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從前有個地方,叫做好萊塢。

25年前,昆汀曾帶著《低俗小說》第一次來到戛納,一舉奪得金棕櫚大獎。

10年前,昆汀又帶著《無恥混蛋》第二次入圍戛納,克里斯托弗·華爾茲贏得了影帝。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用昆汀的十部電影之約來算,《好萊塢往事》已經是進入倒計時的創作。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 鬼才導演,大咖雲集

戛納首映禮前一天,昆汀特意發佈了一封公開信。

開頭寫著“我熱愛電影”,並且懇求所有看過電影的觀眾不要透露劇情,“希望未來的觀眾都能以初遇的心態,去體驗這部電影”。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早在拍攝《八惡人》期間,劇本的洩露曾差點讓電影流產。

作為一部以角色時間驅動的電影,如果提前被劇透的話,的確會失去初次觀看的震撼。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雖然《好萊塢往事》在戛納顆粒無收,但這不能阻擋全球觀眾對於昆汀的熱捧。

《好萊塢往事》仍然是戛納電影節上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昆汀的魅力與影響力,想必已經無需多費口舌介紹了。

在許多影迷的心目中,他是最可愛的那種導演,從一個瘋狂的影迷,蛻變為一個偉大的導演。

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且烙上了自己鮮明烙印的電影敘事語言,然後又善於用這套語言一再為我們奉獻一個個激情澎湃的故事。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一邊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鬼才導演,一邊是粉絲數量加起來不知道可以繞地球多少圈的大咖陣容。

加上1969年風起雲湧中的洛杉磯,莎朗·塔特駭人聽聞的遇害故事,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擦邊熱點等話題的發酵,這部電影已然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布拉德·皮特、瑪歌特·羅比、庫爾特·拉塞爾、達科塔·範寧、蒂姆·羅斯、詹姆斯·麥斯登、埃米爾·赫斯基、阿爾·帕西諾這個陣容怎能不讓人期待。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這將是小李子繼2015年憑藉《荒野獵人》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四年後的第一部作品,這是小李子第二次和昆汀合作。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在之前合作《被解救的姜戈》小李子飾演的莊園主的爆發型演技讓人記憶猶新。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在影片《好萊塢往事》的大部分時間裡,昆汀講的是兩個虛構的好萊塢人物的故事。

分別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布拉德·皮特扮演。

兩大主角真實歷史上並不存在,但是他們正是代表著好萊塢的一種影星。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這部影片至少籌備了六年,當然並不是一直在寫劇本,而是在不同電影項目的間隙一點點完成,逐漸將石頭推上山頂。最後,我心想,『好吧,我要完成它』。”

“我大半生都在與電影打交道,”“同時也在探索瞭解整個世界。終於,我可以傾盡我56年來儲存在腦海裡的東西做些事情。”昆汀談到。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好萊塢往事》可以說是一部歷史劇。

塔倫蒂諾曾在電影《無恥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中,充滿了它對過去的幻想。在這些電影中,他選擇重寫歷史。

昆汀是敢於把希特勒打死在電影院,還能讓黑人在南北戰爭前兩年憑一己之力血洗白人農莊的“瘋子”。

在他的電影世界裡,虛構與真實,狂想與歷史,總是交相輝映在一起,達到某種共生。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他的電影總能讓人感覺到他絕無僅有的自信,以及對電影獨一無二的感覺,儘管他的電影充滿了暴力、血漿以及近乎冗長的對白,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創造力。

眾所周知的歷史,可以通過先行鋪墊,然後毫無顧忌的進行篡改,重新給予電影好萊塢式的結局。

昆汀的高明之處在於,觀眾看了不但不覺得生硬,反而會覺得過癮。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 風起雲湧的年代

《好萊塢往事》將背景設定於上世紀60年代末。

具體的說,是1969年,彼時的波蘭斯基的妻子,好萊塢影星莎朗·塔特被殺的那一年。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查爾斯.曼森率領的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殘忍地殺害了包括懷著身孕的塔特在內的5人。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這場令人髮指的屠殺引起了整個好萊塢的恐慌。

直到現在,它依舊是美國曆史上最為臭名昭著的殺人案之一。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從而令名導波蘭斯基其後的作品都帶著一種悲觀的世界觀去拍電影。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電影《鋼琴家》


波蘭斯基曾說過:“我喜歡電影中的陰影,但生命中的陰影則不然。”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李小龍確實出現在了這一事件中。

當時的正在闖蕩好萊塢的李小龍是莎朗塔特的朋友兼武術指導,身手強勁的他在莎倫·泰特案剛剛發生時還被認定是潛在嫌犯。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不過因為曼森家族的張揚,很快也就脫離了嫌疑。在莎倫·泰特的葬禮上,李小龍也出現進行了哀悼。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Damon Herriman飾演的查爾斯曼森


當昆汀宣佈這部電影的時候,他說電影會圍繞1969年發生的轟動全美的,曼森家族謀殺電影明星莎朗·塔特的慘案改編,大家就無比好奇。

事實證明,昆汀絕不是那些將歷史事件照本宣科進行呈現的導演。

在《好萊塢往事》中,昆汀講的並不是曼森殺人案,昆汀講的是1969年,和那個年代的好萊塢。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的前半部分內容構建了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世界。

