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鮮詞。近幾年,網絡購物、交通出行、在線購票等多個領域的電商平臺均被曝出有“殺熟”行為,其中不乏一些公眾熟知的平臺。


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 某網約車平臺、某購票平臺


近期,又有網友反映某電商平臺的自營超市利用大數據“殺熟”,不但不同賬號在購買同一款商品時出現了價格差異,購買了會員的老用戶價格甚至高於新用戶

儘管平臺表示目前這個問題已經修復,但網友似乎並不買賬。網友發現,針對同款商品,不僅有些會員價高於新人價,有些會員價還高於普通用戶的價格,甚至就連會員之間也存在價格差異。因此,網友們認為,該線上超市還是有大數據“殺熟”的嫌疑。


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網購平臺這樣做,難道真如那句:

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電商通過對用戶的碎片數據進行分析,為消費者“畫像”,進而提供精準服務,這對雙方而言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當大數據的運用過界,侵犯到消費者權益,並以此謀取不正當利益時,將不能用“精準營銷”作為遮羞布,嚴重者必將承擔法律責任!


同款商品不同價格?大數據“殺熟”怎麼辦?

∆ 消費者“畫像”


“央視社會與法”提醒☟


電子商務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


消費者:在購物時,可以多做新的嘗試,避免形成消費慣性被商家利用,同時多蒐集信息貨比三家。


如果碰到商家“殺熟”,要勇於維權!


首先蒐集商家或平臺違法行為的確鑿證據,然後向客服投訴;如果客服否認“殺熟”行為,可以直接向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舉報,要求依法調查和處罰。


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電子商務法》相關條款:


知情權和選擇權是消費者的基本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9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鑑別和挑選。


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保障消費者的

知情權和選擇權


《電子商務法》第17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電子商務法》第18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若違反此規定,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也就是說,

同一款商品,即使商家對會員和新用戶有差別化定價,這種差別也應該公開透明,為消費者提供選擇。


故意隱瞞真實價格,甚至告知虛假價格,

構成欺詐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實施大數據殺熟的經營者隱瞞真實價格,甚至故意告知虛假價格,使消費者做出錯誤判斷購買了商品或服務,該行為構成欺詐,消費者可以主張懲罰性賠償。


再過兩天就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但維權成功的事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