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國外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對國內影響大嗎?

昆明美食薈


把好國門!看人家白眼你受得了麼??要叫外國人另眼相看!學習毛主席吧這是國格!到我國來就得坐我國的車!按我國的規距辦事!中國把頭抬高點!


老趙145046851


關於國外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對國內的影響大小,要看對那一方面的影響,如果是對疫情本身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因為我們國家現在對疫情的控制,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控制體系,對於外來流動人口實行了跟蹤定位服務系統,發現異常情況,會及時啟動防護控制措施。如果對貿易往來來說,影響就非常的大了從2019年的國際形勢看各國的貿易都在萎縮而我國貿易穩中有升,從進口方面來看我國需要的都是原材料物品,因國外疫情的加重,可能不能及時的供應,耽誤我國的一些企業不能正常的復工復產,從出口方面看有需就有賣應該影響不是很大。

這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如與相關專業有衝突,以專業的為準


亮亮1116800485020


影響肯定是有的,但是對國內新冠肺炎病毒管控來說,影響不是很大,畢竟國外回來的同胞和外國友人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只要做好這一部分進出入人群的管控工作,做好體溫檢測,進行數據排查,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只要措施得力,對我們的國人影響不是很大。但不管怎樣影響大或影響小,都要嚴肅認真的對待,最好的結果,就是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全部消滅。不給病毒留下任何的生存空間,這才是人們最終想的一個結果。


雨化晨露


毫無疑問,比較大。

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在國外沒有快速擴散之前,重心在國內的防擴散。

截止3月11日,12:05,國內新冠肺炎現有確診人數降到16220人,按目前進度,如無輸入病例,再有十幾天清零在望。昨天新增確診31人,其中境外輸入10人,三分之一。如果沒有輸入,僅國內清零之後,可以稍微鬆口氣,再過14天+14天,無新增,一切可以正常。

如今國內確診人數16220人,國外確診32354人,國外差不多是國內的兩倍,且處於快速增長期,在國內新增降到兩位數之後,各地陸續復工中,降低防控等級,國外輸入風險己經大於國內。

國內,取得目前成果,十幾億國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每個人都感同身受,從23日封城算起至今38.5天,勝利在即,依然是不能掉以輕心。國外疫情快速擴散,國內復工復產之路,需要時間,付出如此巨大代價,需要逐漸修復。但是,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武漢從開始出現疫情,到封城,過去多少天,己擴散到什麼程度。

如今已經有115個國家,有確診新冠肺炎,除了國內,其中20個國家確診人數過百,過百當中8個國家過千,最多的意大利已經過萬。

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歐盟,歐盟中有9個國家是確診過百人的,最嚴重過萬的意大利,過千的西班牙、法國、德國,均為歐盟成員國。

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形勢比較好一些,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確診過百人,其餘未上百人。

第三大貿易伙伴--美國,美國確診已經過千,漏掉的沒有人知道有多少。

重要石油進口國伊朗,疫情很嚴峻。

東亞的韓國、日本,確診人數比較多,與國內離得近,人員往來較多。

每年因政治、商業、學習、旅遊、體育等,國與國之間人員往來非常多,人數巨大,現因疫情,大都暫停了!


知行合一162


目前,國內新冠病毒的疫情已基本控制住,但國際形勢不容樂觀,許多國家已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比如像韓國、日本、意大利、伊朗、美國等諸多國家,可以說新冠病毒幾乎已經蔓延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國際形勢依然非常嚴峻!