電視的興盛,孤注一擲投拍大製作影片的大製片廠的衰敗,當然,還有歐洲電影人前來好萊塢拍片吸金。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電影主線講述過氣明星和替身在西部片走向沒落時代的掙扎,副線談及曼森家族案件,刻畫了被害明星莎倫塔特的美麗,對嬉皮曼森的仇恨則用極端暴力去體現。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電影前兩個小時風平浪靜,但觀眾耐心地等待,彷彿有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知道該來的總會來。

最後半小時,高潮快速、沸騰、魔幻式地爆發了,充斥著毫無掩飾的血漿和黑色幽默。

接近片尾昆汀終於毫無保留的展示了自己。

十幾分鍾裡觀眾為主角們揪著心,被激烈的暴力和流血震撼,又時不時被誇張的表演逗笑。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表現暴力並不等於支持暴力或者引導暴力,他很直接,很真實,反映了我們身體裡某個想要掙脫束縛卻有點小良善的“混蛋”。

昆汀根本就不只是在說一個有趣的故事,而是在描述一個年代,一個他懷念的年代,是他給觀眾以及好萊塢的獻禮,他愛那個年代的好萊塢,這是他自己的1969。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好萊塢往事》以層次豐富的音畫細節,呈現出六十年代的洛杉磯街景,復刻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觀元素。

好萊塢大道、拉風的敞篷車、電影院的老海報、霓虹燈廣告牌、舊餐廳和酒吧等。

不僅如此,還有當年電視裡的節目、收音機裡的廣告、點唱機裡的流行曲,滿大街花哨的嬉皮士。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從不同層次,去展現1969年的洛杉磯,在當時只有六歲的小昆汀眼裡,好萊塢就是一個萬花筒似的繁華之地。

電影是昆汀風格,精確還原的60年代末洛杉磯的街景,在車裡聽著那個時代最火的流行歌曲,戀足,說來就來的暴力。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1968年,很明顯舊好萊塢已經在消亡了,而新好萊塢正在取而代之。

到了1969年,新好萊塢已然成為了好萊塢的代名詞。任何之前大熱的東西,此刻看起來都無可救藥的過時。

那個時間節點就是如此微妙,等到了1970年的時候,任何1969年的片子也顯得無可救藥的過時了。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好萊塢在那幾年迎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隨著越戰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事件,美國踴躍出了一群新派電影人。他們將全新的思想與激情帶入了電影。

在將好萊塢推向新紀元的同時,這場“文藝復興”也淘汰掉了很多老派電影人,小李子飾演的Rick Dalton便是這樣一個角色。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用很多篇幅講瑞克拍一部西部片的場景。

因為酗酒整天精神恍惚,經常忘詞NG,情緒也不穩定。昆汀在處理這段戲中戲的時候,用了戲中戲的鏡頭作為主視點,並沒有表現拍攝現場的幕後人員,這對小李子的演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的前一大半部分內容,用很多的的致敬和模仿,精確重構了一個上世紀60年代末的好萊塢,電視的興盛,大製片廠的衰敗,以及以波蘭斯基為代表的新生電影勢力的崛起。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有人說,這是昆汀寫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這貌似鬆散浪漫的情書,更是為影片最後的高潮,做故事和情緒上的鋪墊。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當我們隨著昆汀的鏡頭漫遊在1969年的好萊塢時代,鬆弛而迷人的敘事將一個處於時代夾縫中的好萊塢展現在觀眾眼前。

對導演自己而言,這也是他愛上電影的起點。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昆汀本人曾經滿不在乎地“承認”,自己每一部戲都是這裡抄點那裡抄點,然後混在一起。

這是一部既能娛樂視聽、又能觸動內心的動人之作。從整體上而言,這是一部接近於《低俗小說》的作品。

用昆汀的話來說,《好萊塢往事》之於自己的意義,正如《羅馬》之於阿方索·卡隆。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昆汀將影片背景設定在好萊塢風起雲湧的時期。反文化運動聲勢高漲,搖滾樂、性、毒品和嬉皮士。傳統的製片廠體系和明星制日益式微。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1969年美國文化急速更替的時代,每個人都處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1969年是電影史,甚至是世界文化史上一個開創性的重要時刻。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中的裡克和克里夫,都是舊好萊塢的一份子,試圖在一個新開啟的自由時代去找尋自身位置。

影片雖然根據真實好萊塢故事改編,但卻在昆汀的筆下被虛構,被篡改,被寫成了昆汀自己對1969年黃金時代的好萊塢的一種情愫。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所以大家會看到影片裡,有很多昆汀對好萊塢的私人喜好在裡面。

包括片中大量出現的足部特寫,就能看出昆汀在片中更加放飛自我,拍了一部他心目中的好萊塢往事。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儘管黑色幽默、暴力美學和“戀足癖”一個都不少,《好萊塢往事》並不是最“昆汀”的作品。

除去僅僅存在於最後十幾分鐘的動作戲,這部最不暴力的昆汀電影,又依然像是一部典型的昆汀電影。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昆汀訪談時曾經說過,六七十年代的好萊塢對他影響巨大。

燈紅酒綠的霓虹燈街道,嬉皮士時代的鼎盛,越戰對美國人的影響,歐洲電影思想的注入,好萊塢轉型的震動等等,這些都在《好萊塢往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還原。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人到中年難免不有一些遺憾,夜深人靜回想往事,難免會生出 “如果當初的錯全都重來一次,能否改變結局?”

