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最近有不少網友後臺留言,希望我們講一講最近許多品牌都被曝光的機油乳化、機油增多問題,為什麼最近這類投訴會大量爆發?這兩類問題看起來非常嚇人,而且常常一起出現,會有許多車主會擔心一旦出現機油乳化、機油增多的現象,會不會造成發動機的損傷?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這裡我們也不繞彎子了——在非極端情況下,影響非常有限。如果你還希望能夠探清這些問題的原委,請看下文為你詳細講述:

No.1

機油乳化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先說一個前提——之所以在最近這段時間會爆發這些問題,恰恰是因為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季。2018年初,某合資品牌就曾爆發出“機油門”,許多車主投訴有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現象,也恰恰是集中在冬季和北方寒冷地區。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寒冷季節和北方地區會帶來什麼影響?大家都知道,冬季用車時發動機內熱外冷溫差較大,尤其在內蒙、東北等地,經常會有零下二十多度的超低溫寒潮,這樣就會使剛剛熱車燃燒產生的部分水蒸氣,被髮動機內外的溫差“冷凝”成為細小的液滴附著在活塞的缸壁上,隨後隨著塞環的運動,它們會沿著氣缸壁與活塞之間的間隙,竄入到下方的曲軸箱內。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這個“冷凝”的過程不難理解,只要存在溫差,它非常容易在車內或室內溫度高、外界溫度低的情況下產生,例如冬天開車時你會發現車窗非常容易起霧,只要內外存在溫度差且內部有一定的水蒸氣,水分凝結的現象就不可避免。因此,當曲軸箱內的機油與這些竄入的水分混合在一起,就出現了所謂的機油“乳化”現象。而且,“乳化”並不代表機油變質,而是油水混合的結果,請接著往下看。

No.2

機油增多的原因又是什麼?

機油增多的原因其實與機油乳化非常相似,甚至出於同樣的“作案手法”。當前許多品牌的車輛都採用了缸內直噴的進油方法,甚至為了更好地利用進氣滾流促進燃燒效率,許多發動機設計上還採用了側置缸內直噴的形式。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在熱車階段發動機剛剛啟動,機油溫度尚未升到合適的區間,缸內直噴的噴油嘴噴出的汽油就會在沒有充分燃燒的情況下會滯留到氣缸壁,形成“溼壁”現象,伴隨活塞環的運動,這部分少量的汽油和混合可燃氣將從氣缸與活塞之間的間隙刮入曲軸箱,進而與機油混合在一起形成“機油增多”現象。所以,一旦發現車子的機油增多,車主在檢測機油標尺的時候,就還會聞到一股汽油的味道。看到這裡,有人說氣缸壁和活塞之間不能完全密閉嗎?你可以回家試試你家的打氣筒,再想象一下發動機的活塞運動。

No.3

“機油門”如何解決?

機油乳化和機油增多看起來非常可怕,但是事實上並不值得你去擔心,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曾經發生過的某品牌“機油門”的始末和解決方案。2018年初,遭遇北方車主維權的某品牌將13萬輛SUV進行召回,在工程師的反覆試驗下,發現了這些“問題”車輛的一些共性——北方寒冷地區集中度高、頻繁短距離行駛、熱車時間過短。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剛才解釋了為何水蒸氣和汽油會混入機油內,但是這不是發動機設計的問題,而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幾乎所有的發動機都會在曲軸箱裝置強制通風系統(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PCV),當機油溫度升高,混入的水蒸氣和汽油就會蒸發,然後通過油氣分離裝置將蒸汽態的機油與它們進行分離,然後機油迴流到曲軸箱,水蒸氣、汽油進入進氣歧管,然後再導入氣缸內二次燃燒掉。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問題的關鍵點——機油溫度,如果溫度不上來,這個“蒸發”過程就難以為繼。所以解決方案相當粗暴:1、修改發動機ECU,改變噴油時機,減輕“溼壁”機會,提升怠速轉速,儘快短時間提升發動機溫度;2、熱車階段不允許開暖風,呵護髮動機溫度不被耗散;3、變速箱調整,在冷車狀態下保持高轉速。對,一切為了提高發動機溫度,只要能儘快熱起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

No.4

機油乳化和機油增多到底會不會損壞發動機?

看到這裡,你就能理解為何北方寒冷地區,熱車時間短,還經常頻繁短途行駛的車子容易產生這兩個現象,因為在沒有足夠的行駛距離和運行時間,發動機內竄入的汽油和水分就沒有機會充分蒸發出來。如果不小心發現自己的車子存在機油乳化和機油增多,我們該不該擔心會損壞發動機?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答案是非極端情況下不會。機油的作用是潤滑發動機的各個零部件,但是機油規格並不會因為混入了少量的水分或汽油而迅速“變質”,所有人的汽車多多少少都會有少量汽油和水分混入。工程師為此做了大量的測試,機油稀釋後的性能限值範圍非常寬廣,直到汽油混入超過機油容量的60%,也就是3.2L機油內混入了1.92L的汽油,才逼近機油的性能限值,說實話這種情況已經非常極端了。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對問題車輛進行6500rpm高轉速、長時間的嚴苛工況測試證明,非極端情況下少量機油乳化和增多,並不會對發動機造成任何異常磨損。國外有車主不信邪,為了驗證這個事兒,自己把1L汽油倒入機油艙,然後送到第三方權威機構去檢測,結果顯示所有金屬元素一切正常,證明了發動機沒有因此造成異常磨損的結果。

機油乳化/增多對車輛到底有多大影響?三種方法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按照我國5000公里或6個月的保養間隔,許多少量混入汽油或水分也在保養中直接換油換掉了,大部分車主並沒有察覺到,沒有對發動機造成任何損害。所有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發動機可靠性設計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脆弱”。

No.5

日常用車如何操作會避免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

事實上,日常用車達成機油增多或乳化的條件容易嗎?並不容易!它一定要滿足以下這三個日積月累的用車條件:

一是寒冷用車環境,發動機內外溫差較大,水蒸氣容易冷凝,汽油燃燒不充分;

二是沒有正確熱車,發動機機油溫度始終沒有到達設計的溫度便開始上路行駛;

三是市內頻繁短途用車,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來發揮作用,將水蒸氣和汽油蒸發出來,導入汽缸室二次燃燒掉。

所以,日常用車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問題,就可以輕鬆避免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的現象:儘可能地在寒冷的冬季採用粘稠度略高的機油產品,避免頻繁短途用車;充分熱車,在熱車的時候儘量不要打開空調熱風,在短時間內提升發動機溫度後再上路行駛;如果實在不可避免,則定期跑一跑高速或遠途行車,幫助發動機溫度到達合適溫度以蒸發掉這些“雜質”。

小結

機油乳化和機油增多並不是特別需要繃緊神經的事情,只有滿足寒冷冬季、頻繁短途或沒有正確熱車的條件,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沒有充分地將它們“蒸發”掉,才會出現這些情況。而少量的機油和水蒸氣進入曲軸箱混進機油裡,其實是一種常態現象,並不會對發動機構成威脅。解決掉這個知識盲點,也許面對下一個寒冷冬季,相信你會更加淡定和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