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渭河之北,岐山之陽,史稱"關中塔廟始祖",是早周時期的文明腹地。

西周文王、武王等十三代帝王統治中國三百多年,推翻商紂王,就發跡在這塊土地上。周原是周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源泉和根。據說,這裡也是發現"青銅器"最多的地方,又有"青銅器之鄉"美譽。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桓靈年間,因舍利而建塔。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舍利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故又稱阿育王寺。

隨著紮根、發展,到了唐代,迎請佛骨愈演愈烈,先後有八位皇帝每30年開啟法門寺地宮,迎請佛骨於皇宮供養,法門寺也被升格為皇家寺院,成為安置佛骨的聖地,被譽為中國四大佛教勝地之一。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唐元和十四年,就在唐憲宗李純迎奉法門寺佛骨時,刑部侍郎韓愈站了出來,上疏《諫迎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禍""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極輪不應信奉佛教。唐憲宗大怒,非要處死韓愈,幸虧裴度、崔群等人求情,才免於死罪,貶為潮州刺史,發配邊陲。這倒使韓愈留下了一首好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哀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潮州韓愈祠,我也去過,有本事的人,到哪兒都能留下政績、勝蹟。我到佩服韓愈的勇氣和見解,那就是有話說在當面,開誠佈公。又過了多少年,到了唐僖宗李儇即位,於十四年十二月詔送佛骨還法門寺,至鹹通十五年正月初四終於關閉了塔下地宮門。

這一歷史公案,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仍是爭論不休。哪知,老天爺開了個大玩笑,1981年秋,陰雨連綿,一聲巨響,法門寺古塔闢倒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依然倔強地立著,誓死不倒。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1986年底,陝西省政府決定重建古塔,清理現場時,竟然發現了一千多年前唐僖宗李儇關閉的塔下地宮,看來歷史並沒有開玩笑,記載的清楚、明確。一時轟動了考古界、史學界、佛學界,紛紛趕往法門寺,進行挖掘、考察、研究。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當地宮的文物重見天日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專程趕赴法門寺觀看地宮及實物,激動的他,連聲稱讚,"偉大!偉大!真是偉大的發現","秦兵馬俑已震動了世界,唐法門寺文物也一定會震動世界",並連夜賦長詩抒懷。"降大隧兮入地宮,深深宮室閉三重""玉棺啟見佛指骨,曾使唐皇淚盈目"------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我也進過法門寺地宮,那是法門寺新塔建成後開放的地宮。洞口不大,前室隧道立有兩通石碑,一是《大唐鹹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碑》,記載著地宮沿革、唐懿、僖二宗迎送真身舍利盛況、奉送物品的名稱數量,現稱《記事碑》。一是《監送真身使隨真身供養道具及金銀寶器衣物帳》,可謂詳細,現稱《物帳碑》。據說,這是世界上現存篇幅最長、物主最多、品類最繁的石碑物帳。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石門左右兩扇門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薩像。進入中室,更是琳琅滿目,金銀玉器,珍珠瑪瑙,絲織物品,秘色瓷器,密密麻麻,比比皆是,真是到了寶庫,應有盡有。

石室中央有一漢白玉阿育王塔,周圍雕刻精美,塔蓋、塔剎、塔身、塔座保存完好。後面還有一門,竟是密室,據說,就在這裡發現了佛指舍利------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咱也不太懂,只是在地宮裡反覆看、反覆記,進來一次不容易,一定要看個夠、看個透。據記載,地宮打開,共發現4枚舍利,兩枚為白玉所制,一枚為高僧舍利,這三枚都屬於"影骨",他們和"靈骨"放置在一起是為了保護"靈骨"。這"靈骨"就是一枚真身佛骨。這四枚佛指舍利的重現,不僅轟動了世界佛教界,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從此,法門寺成為了一個唯一存有佛骨佛教的勝地,掀起了佛骨旋風。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其實,我知道《法門寺》還是通過讀毛主席的書,"要反對封建迷信,打破奴才思想。《法門寺》裡那個賈桂,就是奴才性格,站慣了,不敢坐嘛。"所以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這個賈桂、這個"站慣了"的說法,以及《法門寺》這出戏。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明正德年間,九千歲宦官劉瑾陪同皇太后來法門寺降香,遇民女宋巧姣攔住鑾駕,冒死告御狀。皇太后細聽緣由,就地在法門寺重新審訊,擒拿兇手,為傅孫兩家平反。於是真相大白,人人稱頌,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文人墨客,大書特書,編寫出各式各樣名稱的戲,除《法門寺》外,還有《拾玉鐲》、《雙姣記》、《宋巧姣告狀》等等。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在法門寺,至今還能看到宋巧姣跪在青石上留下的痕跡,我低下身仔細看去,不管跪了多長時間,用了多大氣力,也不可能跪出這麼明顯的凹跡。導遊說,經專家考證,這塊宋巧姣跪石不假,只是幾百年來,好多來法門寺的人們效仿宋巧姣跪石,天長日久磨出來的,這倒靠點譜兒,千年的街道軋成河,千年的石頭磨成溝。

但有一點,明正德年間的皇太后,肯定會住在北京吧!不可能在西安,跑這麼遠的地方來降香,又是有些懸,要是有飛機、高鐵列車還差不多,光靠坐轎、坐馬車那得跑多長時間?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不過,新建的法門寺珍寶館還是不錯,是仿照地宮出土的唐代鎏金銅浮屠的式樣建造,高大宏偉,別具一格,與寺院真身寶塔相輝映,

裡面陳列著《法門寺出土文物展》,讓我一件一件仔細欣賞了法門寺地宮裡的稀世珍寶,彌補了地宮中看不到的珍寶。


大唐稀世珍寶——扶風法門寺

還有《大唐神采 東方慧光——法門寺歷史文化陳列展》,到了那裡,彷彿走進了一座薈萃唐代曠世奇寶的豐富寶庫,真是大開眼界,中國的歷史文化誰能媲美?

最後,還是寫詩一首:"佛祖顯靈傳喜訊,法門神會降吉祥。皇天英俊山河秀,后土賢德日月光",以示紀念。

九口2020-1-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