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甲”

《說文解字》之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一講:甲

《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字典,是漢代經學的產物,是為研究漢代的“六經”而編著的。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甲”


哪六經呢?《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樂經》。到了西漢,漢武帝“罷黷百家,表章六經”,恢復了六經的官學地位。此時《樂經》已經失傳,故設“五經博士”。

要想“通經”,得先“解經”,要“解經”就離不開這部《說文解字》,為什麼呢?因為它使用的是秦漢之間通用的篆字,包括了大篆和小篆,還收集了逐漸消亡的六國的文字和逐漸滋生的民間的文字。所以,我們今天能夠讀懂和破解一部分甲骨文和金文,如果沒有它作為中介,那簡直就是不可以想象的。

《說文》收錄的文字並不多,一共是9353個,再加上重複的,也就一萬個字左右。這些字,按照部首分成了540部。《說文》就是首創了部首分類法,建立了中國字典的基本框架。可以說,後世所有的字典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這樣來看,《說文解字》就奠定了中國文字學、字典學的基礎。

漢字有三大要素:字形、字音、字意。所以漢字的解釋也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的。《說文解字》它偏重在“字形”來解釋字,許慎的解說根據就是“六書說”。

什麼叫“六書”呢?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這是對每個字的字形結構進行分析,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偏旁、部首。用一個很江湖的詞來表達,叫“拆字”。有人不以為然,以為太江湖了,實際上就是根據許慎這個“六書說”來的。

今天那我們就從“十天干”的第一個“甲”字開始解起。“甲”字的拆法,第一種拆法就是“田”字下面出頭。有什麼根據這麼拆字兒呢?因為在《康熙字典》裡邊“甲”字就排在“田”部。“田”字下面出了一個尾巴,就叫“甲”。說明什麼呢?

“天的生命之氣下潛,但還沒有來得及申張,沒有獲得自由。”沒有自由就從下邊出來了,所以在上面就形成了“甲”。

《說文解字》裡說: “東方之孟,易氣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種子破土冒出了地面,但還沒有脫出硬殼兒,腦袋上頂著一個硬殼兒,這樣的形象就叫做“甲”。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甲”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甲”


想象一下“發豆芽”的過程,豆子下面長出了尾巴,上面還頂著個豆殼,這就是“甲”字的象形圖像。

“甲”字第二種拆法,就是一個“十”字,外邊畫一個圈兒,把它圈住,看起來像個“田”字,但是下邊沒有尾巴。甲骨文、金文,都是這個字形,什麼意思呢?他說:“甲者,皮開裂也,實象其裂紋也。”他說這個“甲”,就是果實的外皮開裂,出現了一個“十”字形的紋,表示生命萌動就要破甲而出了。因此 ,“甲”字的根本的意思就是 “生命的萌動與出生”,有“開始、出端、起點”的意思。

比如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就是從“開始、開端、第一”衍生過來的。古代頭號的世家望族叫“甲族”、最顯貴的豪宅叫“甲第”、科舉考試第一就是中了“甲科” ……

神秘的“天干地支”二十二字詳解之“甲”

由於“甲”是生命的初態,尚未脫開硬殼,所以“甲”又指古代戰士穿的防護衣,比如說“甲冑”、“盔甲”、“ 鎧甲”、“馬甲”、“ 滿城盡帶黃金甲”。再由此引申出動物身上起保護作用的硬殼,比如說“龜甲”、“ 甲魚”“ 甲蟲”、“穿山甲”、“ 動物的爪甲”、“ 人的指甲”等等。

我們說有“漢字同音就同意”的說法,所以甲和夾、莢同音同義。意思都是“天的生氣下潛,被困在下面不得完全伸展之象”。《禮記 月令》篇裡說:“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但元氣尚未脫甲。”被夾在了硬殼的下面,所以得了一個“甲”的象,等待元氣上升就成為“由”字啦。

“由”字,它有“由來”、“根源”、“ 自由”的意思,等到元氣貫通,上下都出頭啦,又變成了一個“申”字,表示:“元氣伸張,大有作為。”

所以“甲、由、申”這三個字,同屬“田”部,它是“一氣通三字”。所以他們實際上是一個字,都表示“生命之氣的貫通”,生命之氣貫通下來,就變成了“乙”字,我們第二講就會接著講“乙”字。

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廣老師講國學”頭條號,我會不斷的更新,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評論或轉發收藏,因水平有限,難免訛誤,還望大家不吝賜教,共同進步。


以上內容,是根據劉弘毅老師的語音課件內容加以整編補充,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