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被爆後,關東軍為何中止行動?

愛老歌的人


1928年6月4日的凌晨,張作霖乘坐的專列在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人預先埋放在鐵軌上的炸藥,炸得面目全非。

在混亂中,隨行的衛隊很快找來一輛車,將渾身是血的張作霖送回了奉天大帥府。

事情發生後,報刊記者和通訊社都紛紛四處打探,一心想得到最真實的第一手消息。

不過,對張作霖生是生是死,最為關心的還數日本關東軍。他們不惜動用一切情報手段,都想要知道真實結果。

然而,直到6月21日,張學良歸來後,才正式向外發出訃告,宣佈張作霖死亡的消息。

(張作霖劇照)

那麼在這半個月中,大帥府是如何瞞天過海,騙過日本人的呢?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奉天當局非常重視。在得知張作霖傷重正在趕回大帥府的路上時,省長劉尚清和參議長臧式毅便帶著醫生第一時間趕往大帥府。但張作霖最後還是因傷重不治,撒手人寰。

事情緊急,劉尚清和臧式毅經過協商,很快就拿出了封鎖消息,“秘不發喪”的方案。同時,又想辦法催促在天津帶兵的張學良返奉。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劉尚清和臧式毅認定皇姑屯是日本人所為。一直想奪得東北控制權的日本人,由於張作霖的不合作,他們已經對張作霖恨之入骨。之所以要殺掉張作霖,無非是想挑起社會混亂,然後趁機發兵以武力奪取奉天,並在此建立傀儡政權。

所以,在張學良回來之前,絕對不能讓張作霖死亡的消息傳出去。

很快,奉天城內便全城戒嚴。平日裡本就守備森嚴的大帥府門口,更是站滿了衛兵。凡是前來探望的日本人和社會名流政要,都被一句“大帥需要靜養”為由,擋了回去。

同時,奉天也主動在報紙上“報道”了張作霖的情況。稱爆炸事件發生後,張作霖當時受到爆炸衝擊,暈過去了一會便醒轉來。只是鼻子被擦傷了,不久傷口便能痊癒。

還有報道稱,爆炸發生後,張作霖身上的衣服被炸得支離破碎,不過張作霖本人的身體並無大礙。

總之,所有的消息都說明,張作霖只是受了輕傷。

(張壽懿劇照)

那麼,大帥府中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張作霖一生娶了7位夫人,不過其中最能幫他分擔事務的是五夫人張壽懿,因此她一直主持打理著大帥府裡的事務。由於她為人正直,事事不偏袒,因此府中上下也對她頗為敬重,遇事都聽憑她拿主意。

所以,劉尚清和臧式毅直接找到張壽懿,希望她能想辦法使大帥府上下像往常一樣,不給日本人起疑心的機會。

張壽懿是個明白人,再加上事發突然,雖然府中上下都知道張作霖被炸一事,但真正知道他去世的人卻不多。所以她為了封鎖消息,以張作霖的名義下令,除了自己和貼身丫鬟能進出張作霖的臥室外,誰也不得進入。

張壽懿將悲痛埋在心底,和平時一樣操持著府中的上上下下。

除此外,丫鬟每天早晨,照例要端參湯到張作霖臥室中。而醫生也經常出出進進,偶爾傳出來的消息,總是張作霖的病情大為好轉,需要多靜養些時日。

日本人看到這種情形,也吃不準張作霖的傷情如何。於是,千方百計以探病為由,想要親自驗視張作霖的傷情。但都是劉尚清代為接見,並被委婉地擋了回去。

後來,劉尚清還特意在省公團以張作霖的名義,宴請了日本駐奉天的總領事內田、町野等人。並在宴會上再次代表張作霖,感謝大家對他的關心,然後還說:“願中日兩國繼續‘親善’,勿因無根之言,致生疑慮。”

(張學良劇照)

日本人見這種種情形,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當時留在東北的關東軍也只有2萬餘人,如果發動戰爭很難有勝算。所以他們思來想去,決定派出太太團前往探視。

