響

對於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自己孩子的領路人,所以或多或少的都會給自己很多的壓力,但是,倘若父母將這份壓力擴大化,反映到家庭教育中就會表現出孩子們不同的發展狀況。

世上本沒有100%優秀的父母,但是卻有盡心盡力的家庭教育。因此父母首先要從自己身上卸下不必要的枷鎖,家庭教育是一件難事,卻不是一件不可為之事,父母如果學著把孩子從背後的筐裡放下來,然後牽著孩子們一起走,我相信,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將會是一件幸事。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