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流行病學家點贊中國戰“疫”經驗

俄流行病學家點贊中國戰“疫”經驗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謝平 曹曉晨):《俄羅斯報》網站17日在《中俄銳評》專欄中刊發《俄流行病學家點贊中國戰“疫”經驗》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國通過付出巨大的努力,全力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為全球其他國家爭取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對此,大家應該給中國深深鞠一躬。全文如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國經驗不僅僅是流行病學家和醫護人員所積累的寶貴實踐,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抵禦複雜傳染病疫情時表現出的強大社會動員能力。”俄羅斯聖彼得堡帕斯特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謝苗諾夫日前在接受“中俄銳評”欄目專訪時作出上述表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謝苗諾夫曾以俄羅斯防疫專家代表團成員和世衛組織國際專家代表團成員身份到訪中國。他認為,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謝苗諾夫說,“目前,中國每天公佈的境內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已降至個位數。這一結果是在僅僅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內實現的。對於一個人口十倍於俄羅斯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巨大成功。中國通過付出巨大的努力,全力阻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為全球其他國家爭取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對此,大家應該給中國深深鞠一躬。”

謝苗諾夫表示,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的經驗值得世界學習。其中,最具借鑑意義的經驗是中國如何在戰“疫”中開展廣泛的全社會動員。“我們不僅要研究中國流行病學家和醫護人員的實踐經驗,同時也要認識到,中國能如此迅速地取得抗擊疫情的成功,還得益於中國人民在疫情期間正確的行為方式。例如,全員嚴守紀律,實施隔離防護,實行嚴格的檢疫措施等。這些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對中國來說,原本可能成為巨大災難的一場疫情最終在可控範圍內被戰勝。”謝苗諾夫說。

謝苗諾夫分析指出,“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這可能是世界衛生史上第一次有數千萬人被隔離。此外,還有大量民眾嚴格地進行自我隔離,減少聚集和接觸,降低傳播風險。中國人民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自覺性。我們看到,此次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是檢驗衛生水平和社會組織能力的試金石。勤洗手、多消毒、深清潔、少接觸——這些基本衛生防疫措施成效明顯。”

謝苗諾夫認為, 在當前這樣一個危機時刻,其他國家的人們應該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必須儘快轉變思想。人們應當理解,對大家採取的防控措施並非異想天開,而是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這是關乎全社會生存的問題。

談到新冠肺炎疫苗研製前景,謝苗諾夫說,“可接種的疫苗預計最早將於今年底問世。在目前微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科研水平和條件下,構建疫苗原型並不是很困難。但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研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檢驗疫苗的安全性,需要確保疫苗達到長期高水平的免疫效力。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謝苗諾夫說,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工作不僅在中國進行,同時也在俄羅斯、美國、以色列和澳大利亞等國同步展開。“實際上,參與者越多,獲得收效的速度就會越快。科學家們將評估誰研製的藥物更有效,實際應用中朝著什麼方向推進更有意義。”謝苗諾夫指出,“疫苗研製的整個過程都將與中國同行合作開展,中國把相關臨床病例和防疫資源數據與我們分享,這是一項共同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