於是昆汀在電影中把這些念想都實現了。

電影的魅力就在於它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精神世界,提供一個想象的棲息地。實現我們在現實世界裡無法達成的願景。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結局,是昆汀和好萊塢帶給我們的一個童話。也可能是影片結束在了莎朗遇害的前一夜。

影片標題“Once Upon a Time”,是西方說一個故事時,很常用的開頭語,就如同我們常說的:“很久很久以前...”。

這也側面表達了,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是昆汀自己印象中,想要自我表達的好萊塢記憶。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將好萊塢夢寫在了無數的細節裡,寫在了兩個性格飽滿的男人故事裡,其中埋下一段可怖的往事,卻又在結尾滑稽地反轉,這恰恰展現出了昆汀溫柔的一面。

昆汀本身就是好萊塢的一個傳奇,年輕時他只是一個音像出租店的營業員,後來閱片無數,終於自成一家。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他是鬼才,是痞子,但他不是惡人。

昆汀也許很愛莎朗·塔特,才會拍這樣一部電影,把殘酷的故事重寫,追憶那個年代美麗的好萊塢。

  • 醜化李小龍?

昆汀對於香港電影的熱愛已經不必言表,殺死比爾中烏馬瑟曼所穿著的黃色連體服便是致敬了李小龍的標誌性服裝。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電影中依舊如《殺死比爾》一樣表現出香港電影(特別是李小龍電影)對他的影響,如麥克·毛飾演李小龍。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整部影片讓電影院觀眾笑得最多的劇情,就是李小龍出場的片段了。

在與克里夫的切磋中,李小龍被數次壓制滋哇亂叫。

或許是為了交代克里夫身手不凡,無論昆汀的本意是否是取笑抑或侮辱李小龍,集中了很多批評的聲音的李小龍的段落算得上是一個敗筆。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好萊塢往事》的特技指導羅伯特阿隆佐爆料,由於他和布拉德皮特的強烈反對,昆汀才修改了劇本,變成電影裡李小龍和替身打了平手。

原劇本里為了顯示替身身手好,李小龍在第三回合是被打敗了的。

這位特技指導稱涉及到這個片段的人員都覺得這樣的設置不太合適,他本人把李小龍當偶像,對偶像被毆打感到沮喪。

布拉德皮特更是直接反對:夥計,這是李小龍。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為何熱愛香港電影,酷愛中華武術的昆汀,甚至昆汀自己還聲稱自己的偶像是李小龍,那麼昆汀為何要這麼醜化李小龍呢?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女主在片裡一腳踢飛當時亞裔明星關南施,她演過著名的《蘇絲黃的世界》。

部分白種人對黃種人的偏見,還是根深蒂固的。


昆汀在事後解釋,李小龍在現實中就是有些自大的,但這個解釋並沒有得到李小龍家屬的認可。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 往事終將遠去

獻給好萊塢上一個電影黃金年代的《好萊塢往事》,正親身經歷著好萊塢電影製作理念的交替。

嬉皮士文化,垮掉的一代。潮流的發展,無人能擋,潮流中的人,既有意氣風發的瀟灑,也必然有逐漸暗淡的時候。

1969年,美國電視劇開始尋求轉型,主角選角從過去英氣十足的硬漢形象漸漸過渡到瘦削倜儻的英俊小生。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漸漸走向夕陽的電影工業,以及兩個失意的影視從業者,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電影緩緩拉開序幕。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影片從一開頭的廠牌商標就已經帶觀眾進入了1969年代。

昆汀用他的電影,將這一段蒙罩在黃金時代末期好萊塢天空上的陰霾一掃而空。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昆汀通過電影的魔力把人們帶到一個比現實更美好的夢裡,雖然夢終究會醒,但不虛此行。

1969年的好萊塢經歷過一次變革,不難發現,如今它又處於一個變革的關口。

流媒體的崛起讓人們離開電影院回到家中,系列電影和翻拍電影的票房成績越來越搶眼。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好萊塢似乎越來越難提供出優質的原創劇本。

好萊塢的黃金年代隨著電視文化的普及而走向黃昏,互聯網時代,好萊塢更加只能靠超級英雄電影在續命。

往事隨風——“從前,有個好萊塢”

大明星和大導演,已經不是一個百分百保險的公式,取而代之的是大IP時代的到來。

當社會秩序進入混亂,當信仰開始崩塌,唯有卓越的藝術家能以深刻的作品洞悉這一切,啟迪人類的心靈。

或許,屬於電影明星,電影大師的時代終將遠去。

但是,至少在今天,電影這項藝術仍在煥發自己獨特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