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和穩定

中國是全球生產網絡的重要一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中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也給全球供應鏈和世界經濟帶來較大影響,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會動搖。我們要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暢通國內產業鏈循環,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遇到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波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使經濟活動受到一定抑制,導致中國產業鏈臨時停擺,不僅對中國經濟造成較大沖擊,也給全球供應鏈和世界經濟帶來較大影響。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們要在毫不鬆懈分級分區精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動國內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全力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和穩定。

中國產業鏈和全球供應鏈深度融合

中國不僅是全球生產網絡的重要一環,也是諸多製造業全球供應鏈的中心,還是眾多商品最大的全球消費市場。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超過28%,貨物進出口佔全球份額11.8%,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全球近200個經濟體從中國進口商品。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編制的世界投入產出表計算,2018年,在韓國、日本和美國的國外中間產品總投入中,來自中國的分別佔16.9%、10.9%和10.5%。可見,在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國產業鏈的一舉一動,必然會通過“蝴蝶效應”影響全球供應鏈,反之亦然,而且產業鏈條長、細分環節多、全球化程度高的行業如汽車、電子等行業聯動性強,受影響也更大。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會動搖

今年一月下旬以來,中國製造企業復工延遲,一些行業全球供應鏈生產告急,部分跨國公司開始考慮把生產基地或供應商轉移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基於這些現象,有人指出,疫情將加速中國產業鏈外遷。我們認為,一些外資企業出於風險考慮轉移部分產能回母國或第三國是正常現象,但不會大規模出現,不必過於擔心,更不用過度反應,它不會動搖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地位。

主要理由:一是中國製造業的生產能力沒有受到破壞。疫情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主要是生產的臨時停止或延遲,而機器設備、配套條件、上下游產業鏈等主要生產能力並沒有受損。只要工人能夠儘快返崗復工,產能很快就會恢復起來。二是供應鏈一旦建立就會具有黏性。供應鏈的複雜性決定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供應鏈至少需要10年以上時間。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建立起來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跨國企業短時間內遷走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如果僅是一家企業遷出,將會遇到上下游供應梗阻,但如果整個產業鏈條一起遷出,協調起來又比較費勁。三是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是留住產業鏈的強大磁石。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2萬億元人民幣,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而且每年保持7%至8%的速度增長。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是任何一個跨國公司都不會忽視的。四是中國的規模經濟效應能夠實現供應鏈成本最低。產業分工和集聚是現代經濟的本質特徵,當產業鏈分工和地理集聚帶來生產成本的下降超過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增加時,這種分工和集聚就會一直進行下去。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突出,所以在經濟利益上仍然是跨國公司生產佈局的首選地。

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彰顯大國擔當

雖然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但在發達國家推動製造業迴流、貿易保護主義、中美經貿摩擦等一系列衝擊下,全球供應鏈呈現區域化、多元化、本地化的趨勢,這些變化對我國產業鏈的影響不容忽視。為此,要按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暢通國內產業鏈循環,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和穩定。

全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落實分區分級分類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規定,及時幫助協調解決用工、原料及零部件供應、防控物資、資金等不足和物流不暢等問題,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運行協調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復工狀況監測,優先保障產業鏈龍頭企業復工需求,加大對配套中小企業復工支持力度,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讓“世界工廠”的機器加速轉起來,確保國內產業鏈順暢運行。

守住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基本盤。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區等既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和經濟增長極,也是我國外向型經濟程度最高的地區。確保這些地區製造業全面復工復產,對暢通國內產業鏈循環、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要完善跨區域、跨部門協調對接機制,打通工人返崗難、物流不暢等產業鏈堵點,推動重點地區儘快復工復產。要重點關注汽車、電子、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產業,著力保障重要原材料、零部件和主要設備供給,加快修補中斷的產業鏈。

精準施策穩外貿穩外資。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用好用足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外貿政策工具,擴大出口信貸投放,適度放寬承保和理賠條件。強化法律服務支援,針對企業違約問題引起的外貿爭端等,提前制定應對預案。加大力度穩外資,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復工復產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平等享受各地政府出臺的相關支持政策。

著力釋放被抑制的消費投資需求。在復工復產之後,企業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市場需求。要創造條件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疫情期間可通過發展網絡營銷、雲服務等方式,大力發展線上消費、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新型消費,疫情過後可考慮通過發放消費券、增加消費信貸等方式,擴大旅遊、文化、培訓等服務消費。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等領域補短板投資,同時要抓住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5G網絡、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經濟數字化和數字經濟化。

加強國際國內協調合作。在經濟深度全球化的今天,維護全球供應鏈安全,不是一兩個國家的事。特別是在國外疫情快速擴散的背景下,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日本、韓國、意大利等供應鏈停擺影響中國產業鏈的現象,兩者交織共振,影響不容低估。因此,我們更要加強國際合作,保持與主要貿易國的溝通交流,協商解決供應鏈順暢運行面臨的痛點,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黃漢權 盛朝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