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著名教育企業家俞敏洪,在超級演說家一期《擺脫恐懼》中曾經有一番關於擺脫自卑的勵志演講,贏得了無數聽眾的掌聲與心聲。

他談論了他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其中有一句話,深深打在一些人的心坎上,他說:

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比一個狂妄的人更加糟糕,因為狂妄的人也許還能抓住生活中本來不屬於他的機會,但是自卑的人永遠會失去本來就屬於他的機會。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因為自卑,他總是不自信、患得患失、害怕失敗、總是太在乎外界的想法,總覺得周圍的人抱著嘲弄、鄙夷的眼光在看你。

因為自卑,他總是躲在自己的安全屋,遇事總是逃避,怕被拒絕,怕出糗,不敢踏出一步,大學期間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沒有競選過一次學生會……

因為自卑,錯失太多太多的美好。

因為自卑,他活成了一塊背景板。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自卑的人,往往用一輩子在治癒自卑。

大多數的自卑源於原生家庭:童年時,支離破碎的家庭關係,缺乏關愛,沒有安全感;父母打擊式教育方式,強勢責罵,諷刺貶低......或者曾因某件事受到過外界的羞辱恥笑。

在一個人童年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內生力量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對抗外在,所以那時候的創傷往往攜帶一輩子。

像著名導演姜文,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相當成功了,然而在一檔節目中,他卻坦誠:

其實他相當自卑,總感覺自己很失敗,因為從小到大,不管他做的多麼好,給母親買房子、考上中戲,而他的母親從未高興過,以至於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不知道怎樣讓他的母親高興,他總覺得自己很差。

在敘述的過程中,這位曾獲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在別人眼裡功成名就的他此時卻像一個孩子,眼裡充滿了落寞與茫然。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過去我們無法選擇,也無法改變,但是童年創傷不應成為我們未來人生的枷鎖和終點。

的確,如果你經歷過自卑,就會深知自卑的感覺,像一種夢魘,深入骨髓,總是如影隨形,尤其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自卑,很難根除。

然而,人不能總呆在原地,不能總一直躺在坑裡,不能總被過去束縛住。

正如俞敏洪所說: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懼和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

或許不能徹底擺脫自卑,但我們至少可以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正確的認知自己,增強自己的內生力量,掌握一定的策略,去應對自卑帶給自己的困擾。

人只有在不斷突破中,才能真正成長,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才能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正確認識自己。

梭羅說,“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決定了此人的命運,指向了他的歸宿。”

首先,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而自卑不過是眾多缺點之一,所以不必因此而感到恐懼、害怕,甚至懷疑自己。

這個世界上,其實誰活著都不容易,都在自己的生活裡努力掙扎向上。即使優秀如董卿,自卑也會不期而至。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其次,肯定自己。自卑的根源是自我認知度低,總是過度的低估了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真的不必去比較,不必豔羨別人的精彩,每個人生命裡都有自己專屬的美好。不妨列列自己的優點,去對抗別人的缺點。

最後,喜歡自己。不必太在意外界的目光,不必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否定自己,因為,這些外在的認可,都代表不了真正的你。

況且,據科學證明,其實90%的人根本並不關注你的生活,很多你感覺到的窒息的目光,異樣的眼神,不過是你給自己的自我心理暗示,樹立的假想敵。

所以,請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喜歡自己,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天道酬勤,尋找自信的支點。

如果一開始就鼓吹僅憑心態、強大的內心去擊退自卑,這並不現實,或者根本持續不了多久。

一開始,自信比較弱小的時候,它需要成就感的支撐,才能不斷壯大,形成良性循環。正如在張德芬女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情,我們的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聯繫。

所以,發現自己的專長,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嘗試成功的喜悅,慢慢建立起自信的神經網絡,當自信的神經比較粗壯的時候,也就擁有了心態的力量。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找到專屬自己的閃光點,例如自卑的人,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特別的努力。

