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攝政王多爾袞,他的功勞大還是過錯多了呢?

捨我其誰小哥


我是作家客凌溯,今日淺談大清攝政王多爾袞的功與過,功過孰大呢?

眾所周知,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太宗皇太極的弟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以及後來的皇父攝政王、清成宗,可見其熏天勢力與其莫大功勞。可在多爾袞死後,順治帝福臨卻剝奪多爾袞一切榮譽,這是因為他的過錯大於他的功績嗎?

在筆者看來,多爾袞的功績是大於過錯的,他的功績與過錯主要有以下幾點:

多爾袞的功績

1、親征蒙古,鞏固聯盟

少年時期的多爾袞就經常與其父努爾哈赤、其兄皇太極出征,在成年得權後,更是親征蒙古察哈爾,擊敗林丹汗,得到元朝傳國玉璽,把滿蒙聯盟推向高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蒙古問題。

2、征服朝鮮

崇德年間,皇太極派多爾袞征服朝鮮。清軍迅速攻克朝鮮南漢山城,多爾袞率軍追擊朝鮮國王,俘虜朝鮮國王等182口。朝鮮國王向清朝稱臣。

3、奪取錦州城

在奪取錦州城之前,多爾袞曾多次入關,累計攻佔城池36座,後來又與洪承疇、祖大壽開展松錦之戰,使洪承疇、祖大壽投降,奪取錦州城,使得關外地區幾乎所有的土地都歸了大清,更使地區穩定。

4、穩定大局,放棄皇位

皇太極突然駕崩,由誰繼位成了問題。皇太極長子豪格與多爾袞起了極大的衝突,也使得大清分成了兩股勢力。多爾袞為了穩定大局,主動放棄皇位,當然並不是讓給豪格,而是他們二人各退一步,共推福臨成為新君,是為順治皇帝。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爭端,更避免了內部消耗,穩定了局勢。

5、團結滿漢蒙,維護多民族

多爾袞掌權後,他繼承了皇太極的懷柔政策,團結滿漢蒙,收買明朝舊臣,穩定人心。在他的實際統治時期,對於多民族融合發展有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也為後世提供了基礎與借鑑。

6、入關伐李,定鼎中原

多爾袞最大的功績就是定鼎北京。

在大順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明朝滅亡後,總兵吳三桂迫於局勢投靠了同為漢人的大順政權。因大順軍逼迫前明遺臣交出財富,使得吳三桂父親吳襄受辱捱打、財產被侵佔、愛妾被搶走,後向李自成反饋無效怒髮衝冠,向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借兵。李自成大怒,也使得吳三桂滿門80餘口被殺。

多爾袞看清形勢,同意出兵,迅速擊敗大順政權李自成,攻克北京,定鼎中原,把順治皇帝徹底扶上真正的皇位,成立大一統政權。

多爾袞的過錯

1、實施剃髮易服

這個觀點有些複雜,有積極的作用,算不上功與過,只是姑且放到這裡。

最初的大清對髮型服裝上沒有什麼的要求,就連滿人都沒有一個統一的髮型。在漢臣孫之獬的建議之下,多爾袞推行剃髮易服令。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統一思想,滿足統治,維護國家穩定。可剃髮令的詬病也是持續了百年之久,甚至在今日還被人恥罵。

2、貪戀嫂子,留下惡名

多爾袞對當時的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充滿了興趣,他貪戀嫂子的惡名不脛而走,這可氣壞了當時的順治皇帝。多爾袞死後,他被順治帝報復,也有這個原因。

多爾袞的功與過當然還有很多,筆者只是列出重要的幾點。可對於多爾袞而言,他的功顯然是大於過的,如果沒有多爾袞,恐怕滿清入關,至少推遲二十年。

其實許多歷史人物都是如此,都有功與過,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我們看待歷史,一定要客觀。任何封建王朝都是落後的,不要因為電視劇而嚮往封建時代,漢唐也好,明清也罷,都不如現在的美好時代。珍惜當下,珍惜和平。

我是客凌溯,歡迎您關注評論,願與您一同分享有趣的歷史故事。文章都是作者一一編寫,創作不易,嚴禁抄襲。(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作家客凌溯


本人笑笑理解:多爾袞功必大於過

沒有多爾袞就沒有大清,更沒有大清一統。

努爾哈赤是大清的奠基者,多爾袞則是大清開拓和守護者。

不論他最初目的為何?但他可以說是真真正正為大清鞠躬盡瘁,只是死後不得善終罷了!

下面聊一聊多爾袞為大清做了哪些事情,奠定大清得以穩定並得以保留傳承!多爾袞正式嶄露頭角是皇太極繼位後!前15年的韜光養晦讓他得以在歷史的舞臺發揮自己的雄韜偉略!