說起來,張作霖平時和日本人沒少打交道,而張壽懿由於善於應酬,人又長得漂亮,做事說話又得體,所以張作霖平時帶她見客較多,因此她和日本要人的夫人也多有往來。

這天,領事夫人以慰問為藉口,來到了大帥府。

張壽懿明白領事夫人的真實目的,所以她讓丫鬟把領事夫人帶到會客廳。她仔細梳妝打扮了一番後,才笑意盈盈地出現在領事夫人面前,並和領事夫人談笑風生,絲毫看不出有什麼破綻。

不光如此,領事夫人還看到醫生從西屋出來,對正在送茶水的丫鬟叮囑,大帥的身體恢復得很好,藥水可以先停了,只以牛奶等補充營養就可以了。

就在醫生離開不久,領事夫人又聽到西屋傳來張作霖的咳嗽聲,斷斷續續的罵人聲。

於是領事夫人回去後,把她看到聽到的情景報告給了總領事,日本人由此得出結論:張作霖還活著。於是,斷然取消了準備攻打奉天的計劃。

張學良秘密趕回奉天后,便召集劉尚清和其他部下開了個碰頭會。

經過討論,劉尚清考慮到張學良模仿張作霖簽名惟妙惟肖的本事,而所有的軍政命令在張作霖生前,一直由他親自簽發。所以,為了順利完成權力過渡,便讓張學良仍以張作霖的名義下達各項軍政命令,並以書面文件宣佈,一切軍政事務交由張學良代為處理。

待一切都穩妥地處理好後,張學良才於6月21日向外界發出訃告,宣佈張作霖去世的消息。

不過,此時政權交結已經完畢,再加上張學良又有張作霖“簽字的遺命”,日本人也無法找茬干涉。就這樣,日本人的陰謀最終沒能實現。

(參考史料:《張作霖傳》《張學良口述歷史實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話說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專列至皇姑屯附近時,隨著一生轟鳴,專列被氣浪掀翻,赴山海關迎接專列的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當場殞命,而大帥張作霖則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

大帥也敢行刺,這還了得,可眼下救人要緊。張作霖被從車廂抬出後,緊急送往奉天大帥府。到府上之後,張大帥意識還算清醒,私人醫生緊急救治,當醫生將其衣服剪開後,發現大帥的一條手臂已經完全炸斷,因失血過多,傷勢過重,叱吒風雲的張作霖藥石無靈,離開人世。

臨終之前,張大帥趁著還能說話,要求立即發電報令學良速回瀋陽,除此之外,並無交待其他遺囑便瞑目歸西。

張大帥命隕大帥府之時,張學良遠在千里之外,正在京津前線指揮奉軍往關外撤,雖接到電報,但是一時難以返回。家中事務一時無人主持,是否立即發佈死訊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此,時任軍署參謀長的臧式毅與奉天省長劉尚清緊急通電,深恐這一消息傳出去後,東北三省將人心惶惶,若亂了起來,正好給日本人制造可乘之機。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必要的,就在爆炸案當天,瀋陽城內的日本僑商會等地方就連續發生了日本特務投彈事件,顯然東洋蘿蔔頭是有備而來,這些計劃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其後數日,日本一方開始不斷挑釁,並且有增兵跡象。顯然皇姑屯事件不是一次孤立的事件,更不是一個意外的事故,而是有預謀的周密行動。

由於擔心日本關東軍會藉此事件發動侵略東北計劃,再加上少帥不能返回、奉軍主力此時也在關外,臧式毅,劉尚清等人迅速與張作霖最寵信的壽夫人商議,決定暫時密不發喪,並嚴密封鎖消息,以免造成無法預計的後果。

就在張大帥被炸身亡後的第三天,奉天公署對外通電,偽稱“主座由京回奉,路經皇姑屯東南滿鐵道,橋樑發生爆炸,傷數人,主座亦身受微傷,精神尚好”。

為防止日本奸細窺測,大帥府中重重設防,壽夫人命人將張作霖的遺體安放在臥室,頭部以繃帶包紮,只露出口鼻。桌上按大帥生前的起居習慣擺上鴉片爐具與水果,每天晚上燈火通明,給人一種張作霖仍在療傷的假象。