鍾南山院士就曾鄭重地告誡過大家,等國內疫情基本控制住後,中國就存在從輸出病例變為輸入病例的可能性。他說的話如雷貫耳,警醒著每一位國人,不要重蹈武漢的覆轍。據最新數據顯示,至3月11日止,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增至85例。你可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當初像意大利等很多國家一開始也才只有幾例確診病例,如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防護,必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導致像如今意大利封城又封國。

前幾天就出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比如鄭州的郭某,就刻意隱瞞了從意大利帶毒歸來的事實,其活動範圍之廣,遷涉面之大,導致河南一個多月的努力全部白費,教訓是深刻的。

對於這一次的新冠病毒,它實質上是一起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誰也不可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獨善其身。相反,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息息相關,就像前段時間的武漢疫情擴散,導致了全國停工、停學,老百姓宅在家裡不能動,各行各業停滯不前,其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用時間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的果實,繼續發揚全國封城封路的經驗和措施,把它靈活運用到防止外來侵入的實踐當中。我們還是絲毫不能鬆懈,絲毫不能大意,而且要嚴防死守,否則它將重新把我們帶入多達數月的黑暗深淵。鑑於此,國外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對國內還是有影響的,防控得好,影響就不大,假如防控不當的話,其影響是非常大的。


似水丿流年72290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流行現狀及全球防控現狀

    2020年2月28日,WHO將COVID-19疫情的全球傳播風險和影響風險級別從“高”上調為“很高”。此後,全球疫情形勢進一步快速發展,截至3月7日,全球確診病例數量超過10萬,波及國家數量在次日超過100個。

    根據WHO每日發佈的COVID-19疫情報告,截至北京時間3月10日17時,全球累計確診COVID-19病例113 702例,並有4 012例死亡,波及110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62個國家、領土或地區確認出現本土傳播。其中,中國以外共確診32 778例,並有872例死亡。在中國以外的109個國家、領土或地區中,泰國、日本和韓國分別於1月13日、15日、20日確診首例病例,是最早發現確診病例的3個國家。截至3月10日,意大利確診病例數量快速增長,已成為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最多、病死率最高的國家,其確診病例在最近一週增長5倍餘,達到9 172例,其中死亡463例。日本多地出現新增病例,其領海停靠的國際郵輪另有累計確診696例;權威機構認為,日本已經處於國內暴發早期階段;自2月22日起,伊朗確診病例數開始快速增長,並於26日開始在該國內進一步加速增長,截至3月10日已增至7 161例,為3月1日的12倍;2月26至3月10日,非洲區域6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南非、塞內加爾、喀麥隆、多哥)陸續出現確診病例;至此,WHO按照地域劃分的全球六大區域全部出現確診病例。

    日內瓦時間3月11日傍晚,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在新聞發佈會通報,截止目前全球共有114個國家、領土和地區確診超過118 000例病例,死亡42 91人;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數量在過去兩週中增長13倍,波及的國家數量翻了3倍,並估計全球的確診病例數量、死亡數量和疫情波及的國家數量將會進一步增長;考慮到這一情況,並出於對疫情發展速度和部分國家響應程度之不足的擔憂,宣佈本次疫情已構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在我國國內疫情形勢逐漸緩和,極有可能接近尾聲的情況下,國外嚴峻的疫情形勢為我國帶來極大的病例輸入風險,亟需密切關注(圖1,2)。

  • 截至2020年3月10日,中國境外報道的32 778例確診病例中,包括西太平洋地區8 469例,歐洲地區15 135例,東南亞地區126例,東地中海地區7 657例,美洲地區659例,非洲地區36例及國際交通工具696例。中國境外確診病例流行曲線和趨勢見圖3。

    自疫情發生以來,WHO及時響應並積極應對。2019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向WHO駐華辦事處通報發現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2日,WHO在總部、區域辦公室、國家辦公室3個級別均第一時間啟動突發事件管理體系,積極推動對病毒的認識,制定相關指南與規範;持續跟進並評估疫情風險;建立全球疫情防控協作機制;協調資源進行應急儲備並向能力薄弱國家提供技術和物資援助;多方合作抗擊“信息疫情”(infodemic)等措施全面應對此次疫情的全球流行。2月16-24日,WHO專家團與中國專家共同組成聯合考察組,走訪北京市、廣東省、四川省和湖北省武漢市,對疫情形勢和已採取的措施進行考察,就中國及國際社會如何進一步應對COVID-19疫情提供信息,併為尚未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如何做好應對準備提出意見。2月24日,WHO聯合歐洲CDC派遣聯合考察組赴意大利對該國快速蔓延的疫情展開考察。3月2日,WHO派遣專家團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針對其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指導。

