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別放屁了,聽老子說!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別放屁了,聽老子說!


近日,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Mario Vargas Llosa在西班牙《國家報》發表了一篇眾所周知的文章。

既沒有看原文,也沒有看譯文,但是可以肯定Llosa在放屁。

為什麼呢?

先插一句:這是在批評Llosa,那麼反對和支持他的人應該都不會舉報了吧。非要舉報,請便!

放屁,是這樣來的。

普林斯頓大學哈里·G·法蘭克福寫的《On Bullshit》,據說當時比《哈里·波特》還暢銷。

該書的中文版是南方朔翻譯的,中國臺灣版的書名叫《放屁》,中國大陸版的書名則改成了《論扯淡》。

不知是依據什麼將bullshit譯為放屁或扯淡,既然南方朔是中文譯者,還是應該用『放屁』吧。

該書的第一句話就是:在我們的文化裡,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bullshit。

這本不到2萬字的書,其實就是一篇演講稿。

法蘭克福說是要搞什麼關於bullshit的理論,但最終他連bullshit是什麼意思都沒有澄清。

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因為他不懂中文,不可能用到寫在《老子》裡的『知不知』。

在《On Bullshit》賺得盆滿缽滿後,法蘭克福又趁勢寫了《On Truth》,繼續暢銷。不知是為稻粱謀,還是意識到不澄清truth,就沒法澄清bullshit。

在第一本書中,法蘭克福這樣批評在bullshit的人:根本就不在乎truth,就影響效力而言,bullshit遠比說謊更嚴重,是truth更大的敵人。

顯然,法蘭克福至少是認為bullshit是屬於truth的對立面。於是,要澄清bullshit就不得不先澄清truth。

然而,他在第二本書中卻特意申明:我將回避對truth給出定義...否則,我會不得不面對令人生畏的複雜問題...我將假定讀者們按常情常理就能瞭解真偽之間的差別...

這就尷尬了!法蘭克福一面對bullshit深惡痛絕,一面自己也在bullshit。

這恐怕是給《科學的終結》作者約翰·霍根所說的『反諷』作註腳。

難怪為第二本書中文版寫序言的朱偉一先生,將其視為雞湯,並把法蘭克福比作美國於丹。

不知這是抬舉了于丹,還是抬舉了法蘭克福。

反正,法蘭克福沒有澄清包括bullshit和truth在內的任何概念。

在《數學:確定性的喪失》中,M·克萊因寫道:亞里士多德認為,某個概念的釋義最終要用已知的概念來描述,所以必須有自明的概念作為開始。2000多年來,學者們普遍忽視了這個必要性。

方方在前天那篇發不出來的日記裡,引用了她也不知是誰放的屁:寫作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使命就是為了戰勝謊言,見證真正的歷史,恢復人類的尊嚴。

不找到自明的概念,就不能澄清任何概念,誰不是在放屁?

什麼是自明的概念呢?在頭條或微信裡搜索《等了一萬年,看見我是誰》,也許有終極答案。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別放屁了,聽老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