日本一方也不能閒著,為了打探到張作霖是傷還是死,遂派官員到府上探訪,大帥府中如以往一樣,看不出任何異常。並有醫官坐在張作霖床前假裝把手問脈,開具處方。由於對張大帥的真實情況無從判斷,日本一方不斷派人來訪,力圖打探到真相,但接待人員以張作霖病情過重不便見客為由予以拒絕,但準其在外屋遠觀。

為了更加迷惑日本人,壽夫人如平常一樣,身著華麗服飾接待前來“慰問”的日本官太太,賓主談笑自若,完全好似無事發生一般。

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之後,一方面採取一切措施掩蓋炸車案的真相,另一方面不斷派人刺探張作霖的傷情,以決定下一步的計劃。但遲遲未探知真實情況,日本人的下一步計劃不敢貿然行進。

正是因為奉天當局的偽裝十分完美,關東軍雖然精心策劃部署了這場震驚中外的爆炸案,但他們對張大帥是否被炸死仍沒有完全把握,最終計劃落敗,在張學良返回奉天前未敢有任何輕舉妄動。

張作霖“炸而不死”,日本“探而不明”,這一切也許就是個玩笑吧。但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沒幾年,日本人還是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而那位張大帥在器重的少帥,嘿嘿,不說也罷!


大獅


關於日本人將張作霖炸死的這一事件,相信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印象。炸死張作霖事件其實是918事變前的前奏,或者說這就是918事變前的一個預先演習。因為就在918事件中,日本人也是突然襲擊,然後佔領了整個東三省。

那是不是我們就可以這麼認為?日本人將張作霖炸死以後,認為只要確診張作霖死亡,日本人就會馬上進攻東北三省。


按照如今日本公佈的這個歷史材料說,確實可以這麼認為,但是,皇姑屯事件和後來918事變雖然有共同相似之處,然而,也許在於細節上我們要再稍加辨認。

就先說第一個問題,日本人是不是真的想要殺死張作霖,或者說已經有了將張作霖除之而後快的報復之心呢?

按照日方公佈的數據,日本其實沒有這種說法的。首先要說日本人的一個預想吧。日本軍隊是希望借張作霖回到奉天的時候,逼張作霖下野,也就是說,日本軍隊將免除張作霖這個東北王的頭銜乃至是一切實權。然後日本軍隊將張作霖手下的奉軍的武裝解除,進而,日本軍隊掌握張作霖手中的東北實權。

按照這個構想來看,張作霖本身其實是日本人手中的一個重要傀儡而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姑屯事件其實就是日本計劃中的一個結果變形。也就是說,本來是想讓張作霖下野的日本人,卻變成了日本軍隊將張作霖置於死地的一場大鬧劇。也正是因為日本軍隊發現,張作霖這個傀儡要忤逆他們,所以河本大作那個二百五就帶領著手下的人在皇姑屯的鐵路附近埋設了炸彈。

也是因為炸死了張作霖,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所謂的關東軍為什麼要停止行動?

如果我們從當時中國北方的時局來說來說。關東軍的這個行為,是不是符合了日本國內的要求呢?

在張作霖乘火車回到東北以前,張作霖率領手下的部隊。進入山海關,也就是中國的河北一帶。與北上的北伐軍交戰,與北伐軍交戰的過程,奉軍可謂是一觸即潰。日本人看到自己扶持的張作霖被廣東的革命軍打的一敗塗地的時候。1928年5月4日,日軍第六師團借濟南城內日本僑民被中國軍隊殺害的藉口,殺入中國濟南城。這其實就是干擾北伐軍與張作霖部隊交戰的意思。或者說就是阻止中國南北統一的情況出現。而在那種情況下,張作霖無疑就是日本人在北方或者該說在東北的一個最佳代言人了。

其實炸死張作霖完全是關東軍的自作主張。就以上文的解除奉軍武裝,進而武裝佔領東北這個預想來說,這完全是關東軍的一廂情願,並不能代表日本國內的上層的意見。也就是說在日本國內,當時的日本首相是田中義一,也就是田中義一代表的田中內閣,反而不希望讓日本軍隊進入東北,佔據大片東北的土地。這樣做的後果,將會讓日本在以後的時間裡,在外交等方面,處處待在被動的位子上。