    各國陸續採取不同程度的邊境控制措施。1月26日起,部分國家開始採取撤僑、加強邊境檢疫、提高赴華旅行的風險等級等措施,菲律賓、新加坡等7個國家在1月31日之前開始不同程度的限制中國公民入境。1月31日WHO宣佈本次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美國第一時間頒佈了對華的嚴格旅行限制,隨後,各國逐步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邊境控制措施。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公示數據,截至2月16日,全球已有133個國家採取了相關措施。根據WHO報告,截至2月7日,共有72個國家採取了旅行限制,其中23個國家已向WHO提交官方報告,對限制措施進行解釋;截至3月9日,共有45個國家向WHO通報了針對疫情所採取的額外措施,WHO在10日的疫情報告中公示了這些信息,但至今並未公示對各國所採取額外措施合理性的裁定結果。近日,隨著其他國家疫情形勢逐漸嚴峻,韓國、伊朗、意大利等國也受到了多國不同程度的旅行限制。依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在WHO宣佈此次疫情為PHEIC後,成員國應遵守WHO發佈的臨時建議,對於超出建議範圍的措施應向WHO提供公共衛生依據和有關科學信息,對於WHO評估認定不合理的措施,WHO有權要求成員國重新考慮。

    此外,部分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在全球層面團結力量抗擊疫情施以援手。2月6日,日本政府為支持衛生體系薄弱的國家防範疫情向WHO捐款1 000萬美元。2月8日,英國政府宣佈將為全球抗擊疫情捐出500萬英鎊。2月5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也宣佈出資1億美元,其中,2 000萬美元將用於WHO和美國CDC等機構,以資助一線的病毒檢測、疾病控制與治療;2 000萬美元將用於幫助加強對非洲和南亞高危人群的保護;其餘6 000萬美元將用於疫苗、治療和診斷的長期研發。截至2020年3月11日,WHO已收到來自11個國家和2個機構的>5 000萬美元捐款,用於對抗疫情;此外,包括中國在內的5個國家和1個機構也已承諾向WHO提供資金捐助。

  • 全球疫情對中國的影響

    全球疫情流行在衛生安全、外交、社會、經濟等方面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

    1. 全球疫情發展帶來雙重挑戰,即持續國內防疫和努力防範外部輸入。目前,儘管中國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國際輸出,並在國內取得了積極成效,隨著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國仍將面臨在兩條戰線作戰的挑戰:繼續在國內戰疫,和努力防範外部輸入。國內防疫任務依然艱鉅,輸入性病例為邊檢和防疫部門施加壓力,鑑於新冠病毒感染存在潛伏期、症狀多變等特點,且目前的入境檢疫手段僅通過測量體溫來判斷,存在一定侷限性,因此入境篩查對輸入性病例控制是遠遠不夠的。此外,許多國家的衛生應急能力不足,尤其是衛生體系相對薄弱國家的防疫工作是全球防疫的最大難題;同時國際旅行健康問題也進一步給防範輸入性病例帶來挑戰。

    2. 國際現行框架未建立病原體全球惠益共享機制。從全球公共衛生利益考慮,中國面臨如何向多邊機構(如WHO)分享毒株和基因序列並惠益共享的問題。迄今為止,國際上只有WHO的《大流行性流感框架》和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補充協議的《獲取遺傳資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產生惠益的名古屋議定書》(《名古屋議定書》)2個相關國際文書。前者僅適用於大流行性流感病毒的共享和由此產生的維護全球安全利益的共享;後者主要是一個雙邊性質的安排,對“全球性多邊惠益分享機制”沒有規定。當前還沒有一個在WHO框架下獲取新型冠狀病毒樣本和基因序列數據和惠益分享的機制。儘管這樣,中國在第一時間與WHO分享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使得其他國家研製疫苗和有關產品成為可能。這是對全球衛生的重要貢獻。