像俞敏洪在大學期間沒有參加一次學生會,沒有談過一次戀愛,因為他害怕競選失敗了丟人,更害怕被女生嘲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但是,他卻特別擅長背單詞,他默默的、拼命的、努力的背單詞,到最後,他幾乎成了一部活字典。只要有同學問他單詞,他脫口而出,而且可以解釋的清清楚楚,漸漸地,從同學的驚歎中,他慢慢的找到了自信。

同樣,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曾是一個特別自卑的人,自卑到一開學有一個女同學問他打哪兒來,他怕她知道他是一個從小地方來的人,很丟人,很沒面子,竟然整整一個學期不敢跟女同學說話。

後來,他默默告訴自己:做任何事的時候要比別人多用十二分的力氣。

結果,每做好一件事,自信就多一分,慢慢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後來在一次採訪中,他感嘆道:

天道酬勤,每弄好一件事,就會回頭給自己一份自信,在我身上更強烈的可以看到這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真正自卑的人最後才能真正變得自信。

原來,只有從自卑走向自信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自信。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破釜沉舟、勇於面對,去分析自己的內心。

雨果說,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未來。

敢於面對,你就成功了一半。

別總是躲起來懷疑自己,不試試怎麼知道。就像俞敏洪說的那樣,你不去談戀愛不去追逐,又怎麼確定她會罵你豬,你又怎麼會知道或許也會有喜歡豬的女孩呢。

退一萬步講,即使失敗了又怎樣,難道這個世界就會因為這一件事件改變了嗎?

很多的障礙,都是自己假象出來的,當你跨出了那一步,就會發現原來真的不算什麼。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學會分析,恐懼具體化,是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

整理情緒,沉下心來,直面並分析自己的恐懼:對於這件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具體的一條一條列出來。然後問自己為什麼恐懼?這些真的那麼難以實現?這件事情的後果真的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嚴重?

當你的恐懼具體化了、詳細化了,赤裸裸的展現在你面前了,你就會發現,克服好像也沒有那麼難。

正如他說:一個人最優秀的特質,是敢於直面自己,並勇於改變自己,是那種不斷想要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強烈渴望。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多讀書,增長你的精神肌肉,給內心帶進智慧之光。

愛迪生說過,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

當你低落的時候,書是你的精神寄託。每個人都需要情緒的出口,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能言說之傷,書,就是你最忠實最溫柔的朋友。

在這裡,你可以自由的棲息,放鬆緊張的神經,舒適的做自己,因為處理任何事情之前先處理情緒。

當你狹隘的時候,書能開闊你的胸襟。書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當你見到了書中廣袤的世界,你就不再沉溺於自己狹小的眼界。

當你洞悉了生命的美妙、當下的不易,你的心變的平和,不再鑽自卑的牛角尖。

就如胡歌,在紅極一時的時候遭遇車禍,他一度陷入自卑,不敢面對毀容的自己,不能接受前後人生斷崖式的落差,即使跟人說話,他都下意識的遮住他的右眼。

最終,他選擇了用書來修復自己。他告訴自己:

既然皮囊無法修復,我願意用思想去填滿它。

後來,就有了那個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梅長蘇,強勢迴歸,涅槃重生。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當你彷徨的時候,書是你智慧的指引。

書中那些智者的妙語,總能在某個瞬間解開你的心結,直擊你心靈深處,引起共鳴;那些勇者的經歷,總能給予你如何處理自卑的技巧,少走很多彎路。

書是照進你心靈的光,是成本最低最便捷的路。

多讀書吧,當你的內心世界開闊了,精神肌肉強壯了,當自卑再次到來,便能坦然面對,泰然處之。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真正決定我們未來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相信,當你擁有足夠堅挺的內心,你就能夠坦然的面對,你就會發現自卑的力量越來越萎縮,最終不足以影響你的心緒與生活。

相信,當你擁有相對成熟的技巧,你就能夠自如的應對,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畏懼自卑的到來。

相信,終有一天,當你自身的力量大於那些曾經烙在你身上的創傷,你就能真正直面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成為越來越優秀的自己!

最後,把俞敏洪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以此共勉:

只有你往前走的腳步,你自己能夠聽見。


俞敏洪:我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自卑的恐懼

END-

版權聲明:小墨伴您,溫暖向陽,微笑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