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的《金鎖記》說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鎖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這是全書的最後,最後寫出了一個年老的寡婦,喪失了所有對生活的熱忱和盼望卻苟延殘喘地繼續人生,她所做的一切的宗旨都不是去追求什麼,那麼她唯一可以找到的自己存在的證據,就是他人對自己的反應。

越是折磨,仇恨越刻骨,行為越極端,才能給她死灰的人生抹一點顏色,無論是血,是淚,還是其它的一些什麼,週三為了證明自己存在過罷了。

張的《金鎖記》說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


我不知道為什麼張愛玲總是用這樣極端的語氣和寫法來表達甚至是痛斥男女之間的事情,許多人讀張愛玲的小說,會帶著偵探一樣的眼睛企圖從字裡行間找出可靠的證據,來分析張愛玲筆下的男男女女之間究竟有沒有愛情。

而我在張愛玲的作品裡只看了她對愛的反諷和絕望,張愛玲感到絕望卻陷於絕望,因此,她的風格上表現為蒼涼。當然,魯迅的作品也有著絕望,比如看不上中國人骨子裡的做作等,但魯迅的絕望感有著更為深廣的內涵,張愛玲則在對俗世男女情愛婚姻的敘寫中集中表達了她的絕望感。

張的《金鎖記》說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

比如她說:

男子對於女子最隆重的讚美是求婚。他割捨了他的自由,送了她這一份厚禮。

為了愛而結婚的人,不是和把雲裝在罈子裡的人一樣的傻麼!

一個人有了性知識之後,根本不能夠談戀愛。一切美的幻想全毀了!現實是這麼汙穢!

世上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是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

張愛玲在愛的反諷中,沒有讓人看到一絲希望,但這無望的愛之上,仍然有一層溫柔的包容悲憫,如同她作品中常見的月,亙古不變地,照見了曹七巧推到腋下的玉鐲,也曾照見曹七巧圓潤的手臂,照見愛的絕望。


張的《金鎖記》說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

這本書《金鎖記》,想不想籠子裡的金絲雀的那種感覺,只不過這個是鎖了男女兩個人,那個只是鎖了一個人罷了,但本質上還是沒有變。

男人愛上女人,只因為那簡單純粹似夢囈般的平靜。

女人愛上男人,只因為那陌生同情卻又存在的真實。

男人問:你是自由的麼?女人不答。其實二者心裡都很明白,彼此都是不自由的。即使此刻自由,兩人結合之後又會變為不自由。未如讓此刻的自由延續下去,不斷地在回憶中沉澱。

張的《金鎖記》說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


“叮鈴鈴”封鎖開放了,原本被打破的世界又恢復了原樣。張愛玲說,女人的眼睛看到了,他們就活了,只活那麼一剎那。在現實中,大多數人是死了的。因為我們走得匆忙,沒有看到。太多的美好,由於視覺的缺失,而已然溜走。

男人的世界也恢復了原貌,只是留下了對生活的思考。雖然思考是件痛苦的事。

​當生活被蒙上了冗雜的塵埃,當世界的色彩失了真,封鎖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是這樣純粹而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