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英山的地貌特徵就同英山縣的名字一樣——主要是以山地為主,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在黃岡地區,英山縣沒有顯著的經濟地位,但獨特的地貌也給這裡的人們帶來特別的饋贈——英山茶葉,名列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量居湖北之首,也是中國重點產茶縣之一。

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從地圖上看英山縣的版圖,幾乎有一半深入到了安徽六安。歷史上,英山一直歸屬安徽六安所管轄,英山和六安一帶也被稱為“英六”。英山的歷史源自舜帝時期的皋陶授封此地,也是周代的一個小諸侯國英國的所在地。

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英山這種山連山的地貌,為當地的旅遊產業帶來了重要的發展空間,不同主題的森林公園、溯溪探險、峽谷漂流等在英山都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旅遊特色,其中溫泉旅遊是英山的一大旅遊亮點。

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在近代,英山縣走出不少著名人物,但讓外界達成統一共識所熟悉的英山名人,是宋代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活字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而這項甚至影響世界的創舉,最早就誕生在英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謂是人傑地靈。

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而在英山的歷史上,還有一位名叫聞筱輯的人,生於晚清時期,書香世家頗有才學,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這位英山人的故事。聞筱輯一身才學卻不屑於功名利祿,常常寫點小文章針貶時弊。有一次當地的知縣祝壽,大肆張羅廣收禮物,聞筱輯知道後,寫了這樣的一副楹聯:

大老爺做生,金也要,銀也要,官票也想要,紅黑一把摸,不分皂白;

小百姓該死,谷未熟,麥未熟,棉花亦未熟,青黃兩不接,哪有東西。

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聞筱輯把知縣的惡習用一副楹聯展現的淋漓盡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聞筱輯的敢於批評和發聲,是今天人們所崇尚的“民族脊樑”,可惜聞筱輯生不逢時,沒能在當時的背景下掀起波瀾,仍舊碌碌無為度過一生,甚至在晚年時貧困潦倒,只留下一個“怪才”的稱號。

湖北英山民間流傳的一副對聯,充滿詼諧諷刺,出自一名“怪才”

在他的人生中只留下這些零零散散的文字,成為在坊間人們飯後茶餘的閒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