後來的事實證明,從炸死張作霖到日本軍隊佔領東三省。其實是。關東軍一個暴走的過程。日本國內反而有一股很強大的遏制勢力,不希望關東軍會有這樣暴走的結果。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張學良在東北“忍”了兩次,第一次是1928年6月“老帥”張作霖被炸身亡,第二次是三年後的“九一八事變”,歷史已經證明,同樣的決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效果和結局也是不一樣的。應該說,在“皇姑屯事件”後選擇忍讓,是這位少帥為數不多的正確決擇之一。



“皇姑屯事件”與後來九一八事變的主謀相同,都是關東軍激進分子揹著日本政府實施的,但目的又不盡相同。鑑於張作霖在《滿蒙新五路條約》等問題上的出爾反爾和漸不合作的態度,河本大作等人謀殺張作霖首先是想“換馬”,即再找一個聽話的傀儡和利益代理人。

而軍事佔領滿洲是次要選項,武裝解決需要滿足三個前提:東北軍政大亂、奉軍群龍無首、日本軍部和身後的“朝鮮軍”能給予必要的支持。當然,如果奉軍為了報仇雪恨主動進攻關東軍更是送上大禮,那就等於對日本宣戰了,讓關東軍失望的是,前述沒有一個條件得到滿足。



張作霖的五夫人確實厲害,嚴密封鎖了“老帥”抬回不久即告身亡的消息,醫生照樣忙碌,每天換藥依舊,讓拼命想了解消息的日本人一無所獲,而不能確定張作霖是否已死,關東軍就不敢輕舉妄動,因為奉軍大部主力正在瀋陽周圍或在出關回奉的路上,對壘擁有絕對統帥權的張作霖和20萬奉軍,日本人沒有把握。

關東軍又想阻隔遠在河南前線的張學良回到奉天(正在阻擊北伐軍前進),從而使東北軍政高層因爭奪位置而發生內亂,結果張學良混在傷兵列車裡,躲過了被日本人控制的車站盤查,兼程趕回奉天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奉軍的老、新、洋三派衝著張作霖的面子在當時也能夠達成一致,局面被迅速穩定,日本人無機可乘。



張學良明知是關東軍下的黑手,卻在這個問題上裝傻充愣,一不徹查案件二不起兵報復,反而“外交關係”保持如初,日本人非常無奈,找不到動武的藉口。但張學良私下裡加快了“易幟”的談判和進程,期望通過歸順中央政府來抵擋日本的壓力。

而在1928年的日本國內,軍部尚未控制政府,日本的國策與政策仍然在文官政府的掌握之中,必不會支持關東軍的軍事冒險,如果關東軍一意孤行,就憑他們的一萬來人還真佔不到便宜。實際上,日本軍國主義思潮的大範圍氾濫是1930年,這一年諸如“櫻會”等法西斯軍官組織才漸次成立,開始奪權。



更為嚴重的是,即將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正在摧垮了日本經濟,日本一時無力發動侵略戰爭。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中,英美等國為保護自身利益,設置了森嚴的貿易壁壘,使原料和市場都嚴重依賴海外的日本損失慘重,1927年“濟南慘案”發生後,舉國上下掀起了“抵制日貨”的運動,僅僅兩個月日本在華貿易損失高達1700萬元,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1928年7月,美國政府正式承認國民政府,蔣介石的對日態度有所強硬,所以當時的日本文官政府非但不可能支持關東軍搞事情,反而急欲改善中日關係以掙救經濟危局,與蔣介石秘密達成了“全面改善中日氣氛”的共識,日本軍方武力解決“滿蒙問題”的提案肯定不合時宜。



也就是說,在張作霖死後的近一年裡,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幾方面都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張學良1928年底即已宣佈“易幟”,而關內的南京政權尚未出現後來的“中原大戰”之分裂,奉軍主力雲集東北,關東軍只能把“皇姑屯事件”當成九一八事變的一次預演。

1930年的中原大戰嚴重削弱了蔣介石的力量,張學良率領東北軍最精銳最嫡系的10餘萬人入關“武裝調停”,東北空虛。而日本軍部開始“暴走”,主張走穩妥路線的首相濱口被刺,軍事手段解決“滿蒙問題”的強硬派佔了上風。



