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絕無僅有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這是錢鍾書寫給妻子楊絳的話。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這是錢鍾書對楊絳的“評語”。

毫無疑問,楊絳是錢鍾書的“賢妻”。從他們結為夫妻,楊絳就開始了對錢鍾書一生的照顧。

在牛津留學期間,錢鍾書吃不慣西餐,嗜書如命的楊絳每天犧牲自己兩三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學習做飯,“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湯”。

四十年代,錢鍾書要寫《圍城》,楊絳為支持丈夫,就讓他減少當時教課的鐘點,為節省開銷,她辭掉家裡的女傭,心甘情願做“灶下婢”,親自劈柴、做飯、洗衣……

錢鍾書生活上一切,幾乎都是楊絳打理,包括錢鍾書的頭髮,每次都由楊絳親自來理。

……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比“賢妻”更毫無疑問的,楊絳是個才女。在文學創作上涉足劇本、小說、翻譯等領域。而且,在每一個領域都很了不起。

楊絳一生創作了多部喜劇,《稱心如意》、《弄真成假》是其中的代表作,受到夏衍、李健吾等人的高度評價。尤其是《弄真成假》,更是被李健吾評為中國喜劇的一個里程碑。

長篇小說《洗澡》被文學家施蟄存評價為“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是公認的現有漢譯本中最好的,作為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定書目,列入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必讀。

……

楊絳說自己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但她不僅僅屬於錢鍾書,她還屬於文學、屬於世界文化交流。對了,她還屬於教育,她一生的品行、個性,用來教育孩子也是非常落地的,孩子們至少可以在她身上學到以下6點真諦:


1、能應對風浪,才可以遠航

1938年9月,楊絳、錢鍾書和女兒錢瑗一家三口,乘坐法國輪船回國。船在海上,因風急浪大,一向暈船錢鍾書難受的不得了。一番風浪顛簸過後,體貼的楊絳對丈夫說:依我看呀,這坐船不暈船,就要不以自己為中心,而以船為中心,順著船在波濤洶湧間擺起伏,讓自己的身子與船穩定成90度直角,平平正正,而不波動。錢鍾書按楊絳說的去做,果然不暈了。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這既是楊絳的坐船哲學,也是她的處事哲學。面對大海的風浪如此,面對人生的風浪也是如此。

在建國之後那段動亂的年代裡,有一次楊絳在一次大會上被學生不實控訴(當時楊絳在清華大學教書),很多不知情的人表現出對楊絳的憤怒,甚至有人開始與她開始保持距離。

當天晚上,錢鍾書和女兒都不在家,她既沒人傾訴,也沒人安慰。但運用她的“坐船哲學”,不一會兒自己就想通了,看了一會兒書,便睡覺了。

而且,第一天一早起來,還特意打扮得喜盈盈的,拿著籃子到校內菜場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搖”,看一看別人如何表現。結果,有人看見她老遠就躲開,有人裝沒看見,也有人跟他照常打招呼。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楊絳看著眾人的表現,只覺好笑,覺得以後如果把眾人的反應寫進劇本里,絕對是一場好戲。

楊絳憑藉這樣的心態和哲學與錢鍾書一起,坦然面對一次次的折磨與摧殘,度過了那段特殊的歲月。然而,他們的很多好友如傅雷、吳晗,都含冤自殺而死,沒能在那個年代裡挺過來。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但這些如果和孩子的一生平安相比,都不值一提。人生就像一次海上遠航,應對風浪應是最基本的能力。


2、縱然生命如蟻,不讓尊嚴入泥

抗日戰爭期間,楊絳一家住在上海法租界。從家去當時楊絳任教的小學,距離頗遠,中間要乘坐電車,電車在途中要停車接受日本兵上車檢查。日本兵上車時,全體乘客都要起立。有一次,楊絳在車上站得比別人晚了一些,被日本兵覺察到了,日本兵走到她面前,用食指在頷下猛一抬。楊絳頓時大怒,咬牙切齒地吐著一字字大聲道:“豈有此理:!”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車上原本就很安靜,楊絳的怒罵,更使車上的靜默產即上升到最高度,同車乘客嚇得驚慌失措,大氣也不敢出。只見日本兵與楊絳對視,楊絳毫不示弱。兩人相持了一會兒,那個日本兵才轉過身去,蹬著笨重的軍靴,一步步走出去。

在那日本人可以在中國隨便殺人、而且殺了也白殺的年代,那個情景想想都會讓人替她捏把汗。但她用憤怒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表達了自己的不屈。

錢鍾書曾被人誣衊邈視領袖著作,被貼大字報。楊絳看了大字報後,十分憤怒,自已就擬了一份質疑這個大字報的小字報,貼在大字報的下面。

結果她被揪到本單位大會議室,與其他“牛鬼蛇神“一起示眾。他們一個個被勒令屈辱地低著頭,出乎人們意料,偏偏楊絳拒絕服從,她滿面怒容地昂著頭!人們斥問她為什麼如此頑固,她怒不可遏地跺著腳大喊:“就是不符合事實!就是不符合事實!……”一向和顏悅色、溫文爾雅的楊絳,那一刻變得像一頭憤怒的猛獅。

