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阿姨武漢免費給廣東醫護送粵菜:炒牛河和老火湯供不應求

六旬阿姨武漢免費給廣東醫護送粵菜:炒牛河和老火湯供不應求

3月,武漢江岸區,馳援武漢的廣東醫療隊駐地酒店。

第一次見到王姨,一名廣東醫療隊隊員難掩開心和激動。她說,很久沒有和同事之外的人說粵語了。更令隊員們開心的是,從那之後王姨在午餐和晚餐時間,天天給隊員們送來免費的廣東美食。

燒鵝、燒鴨,肉餅、牛河,糖水、煲湯,瘦肉粥、蘿蔔糕,雖然在廣州極為常見,但對於身處武漢的醫療隊員,這些無疑都是“搶手貨”。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廣州人王姨在武漢,免費給廣東醫療隊送粵餐。

王姨名字叫王晶,今年60多歲,地道廣州人,退休之後為幫朋友的忙,到武漢經營一家粵菜酒樓。今年受疫情和封城影響,王姨沒能回廣州。3月,她接到廣東醫療隊一個電話,很乾脆就答應為隊員們換換口味,找回久違的家鄉記憶。

30多份牛河被搶光3月15日下午,廣東醫療隊酒店駐地7樓。王姨帶來的飯盒裡,有燒鴨、番茄雞蛋和青菜。這一次的燒鴨飯共50份,而30多份炒牛河,早就被搶光了。

特別受歡迎的還包括廣式靚湯。當天下午是菜乾湯。“還有最後一碗”,王姨提醒。“哇,這麼一碗被我搞定啦。太受歡迎了這個湯”,盛了最後一碗的隊員感到幸運。僅僅20分鐘左右,滿滿一桶湯,一掃而空。“湯沒有了,明天啦”,王姨對後面陸續趕來的隊員解釋。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王姨每天給廣東醫療隊免費送午餐和晚餐。

“廣東人是菜無所謂,湯卻必須要保證的”,很懂廣東醫療隊隊員口味的王姨告訴南都記者,每次湯每天都會裝滿一桶,有時候桶更大;有些隊員盛一碗,有些人會盛兩碗、三碗。隊員們喜歡喝,她就儘量滿足。 王姨免費給廣東醫療隊送餐十幾天了,主要供應午餐和晚餐,固定送餐時間是中午11點左右,下午5點左右。每天早上9點開始準備,10點半分好出發。中午接著預備晚餐,下午4點半配送晚餐。

每天送的樣式、種類都不同。她數了一下,每天的湯都不重樣,3月15日中午是冬瓜豬骨湯,之前還送過苦瓜黃豆雞骨湯等。對於廣州人來說,現在武漢這種天氣很乾燥,有醫護隊員還流鼻血了。因此,3月14日中午她送來了綠豆糖水。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為了撫慰廣東醫療隊隊員的胃,王姨每天帶著司機去買菜。

“每天來送的時間,儘量早一點,丫頭們都著急等著。她們和我混熟了,我就告訴她們,想吃什麼可以提”,王姨說,她還常常帶些點心,比如叉燒包、流沙包、蘿蔔糕和炒河粉等。由於現在酒樓師傅人手有限,點心比較耗時間,所以每次供應的量不多。另外,食材購買方面也不如疫情前方便。據王姨講,現在很難買到河粉,3月15日到批發市場買菜時,硬從人家手上搶了十斤。一個電話管起“閒事”

60多歲的王姨,家就在廣州越秀。退休後,一次偶然的機遇,朋友叫她幫忙,於是和朋友一起在武漢經營粵菜館廣東商會酒樓,已有十年左右。王姨表示,酒樓有廣東師傅,平時大家講廣東話。至於武漢話,說慢點還可以,講快了她就聽不懂了。平時,她武漢、廣州兩地跑,這次因為疫情沒有回廣州。 “封城”前後,酒樓無法正常營業。早在1月18日,酒樓開始陸續接到退單,到1月22日基本退光。“退單一下子很多,心就慌了。原來訂的年夜飯之類的,顧客全部退了,一個沒剩。做粵菜要求比較高,顏色是顏色,味道是味道。餘下的東西,有些放不了,都倒掉了,只留下一些凍品”,對此,王姨坦言這是無奈之舉,大家都這樣,有的餐館更慘。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在酒店後廚忙碌的王姨。

1月23日上午10點封城之前,酒樓多數本地員工回了家。按傳統習慣,酒樓一般要做完年三十的飯,所以廣東來的員工都是買年三十的票。“封城”突然而至,他們回家的計劃泡湯。 王姨也沒回去,過年期間她住在酒樓附近的一個小區。小區管理好,王姨感覺還可以,只是每天有點無聊,有時看看電視、看看新聞。 3月初的一天,王姨接到一個電話,問她是不是廣東商會酒樓負責人。對方自稱是廣東醫療隊的,說吃了一個月的武漢本地菜,想麻煩她幫忙供應廣東菜。電話中,王姨很乾脆回應:“可以。”她向南都記者回憶,“當時就沒多想,他要我幫他,能幫儘量幫。我這人經不得人家說,好管閒事”。 最初,酒樓做了粵式點心,如蛋糕、蛋撻、蘿蔔糕、叉燒酥、紅豆酥,另送皮蛋瘦肉粥等。後來很快,3月6日開始給廣東醫療隊送飯,配送湯。王姨告訴南都記者,酒樓距離酒店駐地約4公里,開車十幾分鍾就能到,從一開始就是她和一個司機來送餐,兩人還負責買菜等,其他4個人留在酒樓工作。胃已被廣東菜寵壞“很多人都知道,我們酒樓只做粵菜。而且給廣東醫療隊送純粵菜的,可能也不多。廣東人吃東西比較挑,雖然現在送的只是三菜一湯,但廣東菜重質量”,王姨頗為自豪地說,從一開始送餐,廣東醫療隊的反饋就不錯。 廣東人見廣東醫療隊,自有說不出的親切感。王姨向隊員們表示,他們點菜也好,她自己想來想去有時候考慮不到;另外,特殊時期,因為原材料等問題,發揮有侷限,只能盡力。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王姨的團隊正在為廣東醫療隊準備飯菜。

來送餐十幾天,一些醫療隊員和王姨越來越熟了,取飯時也會聊聊家常。“想吃什麼?”“有得食就很開心啦。”王姨認識了醫療隊的小梁,她的微信暱稱中有“涼粉”二字,王姨也會這樣稱呼她。小梁有時候問,有沒有可能送柴魚花生粥,王姨回覆她“現在問題是沒柴魚,柴魚比較難買到”。

六旬阿姨武汉免费给广东医护送粤菜:炒牛河和老火汤供不应求

鑊氣滿滿的粵菜打包後,準備送到廣東醫療隊駐地。

小梁告訴南都記者,她也是除夕夜赴武漢支援的隊員,現在比起剛來時,有了更多的休整時間。第一次見到王姨時,小梁很開心、很激動,因為很久沒有和同事之外的人說粵語了。她說來了那麼久,很懷念那種語言環境。 小梁半開玩笑,“自己這個胃已經被廣東菜寵壞了”,這幾天王姨送的都是她愛吃的:肉餅、燒鵝燒鴨、幹炒牛河等,還有番茄炒蛋。從小在廣州長大的小梁誇起家鄉菜:“粵菜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番茄就是番茄的味道,雞蛋就是雞蛋的味道。最普通最家常的菜,是最好吃的”。採寫:南都特派記者馬輝

攝影:南都特派記者鍾銳鈞

發自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