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中藥只要配伍的好就無毒無害,那普通人怎麼分辨中醫開的中藥配伍是好是壞?

82534248


《神農本草經》裡說:“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這就是配伍的原則。

但是,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無毒無害,只是儘量控制得低一些。

這是因為,所謂的“毒”“害”實際上也是藥物的偏性,而我們是要利用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的。失去藥物偏性,也就失去了藥效。正因如此,藥物的應用不僅有配伍,也有相應的劑量、療程,不可隨意改變。

普通人並無法判斷醫師給出的藥物配伍是否合理。

這是因為,普通人對疾病認識得不夠深刻,對各種藥物的藥性也並不瞭解。

醫師按照藥物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的原則配伍組方。七情配伍關係中,除單行外,相須、相使可以起到協同作用,能提高藥效;相畏、相殺可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醫學;相惡是一種藥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是藥物配伍後,產生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臨床用藥時,相須相使、相畏相殺是常用的配伍方法,而相惡相反則是配伍禁忌,但有時候,即使是禁忌,也有可用的價值。

這些知識,是醫師通過長久的認知與實踐,逐漸積累豐富起來的。這種事,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普通人並無相關的知識和經歷,根本無法判斷醫師給出的方藥配伍是好是壞。

此外,就如以上所說,還存在著劑量和療程的問題。這與患者年齡的大小,體重的輕重,病邪的猖衰,身體的強弱,氣候的冷暖等,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臨床用藥如果不注意配伍變化和藥重大小的變化,即使是立法和處方的大原則基本上是對的,也往往效果不理想,甚成無效。

這些就更不是普通人能夠立刻明白的,甚至說,沒有數年的臨床經驗,就算是醫學生,臨證時也與一無所知沒兩樣。我在網上看了這麼例子,親眼看到過很多在職的正規醫師,那水平也是一塌糊塗的。

所以開處方這回事,普通人就不要心存妄想了,那個專業領域,沒本事的人無法涉足。

綜上。

所以現在政策很是反對非法行醫,因為普通人不會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庸醫甚至醫騙給坑了。

惟一穩妥的方法,就是患者去正規的醫院,找正規的中醫師進行諮詢、診治。這對於民間中醫的發展當然非常不利,但考慮到為避免患者上當受騙,也只得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