為擺脫經濟危機日本開始猛烈擴充利潤巨大的軍事工業(納粹德國也是如此,這是帝國主義的規律),參謀本部開始制定作戰指導方案,同時軍部威脅政府:“在滿洲惹起事端後,政府若不追隨,就決心發動軍事政變,以使滿洲問題易於解決”,這才是真正的山雨欲來風滿樓。

因此,用辨正的理論來評價的話,1928“皇姑屯事件”是必然之中的偶然,而1931“九一八事變”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結果張學良用同一方式應對,結局註定是抱憾終生的。


度度狼gg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專列行至皇姑屯時,被日本人預先埋放在鐵軌下的炸藥炸成重傷,大帥當時血肉模糊、面目全非,隨行的衛隊很快找來一輛車,將張作霖送回了奉天大帥府,而隨車同行的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當場殞命。

大帥回府後,意識還算清醒,即命發報給張學良,要他速回瀋陽;隨後,儘管私人醫生使出看家本領,進行緊急救治,但因失血過多,傷勢過重,藥石無靈,離開了人世。



張學良當時正在京津前線指揮奉軍作戰,接到電報,一時難以脫身,帥府當時無人主事,臧式毅、劉尚清與張作霖最寵信的壽夫人商議,決定暫時密不發喪,並嚴密封鎖大帥死亡的消息!


大帥被炸身亡後的第三天,奉天公署對外通電:“主座回奉路經皇姑屯東之南滿鐵道時,橋樑爆炸,傷數人,主座身受微創,但精神尚好”; 壽夫人有巾幗氣概,命人將大帥遺體安放在床上,頭扎繃帶,只露口鼻,房內按大帥生前的起居習慣,擺上鴉片爐具與他常吃的水果,每晚上燈火通明,製造大帥在療傷的假象;她 自己及其它家眷也強忍悲傷,絲毫沒流露悲慼的表情,讓人看不出一點破綻。

日本間諜四出,因消息封鎖,無果;遂派員到府上一探究竟,來員仔細觀察,帥府一切照舊,無任何異常,還不斷有醫療人員進進出出,更有醫官坐在大帥榻前為其把脈,與其對話,隨後還開具處方;欲進房中以判斷虛實,接待人員又以張作霖病重予以拒絕,所以,他們只能在外屋遠觀;而壽夫人也如平常一樣,身著麗服接待前來“慰問”的日本各級軍官太太,談笑自若,鎮靜如常,好似無事發生一般。



“皇姑屯事件”之後,日方千方百計地採取一切措施掩蓋炸車案的真相,以消滅證據,又不斷派人刺探張作霖的傷勢,以決定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但由於遲遲不得真相,日本軍方也不敢輕舉妄動。


奉天當局的精妙偽裝,讓關東軍對大帥生死無法把握,屢屢試探,屢屢落空,最終趁虛而入的計劃落敗了,在張學良返奉前沒任何進一步的軍事行動。


希望星晨58298869


晚年的張學良在採訪中曾多次回憶自己的家世,尤其是對張作霖的回憶,角度獨特,在張學良看來,父親的雄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張作霖聰明敏感,能夠接愛新事物。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獨具一格的統治能力。張學霖雖然一生僅讀過六個月私塾,卻能在奉系集團內活得遊刃有餘,張作霖年齡最小,資歷也淺。但他在拉起隊伍後,卻始終穩坐當家人的位置。所有人對他都忠心耿耿,服服帖帖,這與張作霖能容人、會識人,會用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張作霖更未接受過系統的西式教育,但他能夠在各個領域都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發展措施,以至於奉系實力與日俱增。

關於父張作霖與日本人的關係,張學良諱莫如深,但言辭卻非常中肯:“我父親比我強,他應付日本人,應付得好。我不行,我沒這個能耐。他很會軟硬都來,所以日本人一定要幹掉他。我父親這一點,我非常佩服!

對於張作霖的回憶,張學良時常會提到這樣幾句話:“別人說我聰明,我沒我父親聰明”,“我父親比我強”,“我沒我父親長處大”,言語之間都流露出對他父親的崇拜之情!


阿呆有點呆


沒有民族脊樑,都是為了利益而已。。。如果當時張小六子被炸死,花花公子張學良有魄力,有膽識,有擔當,有膽量……就應該誓死守住北大門。。。做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