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優秀教師年年被選調進城,愁壞了家長,農村孩子怎麼辦?

新大風歌


鄉村優秀教師年年被選進城,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很多老師的家是在城市,而且孩子也在城裡上學,為了能夠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他們都拼了命複習考到城市去。

農村孩子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隨著城鄉義務均衡性發展,鄉村老師的待遇增高,城市裡的優秀老師會不斷地流動到鄉村。

現在縣管校聘已經正式實施,好多優秀的老師集中在一個學校裡。學校統一管理這些老師,有的學校是以中心校為單位來統一管理的,中心校會把這些優秀的老師分散到各個村小支教。教育局已經有這個規定,支教的老師到村小特別受歡迎。

農村老師的待遇現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有很多年輕的老師已經不以靠近成為目標了,而且到了城市裡面去競聘非常激烈。許多老師幾十年都不能進上中級,而在農村競爭要小許多。

許多年輕老師也看到了農村老師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他們待在鄉村呢,也越來越多了。

二、作為一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較好的話,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哪個老師教,都一樣能學好。

城市裡面有許多老師,他們雖然比較出名,但是也並不一定能教出非常好的學生。因為有許多名師,他們忙著自己的事,忙著科研、忙著課題、忙著出書 、忙著講論座、忙著上公開課,所以他們教出來的學生成績也不一定特別好

安心的待在農村,只要自己的孩子學習習慣良好,在哪裡都一樣成才。

當然了,如果實在不想讓孩子在農村學習,那麼家長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到城市裡學習,這樣也未嘗不可。


作文馳騁


我記得在我上小學的那個年代學校好不容易來一個女教師。所有的孩子都看到了希望,覺得特別有生機,而不是那種天天提心吊膽的,害怕老師會扯自己的耳朵。

我記得那個女老師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一個老師,她是我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也是我們班主任。她不會對我們失望,她看我們寫的小短文會覺得我們寫的很好,但是可能不夠生動。

有一次她教我們什麼叫根、莖、葉。上課前他拔了一根蘿蔔放在講臺上。她非常具體的介紹了哪個地方叫根、莖、葉。所有的同學都很喜歡上她的課,上她的課總是非常輕鬆的,並且覺得時間過得實在太快了。

可是老師教了一個學期,便調到鎮上去了。雖然我們那時候才一年級,但是我們非常渴望老師能再回來,甚至做夢還希望老師再回來。最後老師沒有回來,老師教的年級越來越高,最後到我們初中去教數學了。為此我很失望,但是無力去改變。

我們只能去適應新的老師,也許不能跟心目中的老師相比,這個我們除了適應,沒有任何的辦法。但是父母可能也不知道我們小孩子的心思,我們也不會跟父母交流內心的想法,即使交流了也沒有任何用的。

現在的孩子也許像我一樣,非常喜歡自己的一個老師但老師卻也被調走了。為此也像我一樣傷心一陣子。父母要鼓勵孩子去接受新的老師,發現新的老師的教學優點。去尊重新的老師,因為任何人只要得到了別人的尊重,他一定會心情愉悅。所以新的老師他也一定更有耐心一些。相信現在的老師都還不錯,孩子應該能在一定的時間內會去接受自己新的老師。


思思陽陽媽


有幸我姐就是老師,

為什麼不在農村,

第一基本條件,

第二工資福利,

老師是看考試排名自己選學校的,面試成績好的,都去城裡了工資也高,農村都是筆試面試成績排名不高的去,雖然他在農村教書,但是還是會參加考試,轉到城裡去的,這個實在是難解決,所以會發現農村老師變的都好快



鄉間90後


說實話教師資源的調配不是我們老百姓能決定的,我們能決定的只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好的學習環境,去縣裡,大城市,甚至出國。相關政府應起到引導作用,通過工資提升、榮譽獎勵、其他福利待遇鼓勵優秀教師去農村支教。而且農村也要發展好經濟,建立美麗有活力的農村,也能吸引優秀老師的到來。





小九農村生活館


面對現實,改變自己。

1城市化,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唯一可以做的是,掙錢,買學區房。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2花錢給孩子請家教。力爭考上當地的重點高中。高中的入學率,低於大學。所以,一定要加大教育投資。

總之,一切都要建立在經理基礎上的。離開錢,寸步難行。


靈寶太極劉瑞清


鄉村優秀教師年年被選調進城,優秀的老師都想去城市,從個人發展角度,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老師也要生存,也要未家人考慮,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在鄉村奉獻一輩子。

如果強制老師不能回城,結果就是沒有人會應聘鄉村崗位的教師,現有的老師也可能會辭職。這樣的結果對鄉村孩子更有害。現在建立流通通道,起碼會有老師在基層奉獻幾年。

家長如果為了孩子著想,一方面自己努力,把孩子轉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只能靠家長自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畢竟孩子成績好壞,更主要的是靠孩子自己。


陽光升學指導


教師的“學歷"並不等於“學力”。從小編四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及觀察看,教學成績的高低跟教師的學歷並沒有必然聯繫。如果單憑學生成績看,往往是管教嚴格的教師容易拿高分。

