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南京,作為京都,稱得上是個名流薈萃,商賈雲集,文化活躍,生活安定的城市。雖然在繁華程度上它不及燈紅酒綠的上海,但巍峨的城牆,滿眼的蔥綠,加上夫子廟的歌臺舞榭,秦淮河的漿聲燈影,使六朝古都的風範仍依稀可見。也許正是因為這點,才吸引了大批文化藝術界的精英寓居此地。其中有三位青年畫家,他們既是同道摯友,又是畫壇上的活躍人士。這三個人便是徐悲鴻、張書旂、柳子谷。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其中柳子谷是個全能型的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皆長,尤精蘭竹。蔡元培稱他為“畫竹聖手”,坊間另有“板橋第二”的讚許;于右任稱其繪畫作品“可以起近代之衰!”。當時有則報道頗能反映張、柳的藝術聲望:“五洲公園美術展覽會,原定星期六、星期日開放兩天,自得國畫名家張書旂、柳子谷加入最近傑作後,深得觀者歡迎,環立門外。圍而窺視者,爭先恐後,莫不以先睹為快。該會乃定今後每日開放雲。”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金榜無名

決不再娶


柳子谷成家於1928年,妻子是他當年參加北伐時的一個戰友。不幸,新妻分娩時身染重疾,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嬰便撒手人寰了。子谷給孩子取名為“眉”,希望孩子長的能象她的母親一樣秀麗。喪事辦完後,子谷將孩子寄養在內兄家,自己則強忍喪妻和骨肉分離之痛,一頭鑽進了繪事。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幾年下來,子谷畫藝大進。在於右任、陳樹人、葉楚傖等友人的提攜、幫助下漸有畫名。於是,登門求婚的,朋友介紹的,慕名而來的接踵不斷,可是子谷皆婉言拒之。對此,友人們不解,徐悲鴻和張書旂更為心急。他倆想:子谷這是怎麼啦,幾年的單身日子還沒過夠?抑或另有意中人?其實,子谷的心思只是想趁著孑然一身、別無牽掛的時機,全身心地鑽研繪畫藝術罷了。如果再往深裡說,那就是自妻子去世那天起,他就立下誓言:金榜無名,決不再娶。當悲鴻和書旂瞭解了這些之後,也只好“悉聽尊便”了。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一曲感人肺腑的摯友之歌 


歷史上,學界或史家常將一些風格相似、成就相當,生卒年代相近的先賢以一簡稱概括之,如文壇上的“初唐四傑”“竹林七賢”;書畫界的“南宋四大家”“揚州八怪”等。同樣,柳子谷、徐悲鴻、張書旂在民國三十年代即為當時畫界譽為“金陵三畫家”。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此三人,在共寓南京將近十年的期間,一方面活躍於畫壇書界,另一方面又以繪畫和友情相互往還,彼此影響。就品格情操而言,他們三人皆為高風亮節、光明磊落;就繪畫藝術而論,都稱得上成就卓著,各領風騷;而他們的私交,又情同手足,勝似管鮑;這種現象史上實不多見。雖然後來由於各種緣由三人“同名不同命”,但那種毫無功利色彩的君子之交,那種伴隨生命始終的一往情深,卻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摯友之歌。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師生二人結下了

深厚情誼


1924年,柳子谷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美專插班就讀。在校期間,他刻苦好學。校內,他師從劉海粟、黃賓虹、潘天壽;校外則拜汪仲山、馬企周、程瑤笙為師;課餘,則靠打零工幹雜役乃至代人寫書信以維持學業。不到半個學期,勤奮而聰慧的柳子谷便以一個“天才的江西鄉下人”的形象引起劉海粟先生的青睞,以至海粟先生對他偏愛有加,不僅為其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而且還減免了他的學費。對此,柳子谷一直銘記於懷,沒齒難忘。正是在這樣背景下,朝夕相處的師生二人結下了深厚情誼。畢業後,與他老師的交往從未間斷。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兩年後,柳子谷提前畢業離開了學校。這之後,無論是在北伐的征途上,還是在後來定居的南京城,柳子谷與他老師的交往從未間斷。期間,他還應海粟先生的邀請,幾次回母校任教。1935年,柳子谷在上海舉辦個展轟動了畫壇,各大媒體競相報道,好評不斷。在前來觀展、祝賀的人流中,自然少不了他的校長和老師劉海粟的身影。看到自己學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海粟先生格外興奮,作為一個辛勤的園丁,想必此時是欣慰無比了。次年,柳子谷於南京中央飯店舉行婚禮,海粟先生受到邀請,遂畫一幅《荷花》——並蒂蓮——以恭賀自己學生的燕爾之喜。對老師贈送的墨寶,柳子谷一直悉心珍藏,不幸的是多年後這幅珍貴的作品被毀於文革劫難。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時局多變

四十多年後師生重逢


隨後的歲月,時局多變,師生二人天各一方,彼此的聯繫幾乎中斷。然而,萬未料到這一“斷”,竟長達四十多年!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在東道主的熱情安排下,分別多年的師生終於在濟南南郊賓館重逢了。海粟先生望著眼前這位當年風華正茂、如今卻滿頭銀髮、年事已是八十有三的老學生,頓時感慨萬端,唏噓不已。柳子谷的心情更是激動異常,百感交集。一時間,兩位老人說不出話來,只是久久的凝望著對方,緊緊地擁抱著,端詳著,無言中卻都從對方溼潤的眼裡讀懂了一切……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很快,師生二人開始了促膝長談,知心的話猶如山澗小溪,涓涓不息,客廳裡不時傳出朗朗笑聲。不覺中,時間在悄然閃過。幾位應約前來拜會海粟的其他客人,一一耐心地等待在接待室裡,不忍打擾他們。夏伊喬女士與柳子谷的夫人韋秀菁女士作陪一旁,不時插話,大家都沉浸在往事的追憶中。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青山不老松長翠

雪壓霜欺只枉然


臨近分別,柳子谷送上了自己特地為海粟老師畫的一幅墨竹。畫上題詞是:立身正直頂風雨,賦性堅貞抗雪霜,更喜青春葆美妙,千秋鬱郁復蒼蒼。畫祝海翁我師長壽。落款為:學生子谷並題葵亥於泉城。其謙恭之情溢於言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是日晚,海粟先生望著子谷贈送的畫,思索良久,幾十年的人世滄桑和師生共同經歷的風風雨雨,令他浮想翩翩,禁不住提筆寫下了一幅詩句:“青山不老松長翠,雪壓霜欺只枉然”,款題:“子谷老弟留念”。在此,海粟先生既寫出了自己對人生的自信,也道出了對自己學生的期望與鼓勵。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淡泊過客無憾事

笑有墨跡任評隨


日月如梭,轉眼間到了1996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北京美術館隆重舉辦紀念柳子谷先生的遺作展及藝術成就研討會,而此時海粟老人已離世四年。作為師母的夏伊喬女士得知這一消息,立即為子谷家人寄來了她親手書寫的《藝林三絕》,並贈寄兩首小詩,代表海翁先生表達了對自己學生的厚愛和對老友的緬懷:


勁竹頂天綠漸黃,綠也芬芳,黃也芬芳;

棲鳥昂頭來複去,來也和祥,去也和祥。

幾度沉浮幾安危,興衰榮辱幾多回;

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柳子谷:淡泊過客無憾事,笑有墨跡任評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