1、 天聰二年(1628),他初次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立下戰功,皇太極賜予“墨爾根岱青”的稱號,贊他“既勇且智”。半個月後,他就繼任了固山貝勒。這次戰役是多爾袞奠定他權利的基礎!

2、 天聰三年(1629),皇太極率軍攻明,多爾袞在漢兒莊、遵化、北京廣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淩河之役,攻克堅城的功勞也有他一份。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再度攻明,多爾袞三兄弟入龍門口,在山西擄掠,結果“宣大地方,禾稼踐傷無餘,各處屋舍盡焚,取臺堡、殺人民更多,俘獲生畜無數”。

3、天聰九年(1635)多爾袞不費一兵一卒便叫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及瑣諾木臺吉和林丹汗之子額哲所部歸降!又得遺失二百餘年的元朝傳國玉璽,其璽“交龍為紐,光氣煥爛”,使皇太極獲得稱帝根據及招攬人心的工具。為大清國號奠定基礎!

4、對朝鮮恩威並施,使朝鮮君臣放棄繼續抵抗,減少了雙方的殺戮。為全力攻打大明免去後顧之憂。天聰十年(1636)改國號為清,與明朝成鼎力之勢。

5、崇德三年(1638),他被授予“奉命大將軍”,從此開展全面攻打明朝戰役,在戰役中對漢民禁搶掠,停止剃髮,為明崇禎帝朱由檢發喪,博得了漢族士紳士好感,這為他一統奠定民心所向基礎,直到順治繼位達成一統。

6、順治五年,多爾袞於六部實行滿漢分任制度,保留六科十三道,鼓勵官員犯顏直諫;除滿官權,引進議政王大臣、理藩院等機構,啟用降清漢官;整頓舊官,啟用新人,重開科舉制度,為新朝統治選出骨感力量。

多爾袞因過於勞累得疾病,最後因狩獵墜馬,膝蓋受傷,塗以涼膏,竟不治死於喀喇城。享年三十九歲!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笑非殤


多爾袞的功勞大,在皇太極在位期間,他就統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著名的戰役有,不戰而降察哈爾部落,奪取錦州等。

皇太極死後,多爾身為大清三軍統帥。跟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競爭皇位相持不下,為了顧全大局,轉頭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自己擔任攝政王主持大局。趁李自成跟吳三貴交戰之際,率領八旗精兵跟吳三貴夾擊李自成,將李自成打敗,然後帥兵入關佔領北京城。



一鳴驚人影視城


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功勞大。過錯很少。

主要以下原因:

1:少年時,征討蒙古地區,使外東北,與蒙古結成一片。

2:青壯年時,征服了朝鮮。使朝鮮、外東北、蒙古,成為大清帝國的疆域。

3:擁有輝煌的戰績,本來他可以爭奪皇位了,為了兄弟之間的和睦,讓位給自己侄子福臨當皇帝。真心輔助自己的侄子。

2:他聯合吳三桂,滅了李自成,遷都進入北京。進入中原,為奪取全國政權,打下基礎。


古今中外1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要說多爾袞的功勞大還是過錯大,我認為多爾袞功勞要比過錯大一些。首先,皇太極繼位時,逼死他的母親,使三兄弟成了孤兒,長大後為了生存,立下很多戰功,西征蒙古,滅了林丹汗,東征朝鮮,使朝鮮脫離明朝。數次南下,打擊明朝,使後金的政權更加穩固。這才使得皇太極建大清國是敕封和碩睿親王。都是功勞積累起來的。其次,皇太極駕崩後,本來有實力坐上皇位的,為了保存大清入主中原的實力,選擇擁立九阿哥福臨為帝。並且瞅準時機,收降吳三桂,拉開了統一天下的序幕。最後呢統一全國過程中,多爾袞絕對是權利核心,可以說大清朝的江山就是多爾袞打下來的,這個功勞是無與倫比的。

要說過錯肯定也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比如攻成名就,就滋生了不臣之心,多有逾制的行為,對順治也越來越頤高氣使,最後死後導致順治的報復。另外對漢族人民開始了嚴格的剃髮令,要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激化了矛盾,又發動了戰爭,增加了更多的犧牲。最後呢在入主中原期間,製造了好幾起屠殺行為,像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雖然執行人不是他,如果沒有他的默許,是不會發生的,所以他的過錯也是有的,不過歷史功過是非來說,還是功勞遠大於過錯。我的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鼎玉軒轅


你在戰場上,憂慮怎麼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哪些?當你太平日久,沒見過敵人的樣子的時候,又會考慮哪些。無所謂罪過,就是兔死狗烹。沒用了,還特能吃,不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