現在我們看一看那些考進城的教師,大都是中青年教師,以青年居多,從課件製作與多媒體操作這些人都很在行,課堂教學就顯得豐富多彩;而部分中年教師、大部分老年教師,在這方面往往要遜色很很多,尤其是學歷又差一層,那就更沒有競爭力;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的,是招收單位都有年齡限制,皆以45歲為上限。

教師是個良心買賣,只要政策好,能夠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相信“薑還是老的辣”。


楷書13


大家都知道優質師資的重要性,但農村和城市的師資質量差距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簡單,而是由多種因素導致:

1、鄉村教師進城並非是教育部門選調,過去選調的比較多,現在已經很少了,除非有一些擺不上臺面的操作。我們看到的大部分老師從農村到城市,都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們會參加城市的綠色通道引進,比如農村的優質師資是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引入城市的,享受編制待遇,那這些符合條件的老師自然不會放過發展的機會。

2、鄉村教師崗位帶給老師的真的很有限,和城市比差距很大。這不僅僅體現在工資待遇上,還體現在工作環境與個人發展上。同一個地區,農村和城市的工資待遇每年至少要相差3-5萬元,甚至更多。再加上農村的工作環境較差,管理上也不夠規範,會讓老師覺得沒有歸屬感,沒有成就感,在城市的學校老師可以參加很多的教學研討,比賽,有了這些材料評職稱就容易多了。

3、農村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配合程度不高,也會讓很多老師不願意待在農村。

其實原因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個人或者說學校解決不了的,必須是通盤來考慮,這樣農村學校才能真正的留柱優質師資,保持農村學校的良性發展。可以參考的幾點想法:

1、繼續加大對農村在職教師的待遇補貼力度,讓他們安心教書育人。

2、改善學校的管理環境,必要時可以選調城市學校的校長來進行管理交流。

3、改善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讓老師們覺得有希望。

4、在職稱評定上繼續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放寬一點。

5、農村家長應該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老師搞好孩子的教育,不能總是把問題交給老人。

6、加大城市老師到農村交流的頻率和人次,給予一定的激烈和政策。

7、招募城市退休教師進入農村從教3年左右,緩解農村優質師資不足的情況。

總的來說,農村教育不容易,生源越來越少,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學校都得辦下去,可是資源如何調動起來卻是問題。從老師個人的角度來說,他們肯定是要考慮自己的發展,支教2年沒問題,但要一輩子紮根鄉村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唯有不斷縮小城鄉各方面的差距,這種優質師資流失的現象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大家認為呢,歡迎在下方說出你的看法!


美蛙英語


社會是現實的,不要過度理想化。

社會發展也是漸進的,受制約的。

當下世界就是一個競爭的世界,人往高處走,高處是有限的,往高處去是需自己攀登的,能否攀登多高,是需要競爭力的。

一個人總不能總是仰望高處,而不考慮自己雙足的腿力。

別人上去了,你可以羨慕,但千萬別嫉恨,更不能把一切根由歸結於社會。

願賭服輸,如果在牌桌上誰出了老千,理應罰之,逐之,拘之,但不能每一次自已輸了,而理直氣壯的賴賬,而否定原有的遊戲規則。

讓優秀的人才在選擇職業時,在選擇地域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是公平的,合理的。

否則,那麼多人發奮讀書,認真工作,又是為了什麼呢?

可以肯定,在一段可以預見的相當長的時代行進過程中,堅持一種激勵機制是不可或缺的。


飛鳥留痕2O16


近年來,很多鄉村會選拔一些優秀教師進城教學,而這種現象將來也是大趨勢,因為對於遠調的老師來說,畢竟是城市裡的機會多一些,除了有更高的工作平臺之外,在經濟收入上也會有所提高,但這時農村的家長可就不高興了,抱怨頗多,糾紛叫嚷道不公平。

鄉村教師為何被遠調,是向無情的現實低下了頭

我們都知道,鄉村教育資源極其缺乏,各項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城裡的孩子相比,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些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鄉村大部分孩子的成績很難提高,也就是說,老師很難有自己的教學成果。

還有鄉村本來就缺乏優秀的教師,很多老師會出現“一代多科”的現象甚至跨年級教學,這對他們來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老師們還得堅持上課。

其實對於鄉村老師來說,上述問題僅僅是冰山一角,最讓他們頭疼的問題應該是待遇和編制問題,先且不說他們的工作條件和城裡相比差距是有多大,很多老師在自己付出辛勞之後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他們會漸漸的對自己在鄉村的教學工作心灰意冷,最後心生到城裡教學的念頭,這是可以理解的。

總而言之,不是老師想走,而是現實逼走了老師。

家長的抱怨,我們可以理解,但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化一直是存在的,但這個問題單單依靠家長或者老師都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必須由政府挑頭出政策提高老師的待遇和福利,同時要求老師和家長做配合。

對於政府來說,要想留住老師首先要把待遇提高,最起碼讓老師覺得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其次還要對所有老師一視同仁,消除城市老師與農村老師的頭銜差別,用政策說話時總資源定期互換.

對於老師來說,要消除自己眼裡的地域差別,做到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切實的為教育做些實事。

對於家長來說,要體諒和理解老師的辛苦,不要孩子易出問題就抱怨,有時候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很可能會讓孩子或者學校錯失一個優秀的老師。

出現教育的差異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而要努力消除差異化,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