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唐太宗一生英明神武,可他終究也是一個凡人,沒辦法抵禦死亡的威脅,太宗經歷了一次大的儲君之爭,自己的兒子相互爭鬥,最終李治成為他的繼承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太宗對自己的兒子還是不太放心,為此他就必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人輔政。明面上太宗給兒子挑選的人是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幾位重臣,可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李世民在死前,還安排了一個人,此人就是李勣。

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不過李世民在死前卻突然將李勣給貶到外地,李勣在隋末可是一位相當有名的人,他早年追隨瓦崗軍,後來自己隨李密投降唐朝,也得到了唐朝的重用,不過李勣在唐初並沒有真正顯露自己的能力,他是在太宗後期,才開始展現自己的才華,成為唐朝軍界可以倚重的關鍵人物。李勣戰功赫赫,李世民卻不知為何要把他放到外面,其實李世民這麼做,正是他用人的高明之處,他在死前對兒子李治交代,繼位之後一定要重用李勣,現在自己把李勣貶謫到外地,是由於兒子資歷淺薄,沒辦法壓住這些功勳老臣,為了能讓李勣對他感恩戴德,李世民先做這個惡人,隨後李治再來扮演好人。

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這父子倆是唱了雙簧,也是對李勣的試探,因為李勣突然被貶官,正常情況下誰心裡都不好受,如果他要有什麼不滿的話,就表示他可能不值得重用,起碼在忠誠層面就很難保證。而李勣沒有太多的怨言,這就讓李治可以放心去任用他,李治剛剛登基之後,立即就把李勣召回來並且委以重任,此後李勣在高宗朝也是享盡了榮華富貴,有著非常高的地位,長孫無忌這些權臣先後倒臺,李勣卻始終得到了高宗的信任。

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這件事其實真應該佩服李世民的處理,他為何要這麼做呢?其實以李治當時的資歷,朝中絕大多數的重臣李治都壓不住,要真按照這個思路,估計朝中要有一批人被貶官,然後李治再重用他們。可實際上,得到這個待遇的只有李勣一個人,李世民絕對是有著別的用意。李勣看似是被貶官,實際上李世民已經看到了李治後面要想穩住朝局,必須要用李勣這樣的人,他就提前為李治打好了基礎。

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李勣與長孫無忌這些人不太一樣,李勣是山東人,而長孫無忌等人都是關隴貴族的代表,在李世民的後期,這些人掌握了朝中的大權,唯一能與他們對抗的,就只有山東地區的這些勳貴。因此李治如果不想徹底成為傀儡,就必須要用李勣去對抗長孫無忌這些人,事實證明這招非常有效,後來李治希望能讓武則天作為皇后,這也是長孫無忌等人倒臺的前兆,促成這件事的就是李勣,他掌握著極大的軍權,在朝中可以與長孫無忌這些人對抗。

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李世民讓兒子去籠絡李勣,實際上就是為了能讓兒子拉攏這些關東的勳貴,這樣朝局就能維持平衡,不會出現某個勢力獨大的情況。李治也很好繼承了父親的理念,他繼位之後的很多政策都很正確,唯一的失誤就是看錯了武則天。

李世民為李治留下一治世能臣,為何在死前將其貶謫?

事實上李治是一位非常不錯的守成君主,只是出了武則天的事情,他就必須要受到詬病,後世很多人非常容易低估了李治的能力,其實李世民也只是給他提了一個思路,真正執行難度比較大,能維護好與李勣這些人的關係,共同對抗長孫無忌等人,最終把權力抓在自己的手裡,這些事情不是說說就能解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