    3.目前全球疫情對國家外交的影響尚不明確,沒有官方證實取消的外交議程。柬埔寨首相於2月5日應急訪華,體現了中柬友誼牢不可破。中國一直積極保持政治外交溝通,為順利推進中日、中歐、中德等多項重大外交議程做好準備工作。此次疫情,多國伸出援手,捐贈實物的國家也達到幾十個,例如日本、俄羅斯以及很多“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從政治和物質上向中方提供了支持和幫助。

    4.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為應對全球疫情流行採取的高效做法受到WHO及許多國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提升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但同時,隨著社交化網絡的高速發展,許多信息真假混雜,不易辨認,引發人群的精神壓力以及對政府和管理人員的不信任,使中國的外部輿論環境更為複雜和嚴峻。

  • 應對疫情全球流行的政策建議

    中國對國內疫情采取了強有力的防控舉措,為遏制疫情的全球蔓延、促進國際衛生安全做出了努力。2月2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公佈了對COVID-19的最新研究結果與應對措施。報告指出,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為進一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全球應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政府繼續秉持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國內外發布疫情信息,積極回應各方關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充分發揮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將此次危機轉化為展示中國軟實力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機會。針對疫情對中國的影響及全球防疫面臨的主要難點,我們提出了近期和中長期的應對策略建議。

    1.近期策略及具體措施:

    (1)對各國進行風險分級,按照分類制定指導意見原則,實行“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策略,降低輸入性病例對中國可能產生的影響。

    隨著中國防控力度的加大和國內疫情的緩解,潛在的輸入性病例可能成為疫情防控的關鍵,應制定相關預案,加強檢測和防範。主要工作涉及:

    建立口岸聯防聯控機制,組織民航局、海關、公安、衛健、外事、邊檢、機場等部門聯勤聯動,統籌做好信息通報、身份登記、健康監測、應急處理等工作。

    加強信息獲知,通過駐外使領館,提前瞭解伊朗等疫情嚴重國家留學生、務工人員的回國意願,以便有針對性的提前做好工作預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檢疫法》等法律法規,全面加強入境檢驗檢疫工作。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健康申報卡》填報,實現全員、全項、電子化、可共享。

    針對從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等當下疫情嚴重國家經中國各口岸入境的,無論國籍,嚴格按當地規定做好防疫工作,落實相關的隔離觀察措施。對外交人員,體溫檢測合格的,按照有關外交人員管理辦法執行。

    (2)繼續與WHO充分合作,同時積極利用其他多邊衛生外交。

    WHO是全球衛生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國積極主動開展防範行動、公開透明分享信息,獲得了WHO及其所組織的專家委員會高度讚賞。WHO專家組赴武漢進行了實地考察,對中國經驗高度認可,為全球防控提供了大量有價值信息。下一階段中國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與WHO的溝通和合作,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其他多邊機制進行發聲,以獲得國際社會充分認可,加強外交舉措,穩定國際輿論。

  1. 做好經驗總結,向衛生體系薄弱國家提供技術援助和經驗分享,積極開展雙邊衛生外交。

    結合抗擊埃博拉病毒病及前期COVID-19疫情經驗,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技術支持和經驗分析,通過多元化官方媒體,積極主動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中國全球衛生治理的話語權。此次疫情也是鞏固中國原有衛生髮展援助平臺和網絡的一個契機。及時配備應對COVID-19所需診斷試劑和設備,結合信息技術,對當地技術人員提前進行培訓,準備應對方案。

    2.中長期策略及具體措施

  2. 基於公共衛生依據和科學信息,促進《國際衛生條例(2005)》執行與評估。

    針對部分國家違反《國際衛生條例(2005)》,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干擾正常國際秩序的行為,中國應本著科學的態度,依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基於公共衛生依據和有關科學信息,通過媒體等多種途徑,呼籲成員國遵守國際法規則,敦促撤銷已經實施的非法旅行限制。中國應將這場疫情視為一次對外交友誼的考驗,持續嚴格履行國際義務,尊重各國合法權益,並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表明中國立場和態度。

