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歷史名人姚崇:赤膽忠心,敢言直諫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字元之,祖籍江蘇吳興,因先輩世代在陝州為官,遂定居陝州硤石(今屬陝縣硤石鄉)。父姚朗,曾任硤石縣令。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孜孜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入朝論政,答對如流,且下筆成章,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初拜侍郎(四品官),後連續升遷,成為武則天、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是中國封建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武則天晚年,姚祟因參與擁立中宗(李顯)復位而受排斥。睿宗在位時,又因建議太平公主退居東都(洛陽),以削弱公主權力而遭受貶職。玄宗繼帝位後,召回姚崇復職。他敢於革新,一心輔佐玄宗力除弊政,向玄宗提出:“精簡刑法,行仁恕之政;疏遠侯臣,不聽誣陷之詞;限制女寵,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減輕苛稅,以利民生;待臣以禮,不得任意屠戮無辜”等許多好建議,為當時的政治安定、生產發展、文化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因兒子受人饋贈,加上他的中書主書趙誨因受外族人賄賂被玄宗定為死罪姚崇設法減輕其罪責,招致玄宗不滿,他感到自己再居相位不妥,遂主動申請回避。與此同時,舉薦比他小16歲的宋理取代宰相職務。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玄宗授姚祟太師、太保(正一品)最高虛街,他以年老多病辭而不受。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駕,終年72歲。姚崇一生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專橫。雖多次被貶斥,仍能赤膽忠心,敢言直諫,視天下為已任,深受後人敬仰。

來源 三門峽文明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