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晉江市安海鎮,龍山寺中香菸繚繞,擲筊卜卦的聲音,唸經打鈴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場景和聲音是晉江人再熟悉不過的。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海上絲路帶來了遙遠天竺的佛教僧人。據說隋開皇五年,中天竺的僧人一粒沙偕師弟一塵,自南洋來到今天的晉江安海。一粒沙見到一棵大樟樹,形似千手眼佛,夜間還有瑞光頂現,於是親自描繪圖像,延請工匠將這棵樟樹雕成千手千眼觀音。他還在這裡建起寺院,也就是今天的龍山寺。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又是一年木棉花開時

龍山寺歷史悠久,殿宇巍峨壯觀。寺中留存了諸多珍貴的文物,也是晉江民間工藝的見證。寺中的樟木雕千手千眼觀音立像堪稱閩南木雕藝術珍品。菩薩頭戴花冠,身披蓮服,兩足微露,立於石雕蓮花臺上。雙手合十置於胸前,傍有1008隻手,每個手掌中都雕有一隻慧眼,分別握了書卷、鐘鼓、珠寶等法器。手勢自下而上排列如團扇,金光四射,整座立像刻鏤得繁複入微又層次清晰。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安海鎮的講解員許漢東介紹說,由於安海人的悉心保護,這尊雕像保存得非常好,“這尊觀音像過去裡裡外外都用布幔遮住,六十年才開放一次,所以很多人在這裡拜了一輩子都沒見過這尊觀音像。2013年晉江市佛教協會接管龍山寺以後,布幔被撤掉,無論什麼時候來,我們都可以透過玻璃看到這尊雕像。”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唐宋以來,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發,龍山寺的香火也隨著安海商賈的足跡,遠涉重洋。今天,新加坡黎士哥士律、馬來西亞檳城、菲律賓宿務、緬甸仰光以及中國香港的粉嶺等地有龍山寺。各地的龍山寺與安海龍山寺祖庭互有往來,交流密切。晉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吳金鵬說:“龍山寺觀音原本以海上保護神的形象出現,商人去哪裡經商,這種信仰就傳播出去了。跟著華僑的腳步,龍山寺甚至走到了美國、南非等地。”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對臺交流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龍山寺更是連接起了閩臺兩地隔不斷的親情。早期的晉江移民渡海前往臺灣,也將安海龍山寺的香火帶往海峽彼岸。於是,鹿港、臺南、艋舺、鳳山和淡水等幾百座龍山寺,在臺灣落地生根,融入臺灣人的生活中。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臺北艋舺龍山寺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其中最有名的是鹿港龍山寺和臺北艋舺龍山寺,它們與安海龍山寺的關係密切。艋舺龍山寺有這樣一幅楹聯:“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萬劫,佔東瀛勝地靈鍾文甲重修寶剎闢三摩”,正是講述該寺源自安海龍山寺的歷史。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鹿港龍山寺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鹿港龍山寺是臺灣最古老的龍山寺之一,佈局和建築工樣完全仿效安海龍山寺,並由閩南能工巧匠負責施工,杉木和紅磚更是直接從晉江運去。“鹿港龍山寺坐東向西,據說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朝向,為的是面向晉江的祖廟。”許漢東說。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我們已經不知道,最早將龍山寺香火帶往天海彼岸的那些晉江人,有著怎樣的故事。在驚濤駭浪之中,在陌生的他鄉,他們將莫測的前途都交付神佛,但求能夠庇佑平安。久了,龍山寺的晨鐘暮鼓,繚繞的香菸與此起彼伏的卜卦聲音,乃至“龍山寺”這個名字,都成了他們永恆鄉愁的一部分。也許有一天,他們的夢魂還會依憑著這個名字,找到回鄉的路。


安海龍山寺,鄉愁在此停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