  3. 積極參與建立病原體跨境分享框架協議,支持WHO在充分考慮各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確定切實可行的機制。

    面對當前《名古屋議定書》缺乏對病原體全球獲取和惠益共享機制的建立,中國應該積極參與病原體跨境分享框架協議的建立過程,支持WHO秘書處在充分考慮各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確定切實可行的機制,幫助成員國實現病原體安全、有效、及時、公平的分享。中國是今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的主辦國,又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現國,建議中國政府把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補充協議的《名古屋議定書》中提出但尚未制定的病原體“全球性多邊惠益分享機制”提上議程,並敦促WHO儘快制定相關文書,以彌補這個事關全球人民安全的國際規則。與此同時,國內生物遺傳資源的獲取和惠益分享方面的立法空白也應儘快填補,把建設中國與《名古屋議定書》相適應的生物遺傳資源制度體系正提上國家立法議程。以期通過國際規則的完善,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平,在維護全球各國對病原體這樣的生物遺傳資源主權的同時,確保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利益的最大化。

  4. 繼續利用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開展科研合作,尤其要將此次疫情防控作為契機,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合作研究,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中國應進一步加強與WHO合作,積極研究和借鑑國際上先進的應急管理和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過現有的國際合作機制,加大鼓勵中國科研人員與國際同行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機制,臨床診治管理和公共衛生策略,以及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進行深度合作。

    為應對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薄弱公共衛生體系,中國可考慮在現有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如東盟和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提高相關國家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能力和防護能力。“一帶一路”是國家重大倡議,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不會動搖,而“五通”勢必增加疾病傳播的風險。要把應對新型冠狀病毒作為契機,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研究並共同加強《國際衛生條例(2005)》要求的核心能力,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風險防範的機制,真正把“一帶一路”變為“健康絲綢之路”。

    (4)建立適宜中國國情的醫藥產品應急研發管理體系,提高國家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防禦和綜合運籌能力。

    針對與COVID-19類似的疫情初期缺乏市場激勵的突發急性傳染病,中國亟需藉助此次疫情,系統梳理相關醫藥產品研發現狀及體系運行機制,識別國家核心應急產品和技術儲備需求,併科學分析當前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醫藥產品研發體系中的主要限速環節。利用本國研發基礎和體制優勢,建設應急研發管理體系,通過建立各部門協調機制,加強研發技術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創投合作,優化資金投入配比,開發推拉結合的激勵措施等方式,加快檢測試劑、疫苗、治療藥物等相關產品研發效率,提高中國醫藥產品研發能力,為當前和未來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應對,以及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5)完善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體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只有提高本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才能在嚴峻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中,應對持續國內防疫和外部輸入防範的雙重挑戰,從根本上加強中國的全球衛生安全治理能力。首先,是改革完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一方面要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建設,與全科醫生培養、分級診療等制度相匹配,一方面要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的有機整合,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其次,是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範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同時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6)加強全球衛生人才培養,應對全球衛生治理、國際旅行健康問題等對全球衛生安全的挑戰。

    本次疫情中,中國與WHO和其他國家的合作與溝通對中國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研究與參與能力、全球衛生安全研討中的談判磋商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中國全球衛生專業和國際旅行衛生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對全球衛生安全治理、熱帶病和新發及再發傳染病等的研究不足,國際旅行者健康諮詢機制與衛生安全風險識別體系建設不足,為中國帶來巨大的衛生安全隱患和外交輿論風險。這一問題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尤顯迫切。此外,中國應加快國內雙一流學科的全球衛生學科建設,促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建設具有全球化視野、具備多元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背景和跨文化合作與研究能力、瞭解全球治理體系、能夠參加國內和國際衛生應急工作的人才隊伍。


