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番茄死棵又頻發,但是這種最難防!

【預警】番茄死棵又頻發,但是這種最難防!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古城街道的趙樂田最近遇到了煩心事,趙師傅棚內的早春茬番茄第一穗果已經進入膨果期,但是出現了死棵現象,最初莖稈著生很多氣生根,之後植株出現萎蔫,劈開萎蔫植株的莖部,發現莖稈維管束變為褐色,萎蔫嚴重的莖稈髓腔糟爛直至中空,植株枯死。

這是細菌性髓部壞死導致的死棵。通常是從傷口侵染的,如打掉的側杈、老葉、果穗等的部位,特別是打掉的下部老葉的葉柄基部位置,非常容易導致病原菌的侵入。髓部壞死發生後,由於症狀隱蔽,很容易被菜農忽視,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那麼應該如何防治呢?

【預警】番茄死棵又頻發,但是這種最難防!

防治措施

一是減少傷口的出現。

整枝打杈、吊穗、點花、採摘等農事操作時,很容易在植株上留下傷口,給病原菌的侵染創造有利條件。因此,最好選擇在天氣晴好的時候進行農事操作,這種天氣下作物傷口癒合快,而且陽光也有一定的抑菌殺菌作用,減少病原菌傳播、侵染的機會;同時建議在去掉下部側枝、老葉、果穗的時候,要保留一段,一般2-3釐米即可,即使遭受了病原菌的侵染,也給病害的發生留有了緩衝的機會,便於菜農發現;在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後,要應及時進行殺菌劑噴霧,如春雷黴素、銅製劑、甲基託布津等等,防止病菌從傷口處侵染植株。

二是控制棚內溼度。

髓部壞死是一種細菌性病害,細菌在有水膜存在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侵染,並且水膜還利於細菌的滋生。因此平時的管理過程中要注意降低棚內溼度,澆水選擇晴朗天氣,並及時通風排溼;隨著溫度的不斷回升,白天拉大風口,並適當延長通風時間,最大限度的降低棚內溼度;操作行內建議鋪上稻殼、稻草等有機物,既降低棚內溼度,又蓄水保溼,還能避免人為踩踏導致土壤板結變硬。

三是藥劑防治。

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可選擇春雷·王銅、喹啉銅、中生菌素等藥劑,銅製劑有觸殺作用,可消滅存在於傷口或植株表皮的細菌。而抗生素有內吸作用,被吸收後能殺滅莖杆內部的細菌。

發病後多方式用藥:已經發病的植株,可使用喜惠組合或用噻菌銅+惡黴靈+生根劑灌根,也可選擇塗抹的方式,縱剖部分莖杆,注意不要把莖杆弄斷,讓病變部位全部裸露後用抗生素、銅製劑或其它治療細菌的藥劑調成糊狀對病變部位進行塗抹。例如可將喜惠組合按150倍的濃度調成糊狀後塗抹。與此法相同的是莖部注射,可用葉枯唑+喹啉銅+春雷黴素+有機硅進行莖杆注射。

本報記者 果志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