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秦制,講的是什麼?對後世有何影響?

行著茶酒之路


秦制,說的就是秦朝建立以後實行的一系列制度,主要是政治制度。

秦朝作為第一個專制國家,很多制度對後世都產生了影響,這裡我主要說幾點。

一是三公九卿制,這大概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制度。三公九卿制在秦朝確立以後,此後的朝代都是在這基礎上進行增減或者是名稱的變化。丞相制度一直到朱元璋時期才被廢除,太尉在秦朝時就有名無實,此後的朝代對於軍權都是嚴防死守,御史大夫掌監察,後面的名稱雖然有所改變,但監察一直是朝中大權,並起到重要作用。九卿改變比較大,但基本職能變化不大。

第二,郡縣制。三公九卿制是中央政治制度,郡縣制是地方制度。郡縣制的開創雖然不是秦朝開創,卻是秦朝推廣到全國,此後的地方制度也沒有多大變化。對後世的作用,看看我們現在實行什麼制度就知道了。

第三,秦律。法律的變化大概是變化比較大的,但對後世的作用仍然是強大的。不說漢代的九章律就是以秦律為藍本。秦律的基本精神,重刑主義,維護封建地主等一直被歷代王朝所繼承。

第四,土地制度。自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土地私有就一直是中國最基本的土地制度,這可能也是導致諸多王朝滅亡最根本的原因。以土地私有為基礎延伸出來的諸多制度一直為歷代王朝所繼承,比如賦稅徭役,戶籍制度,“國有土地制度”,授田等等。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後,對歷史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五,就是其他的一些制度,比如爵制,家庭制度,鄉官制度等等,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秦朝的這一些列制度的確立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順應時代變化,尤其是商鞅變法以後出現的,但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中央專制的帝國,所確立的制度必然會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

當然,這些制度隨著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許多變化,最重要的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意識形態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政治,甚至可以說能根本上改變政治制度,但我們可以看到秦朝的許多制度並沒有因此改變,反而不斷髮展下去,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過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秦朝所確立的制度是有其合理性的。


糊塗橙


中央集權制;

最近的武漢疫情,就體現的淋漓盡致!由中央指揮,全國支援。讓全世界知道,什麼叫做不大獲全勝,不輕言成功![祈禱]



水決定健康


秦制,話題太大。如果自己去看它,不免晦澀難懂。我個人不喜歡百科複製粘貼過來,一般人真看不懂。

就我個人知道的一小部分秦制:一,郡縣制。一直沿用到今。各省市如今都有秦朝設立的郡縣城市,名字也沒有改,只是經過了多次地域劃分,成了現在的樣子。如湖南省郴州市的桂陽縣,周邊的耒陽縣。

二,公務人員辦公制度。在雲夢睡虎地的秦簡上,有一些詳細的記載當時地方小官吏的日常辦公程序,和如今的很多政府部門是一致的,說明也是一直傳承下來的。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龐大而繁雜的政治體系。也從側面反應了當時秦國的先進管理方式,並不像以往說的暴秦形象。


黎傳宇


漢承秦制,講的就是在西漢初年國家實行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國家制度都是沿用了秦代的制度。特別是漢高祖、漢惠帝、呂后時期都是在秦代的制度上微調。到了武帝時期才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創新與修改。

西漢初年,劉邦的軍隊中武將多,文臣少。僅僅憑藉蕭何等人的努力,還不足以從制度方面顛覆秦代的基礎。政治上,秦代的三公諸卿都被西漢所繼承。甚至名稱都沒有更改。九卿之中,大部分的名字都是秦代時期使用的,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有了大規模的修改。政治的基本架構也是按照秦代的運作模式,地方上有太守縣令,中央有各級官吏。只是漢朝在地方上多了諸侯國這一級,其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沿用秦朝。

在法律方面,漢朝截止至呂后時期還是沿用秦法,漢初高祖所謂的約法三章,現在看來可能是特殊時段的應急做法。地下出土的呂后二年律令當中,很多的條文在秦代的法典之中也能找到對應的條款。比如盜律,賊律,金布律等等都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其嚴酷程度也於秦代類似,也有族滅和胼手砥足等肉刑的存在。直到武帝時期,國家的法律才逐漸與秦朝有了本質上的不同。


經典守望者


祖龍雖死魂猶在,百代都行秦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