神龍的農村帶娃


如疫情在第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則對企業影響有限,如果疫情持續則影響較大。


環保行業產業鏈主要分為環保諮詢服務、環境檢測、設備提供、工程建設和環保設施運維5個部分,細分領域可分為大氣治理、廢水治理、固廢處置、噪聲治理、土壤修復和環境監測等6個細分領域。環保行業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工業企業和政府。對於環保行業來說,重大項目受春節假期以及招投標流程的時間影響,能在一季度順利簽約的項目通常較少,因此一季度為環保行業傳統淡季,環保企業一季度的營收一般佔去年營收的10%-20%,其中還包括一部分上一季度的項目結算。

1、對於以環境諮詢和檢測為主業的企業,首先疫情將導致企業開工時間持續延期,其次疫情對人員流動有極大地限制,對企業第一季度的營收影響相對較大。

2、對於以環境監測為主的企業來說,企業的重大項目主要來自政府採購,根據歷年採購情況來看,政府採購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如果疫情在第一季度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則對企業全年業績影響不大。

3、對於做環保工程項目類企業,疫情的發生將延長現有工程施工時間,對後續的項目安排將產生影響。

4、環保設施運維的服務週期一般為1年或3年,因此此次疫情對運維服務類企業基本沒有影響。

5、小編認為此次疫情或將增加醫療廢物處理能力的建設,包括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提標改造,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測。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環保行業的影響

如果疫情未能在第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導致封城的數量不斷增加,封城時間不斷加長,人們復工時間不斷延遲,那麼對各行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1、如果這次疫情導致企業長時間的停工,使環保企業無項目可幹,企業將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能不能給員工發出工資都將是一個問號。正如最近西貝莜麵村老總賈國龍說“如果疫情持續,西貝即使向銀行貸款,也撐不過三個月。”雖然環保行業受到的衝擊沒有餐飲業直接,但從2019年的經營狀況來看,環保企業的利潤率不斷下滑,不少民營上市公司負債累累,不得不賣身國企,如果疫情持續,環保企業能堅持多久呢?

2、排汙企業經營困難,疫情之後又有多少錢能用於環保投資?假如實體企業出現倒閉潮,那麼環保企業的倒閉潮也將接踵而至。

3、我國的環保企業依然以小、微型企業為主,10%的企業貢獻了90%以上的營收。小、微型企業數量佔比為71.5%,其抗風險能力較差。



教學無憂


影響主要是兩個大的方面:

  1. 一是疫情向國內倒灌:根據預測數據,如按現有趨勢發展,兩週內國外確診將增長10倍,達到10萬例以上,屆時將超過國內。國外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疫情恐怕在1個月內迅速惡化,各國政策制定者和領導人應當充分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儘管我很不願意承認這種可能性,但是根據數學模型,我們推測將猛增100倍,達到100萬例。3月10日0—24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0例(北京6例,上海2例,山東1例,甘肅1例)。截至3月10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9例。
  2. 二是衝擊力全球經濟: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已經成為疫情災區,世界經濟將遭受重創,這種影響也會波及到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們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誰也不能獨善其身,還是希望各國能夠重視起來,本來國內已經好起來了,但未來反向輸入壓力是巨大的,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也是巨大的。

工業400


疫情是全球性的,對國內影響主要表現在

1.國內大部分地區疫情局勢控制好轉,目前轉向防止疫情輸入。

2.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化的經濟貿易需要中國參與。

3.一些外向型的貿易單位因疫情暫時艱難度日。

4.國外疫情也嚴重限制了國內出口投資

5.國內注重利用互聯網加+的企業未來前景看好。

6.國人要堅定信心,疫情之後各行各業工作熱情高漲,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高崖山


我覺得國外新冠病毒的擴散對中國影響非常大。首先想盡一切辦法回國的華僑,及一些外國有錢人已看到我們中國抗疫取得顯著成效,會想盡一切辦法來中國尋求救治。這是求生的本性,可是這些人會給我們造成二次危害。抗擊肺炎我們是費舉國之力。希望大家不要亂跑,就地醫治,防止持續蔓延擴散。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人類本是命運共同體,誰也沒有辦法獨善其身。共同維護生態環境,共同維護人類和諧!全世界共同努力,儘快戰勝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