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對衝疫情風險 兩江新區汽車產業加快產能釋放

中國發展網訊 汽車產業是兩江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兩江新區已經聚集了8家整車企業及數百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產業鏈龐大而複雜。面對疫情考驗,兩江新區汽車產業以強大的智能製造能力、完備的配套能力以及創新的研發能力,支撐全產業鏈在精準復工復產的同時,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國家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機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積極開拓市場,產能加快釋放。

加快推進智能製造

當前,新區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近日,長安汽車、金康新能源等兩江新區眾多汽車企業正精準有序復工復產,生廠車間內又忙碌起來。

智能制造对冲疫情风险 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加快产能释放

長安汽車供圖

作為重慶及兩江新區汽車工業的龍頭企業,長安汽車正通過智能化改造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依託智能化技術,長安汽車的智能製造讓“機器挑大樑”成為了現實,復工復產的優勢逐漸凸顯。

工業機器人加緊作業、機器轟鳴聲下一派熱火朝天……在長安汽車二工廠,700餘臺機器人正在生產線上有序地忙碌著。在這裡,每天能有500多臺新車完成組裝下線。得益於高度的智能化,該工廠預計近期可恢復全部產能。

“通過智能化改造,我們工廠已經達到92%的自動化率,員工只要到位40%以上,就可以開工。”該工廠相關負責人魏芳柱說。

以智能製造對沖疫情影響的場景在金康新能源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作為一座工業4.0智造標準建立的數字化工廠,金康新能源兩江工廠憑藉1000多臺機器人有序運轉,在工人無法全員返崗的情況下,按時實現了復工復產。

智能制造对冲疫情风险 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加快产能释放

金康新能源供圖

據介紹,該工廠智能化衝壓線、焊裝線、塗裝底塗線、面漆噴塗線、物流AGV小車等自動化生產線運行狀態已恢復到春節停工前的100%,自動化生產節奏強勁而有序。

總裝車間裡,“新鮮出爐”的車輛排著隊經過最後的檢測線,幾個戴著口罩的工人只需要配合機器細心檢查,檢測合格就可以為它們“開綠燈”放行了。

工廠負責人說,智能製造的智能化、數據化、少人化優勢在疫情期間充分凸顯,既確保了復工人員的健康安全,同時也保證了生產及產品品質的可控。

兩江新區汽車零部件企業華域視覺科技(重慶)有限公司主要客戶有長安汽車、東風神龍、長安福特等汽車生產企業。面對復工復產用工緊張,人員無法全部到位的情況下,該公司加大技能技術的投入力度,進行產線自動化升級改造,通過智能化生產,以機器人代替部分人工,最大限度將產能恢復至疫情前98%,完全滿足長安公司復工復產。

多維度開拓市場

如何搶抓疫情催生的新機遇?近日,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有限公司發佈招聘信息,面向社會招聘裝配工、衝壓工、焊工及物流操作工等多個工種。上汽紅巖方面透露,隨著國內重大工程項目的逐漸復工建設,市場對於重卡,尤其是工程車的需求正在加速釋放。

智能制造对冲疫情风险 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加快产能释放

上汽紅巖供圖

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目前上汽紅巖已開足馬力加快生產,同時,為了給後續持續上揚的市場做好交付準備,企業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保證及時交付訂單,與此同時也會加大對海外市場的開拓。

為方便消費者疫情期間催生的“雲購車”需求,北京現代重慶工廠推出在線訂購、呵護到家的“暖心購”政策,為消費者提供線上購車、代辦手續等服務,在線即可訂購北京現代全系車型。

此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疫情之下,智能網聯正在成為車企們共同關注的焦點。

3月10日,長安汽車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國內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測試活動,併發布國內首個實車可量產L3級自動駕駛核心技術——交通擁堵自動駕駛TJP。

智能制造对冲疫情风险 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加快产能释放

長安汽車供圖

這是兩江新區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長安汽車副總裁譚本宏看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汽車本身將成為一個大型智能移動終端,消費者日常生活所需、工作所需以及更多瑣碎的事務都可以通過汽車得以實現,市場前景廣闊。

同時,隨著“新型智慧城市”的不斷建設,智能汽車作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載體,將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而此前的2月28日,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轄第三方認證機構——凱瑞認證正式推出汽車“智慧健康座艙”認證。

“疫情過後,私家車消費或將迎來拉昇效應,健康屬性和智能化功能豐富的車型或將更受用戶青睞。”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認證意在為消費者線上、線下購車以及用車體驗提供有效保障,為車企智能健康座艙的打造再添技術助力和方向引領。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 兩江新區汽車產業各重點企業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共同做大汽車產業。

近日,四川建安工業雅安生產基地驅動橋和懸架生產車間,大批剛剛下線的汽車零部件“整裝待發”,準備送往長安、東風小康、鑫源等重慶汽車企業。

忙碌的生產場景,同樣出現在成都華川電裝、上海毓恬冠佳成都生產基地等數十家四川企業生產線上。作為長安等重慶車企的重要配套商,在主機廠復工的帶動下,各家配套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而這是川渝汽車產業鏈深度融合,長安等“龍頭”復工拉動一大批四川配套商補鏈成群、互利共贏的縮影。

鞍鋼蒂森克虜伯(重慶)汽車鋼有限公司是兩江新區一家重點汽車產業配套企業,目前正為一汽大眾、沃爾沃、吉利汽車在成都的工廠及零部件工廠提供汽車鋼材,年供貨量超過4萬噸。

該企業總經理高毅介紹說,投產5年來,鞍鋼蒂森克虜伯還依託兩江新區內陸國際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成功將市場開拓到了成都、西安、鄭州、武漢甚至襄陽等汽車生產重鎮。

智能制造对冲疫情风险 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加快产能释放

高度智能化的生產線 鞍鋼蒂森克虜伯供圖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下,高毅也對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

他表示,兩江新區與和成都天府新區的合作,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打造萬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群,以提升整個西南地區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將帶動周邊地區配套企業的產能放量。

“同時,隨著重慶本地汽車產業的逐漸轉型升級,市場對鍍鋅汽車鋼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旺盛。多種積極因素疊加,我們會持續受益。”高毅說。(張婷婷 謝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