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孩子學習算術的量有多少?該怎麼幫助他們夯實基礎?

perfect好運來


幼兒升入小學前,算術的量到底多少呢?家長們可以上網查看一下咱們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巜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中數學認知那部分的闡述,明確指出5_6歲幼兒要達到的目標:1.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2.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如合併或拿取)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3.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4.能用簡單的記錄表,統計圖等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國家在頒發巜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前,經過了大量對基層幼教人的調查及對幼兒考量,徵求廣泛幼教人意見,且由眾多幼兒園教師及各級各類專家學者研究,最後形成的成果,因此,該《指南》實實在在給家長及老師們提出幼兒發展量的標準。

當前,許多家長僅僅著眼於孩子加減的運算的教育,往往不注重上述第1點和第4點的培養,對於加減運算,有些家長為了讓幼兒提前掌握,不惜花重金送幼兒到各種培訓班參加數學特訓,把20以內的加減運算、甚至十位數和百位數的加減都提前教給了年僅5歲的幼兒!其實作為工作在幼教一線的老師是挺擔心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特訓過程中,如果你的孩子對此類特訓非常感興趣,那恭喜你,你孩子會學得非常好;如果你的孩子沒那興趣,甚至討厭並拒絕完成特訓班作業,那麼,你孩子往後會對數學產生恐懼感,你的孩子可能往後數學成了他的短板!

我認為, 不要過急要求幼兒算術量超越多少,最主要培養幼兒對數學興趣為主,讓他們夯實10以內加減運算,在生活中充分利用10以內的加減和統計量表,才是最重要的。把數學當作遊戲,在生活中運用:到商場買東西,給十元錢給孩子,讓他作主,買所需物品,回家後學會用表格作記錄,積累到一定數量,可以用量表做統計:比如,一個月下來,花在零食方面用了多少錢?花在玩具方面用了多少錢?學習用品用了多少錢?漸漸地,等孩子學會用量表統計了,家長甚至可以將家庭日常開支也讓幼兒幫你做統計,如果你的孩子學會此技能,往後你可不用愁孩子不懂理財?[靈光一閃]


阿蘭34453248


學前孩子學習算術的量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比較3個以上物體量的差別;

2、學習按量的差異進行10個以內物體的排序或按某一規律排序;

3、初步體會各種量的守恆;

4、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

這些量看上去雖然不多,但是對於還是以形象思維佔優勢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過其實讓海口市學前孩子學好算術也不難,就是要轉換一下思維:既然孩子比較容易記一些形象的事物,貝爾安親就利用動畫展現的形式把數字變成孩子們生活當中的一個場景,讓他們有熟悉感,同時通過雙師平臺讓孩子一節課的注意力都可以集中,這樣孩子玩的開心,學的也就會比較輕鬆,夯實基礎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