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用淺顯的道理解釋一下中醫?

眯眼看世界43


1樸素:中醫不是起源於博大精深,而是起源於樸素,神農嘗百草,原始人嘗這嘗那,才開始觀察形狀,知道味道,沒有文字之前只能言傳身教,甚至依賴巫師傳授。

黃帝之後,有了文字(其實文字也是群眾發明的的)能記錄,中醫又向前一大步,猜測當時認識幾百種藥物,我認識一個山區老太太,一個字不識,但輕鬆指出八十種草藥。這就是民間基礎。幾百萬人嘗幾千年認識幾百種草藥很簡單吧。

2從單劑到組方

我們看原始森林部落記錄片,他們要生存要防蟲毒防蛇毒防瘴氣,仍以單方為主,但已經使用3一4味的組方了。配方總是從簡到繁的。

黃帝號稱人文始祖,估計那時配方很普遍了。為了配方,需要理論。黃帝內經可能是後人寫的(中國人有這種掛名傳統)

3先出現了陰陽論,之前稱為混沌。沒有人能解釋混沌,它無上無下無始無終,盤古開天地之後,清者升,濁者降就有了升降。升者上濁者下,又有上下之分。升為陽降為陰,都是非常樸素的,靠觀察和簡單歸納總結出來的。從一開始人們觀察天地,這套理論又帶入中醫,形成獨具特色哲學觀點。到了莊子時代已講對立統一。一般下沉收縮苦寒為陰,上升擴張辛甘熱為陽,治病原則寒則熱之。

4人們把陰陽二元素組合,這在數學上歸為排列組合,非常簡單,共四種:陰陰(太陰)、陰陽、陽陰、陽陽,簡稱四象,把陰陽細分一次。後增為三個一組變成八卦(以你的才華五分鐘能排出來如:陰陰陰、陽陽陽),把陰陽又細分,八卦強調外在方位關係尚可,內部關係表達不足,八卦理論比五行早了上千年。五行對應五方五色五味五臟,看來古人喜歡五(印度人喜歡用四),把五臟對應金木水火土,只是形象比喻法,每一髒其實是一套系統,各種關係相互制約比八卦緊密。概括這一過程: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五行。從此趨於完善。

5這一過程看著簡單,如果按傳說算中國人用了幾千年,此後又有歷代大師努力,終成中醫之大成,直到1800年不比西醫落後。八綱辨證,先辯陰陽再有虛實,陰陽是基礎。由於我不懂中醫,只解釋到這兒吧!荒謬之處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