她的這一大無畏之舉,使在座的同事心中引共鳴或靈魂震撼。從此大家對她刮目相看,覺得也柔弱的外表之下,蘊含著剛正不阿的精神情操和知識分子的錚錚傲骨。


3、善良是一種儲蓄

楊絳在社科院外文所工作時,所裡有一位年輕的同事,最初曾參加過對楊絳的批鬥,後來也成為了被批鬥對象。他家在農村,妻子務農,父親長年臥病,家裡生活非常困難。當他被抓起來時,全家立時陷入絕境。楊絳不計前嫌,伸出了援助之手,每月從工資裡拿出錢來寄給他家,幫他全家渡過了難關,並支持他堅持原則,不要向邪惡勢力屈服。楊絳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這位年輕人。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楊絳對同事的幫助,源自心底的善良。楊絳有一位年輕的同事,母親和她年齡一樣大,和錢鍾書一樣患有哮喘病。楊絳每次為錢鍾書求醫問藥的時候,都不忘記這位同事的母親,常常將各種秘方抄給她。

楊絳還有一位同事,患病好長一段時間,要不間斷地服用糖漿,但他當時家裡孩子多,加上長年生病,生活非常困難。楊絳得知後,每月為錢鍾書買糖漿的時候,也會為這位同事買一份,每月25日楊絳都會準時把糖漿送給他。一年多以後,這位同事的病終於痊癒,楊絳與錢鍾書又給他家裡寄錢和糧票,在經濟上持續支持他們一家,逢年過節,也不忘寄些錢去,從70年代到90年代從未間斷。

楊絳的正義與善良贏得了人們的愛戴。有段時間北京要築地道,攤派每做磚,一人一百塊,自己挖土借工具,做好後自己送交上去,據此,楊絳一家三口就得做三百塊。當時丈夫和女兒都不在身邊,這可使得手無縛雞之力的她為難,她向監管的年輕人求救,商量代他打套毛衣交換。這個年輕人很敬佩楊絳和錢鍾書的為人,一口答應,與其他年輕人一道為楊絳做好了磚並代她交上,卻不肯要她打毛衣。

善良就像是儲蓄,因你經常零存,所以有進可以整取。


4、面對爭議,淡薄從容


2005年,中譯本中發行最大的、由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引起了爭議,有年輕譯者質疑楊絳譯本中一些譯法存在錯誤,甚至說現在他拿楊絳譯本當翻譯譚上的反面教材。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這位年輕譯者的論調一出,引起輿論譁然。很多學者、翻譯家、出版人加入討論行列,絕大多數人支持楊絳的譯本。

不過,楊絳本人卻淡看這一譯本爭端,認為不必小題大作,而且特意在報紙上發表聲明,希望化“誤解”為“瞭解”。聲明中先是對年輕譯者的質疑精神表示肯定,然後點明瞭這起爭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誤解,並解釋了年輕譯者對她的譯本的幾個誤解,比如那時出版社對外國的人名、地名的譯法還沒有統一,譯者都按自己的讀音譯音。然後又向年輕的譯者闡述了自己的翻譯《堂吉訶德》時的理念,以有對原作的理解以及自己譯法的想法與依據。最後還表示,翻譯工作是一項複雜的工作,錯誤在所難免,希望專家行家們繼續指教。

相對某些專家充滿“火藥味”的言辭,楊絳的聲明顯得非常心平氣和,透出一種謙虛求真的大家風範。


5、愛是體貼與付出

楊絳出身於新式家庭,而錢家則相對守舊。與錢鍾書結婚時,到錢家要從舊俗,行舊禮,從小受的是新式教育的楊絳,沒有一點排斥和嫌棄,為的是體貼錢鍾書,不讓錢鍾書為難。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楊絳的通情達理,也贏得了公公婆婆讚許。錢鍾書的爸爸稱讚她“安貧樂道”,而且還問錢鍾書的媽媽在他身後願跟誰同住,她回答:“季康(楊絳本名)”。

婆媳關係,一向是家庭裡的千年難題。楊絳能與公婆相處如此得宜,錢鍾書心裡肯定是無比感激。

因而,錢鍾書也非常體貼楊絳。楊絳親自操持家務的那段時間,錢鍾書怕出身大家閨秀的的楊絳第一次挎籃子出門買菜難為情,特陪她同去小菜場。二人有說有笑買了菜,還一起見識了社會一角的眾生相。

錢鍾書怕楊絳太累,曾經自己關上衛生間的門悄悄洗衣服。可想而知,連穿鞋都分不清左右腳的他,衣服洗得一塌糊塗,還得楊絳全部重洗,但錢鍾書的這種體貼,卻讓楊絳感動不已。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完美地詮釋了“愛是相互付出、相互體貼”。


6、有種財富,叫家學淵源

楊絳和錢鍾書一樣,畢生愛好讀書,在家閒暇時,她常與錢鍾書各坐餐廳長桌一端,你面前一堆外語,我這邊一堆古籍,夫妻倆神遊書海、樂此不疲。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105年人生,孩子要懂的6點真諦

楊絳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她翻譯《堂吉訶德》時,為貼近原著,放棄從其他語言譯本轉譯的做法,決定學習自己之前沒有學過的西班牙語。那時,她已經四十幾歲。

楊絳即使在去世前的最後幾年,雖百餘歲高齡,仍堅持讀書學習。讀書,似乎對她和錢鍾書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楊絳的這種愛讀書來自家庭的薰陶,她說:“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論》一篇接一篇,浩 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些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正是前輩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楊絳終生能忘,她和錢鍾書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女兒見父母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


·END·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研究古今中外500多位名人的成長經歷,希望對家長和孩子能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