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醫院重回“C位”

從3月16日起,北京啟用小湯山醫院。

在公眾視野消失17年後,小湯山醫院重回新聞報道C位。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掌門人注意到,在重啟小湯山醫院前四天,人民政協報春秋週刊用一個整版的篇幅重點介紹了當年建設這座醫院的不平凡的七天。

其中的一些細節值得仔細閱讀。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小湯山傳奇

人民政協報2020-03-12期05版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建設之初,就被稱為“武漢版的小湯山醫院”。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嚴格地說,從來沒有“小湯山非典醫院”這個正式名稱,它在建立之初就不是一個醫院,而是臨時的帶野戰性質的醫療點,官方正式稱謂為“北京市小湯山醫院非典病房”,但在人們的口耳相傳與印象中都稱為“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或“小湯山醫院”。

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來襲,地方版“小湯山”開枝散葉,見證著戰“疫”,見證著奪“冠”的中國精神。

2003年4月22日上午,在北京防治非典工作聯席會議上,疾控中心專家建議,為了緩解床位問題,可以考慮徵用療養院,比如小湯山療養院。中午散會後,衛生部、北京市政府、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的負責人或有關專家前往小湯山實地勘察,得出的結論是:小湯山適合建設新醫院。

4月22日22時,中建一局集團及北京市建工集團、城建集團、住總集團、城鄉集團、市政集團等6家企業的老總接到北京市建委的緊急通知,要他們立即到市建委開會。在會上,北京市建委主任傳達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決定,部署搶建小湯山療養院非典治療區的緊急任務。要求這6家企業迅速調集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於4月23日拂曉迅速開進施工現場,開工建設。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這正是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此時的北京,確診感染非典的人數每天刷新,各大醫院人滿為患、床位嚴重不足。

在這樣的背景下,修建一座專門收治患者的專門醫院勢在必行,於是在小湯山療養院的基礎上開建小湯山非典醫院。

小湯山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東部,是京北重鎮,素有“溫泉古鎮”之美稱。因此處山丘較小,僅有海拔50.1米高,且山麓有溫泉,故名“小湯山”。明代此處曾闢為皇家禁苑。1958年,北京小湯山療養院在此設立,由解放軍總後勤部管理。1985年,更名為北京市小湯山康復醫院,改由北京市衛生局管理。1988年,增掛北京小湯山醫院院牌。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2003年的時候,小湯山康復醫院的優勢很明顯,雖然醫院本身只有200張床位,但附近有大片預留髮展用地,且該地四周環境空曠、便於機械化施工。根據當時近3年的氣象資料分析,5月至8月多為東風,月平均風速2米每秒左右。此外,京密引水渠在小湯山療養院北面4公里,汙水可經專門處理,由市政管道向東南排放,不會影響北京市水源。

4月23日拂曉,北京建工、城建、住總、城鄉、市政及中建一局六大集團公司組織所屬企業的施工人員、機械設備陸續進入作業現場。當天,600畝地的施工現場一下上去了4000名工人、500多臺設備。各大集團在自己負責的地面上破土動工。

參建小湯山醫院的北京住總第六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程立平回憶:“我們進場第一天就把基礎結構給建起來了,第二天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就派了專家過來,把呼吸道傳染病醫院的一些具體要求跟我們講了,我們邊建邊改邊完善。小湯山(非典)醫院採取板房材料建設,就是典型的野戰醫院的特點———簡易、適用。所以,難度不在於建設,而在於時間實在太緊張了。”

25日上午,醫院結構已經完成60%,內裝完成30%。當天上午,臨危受命的時任代市長王岐山來到小湯山工地。王岐山看到夜班的工人躺在草地上休息,非常激動地說,要保護好工人的身體健康。王岐山在現場開了辦公會,他強調,一定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把小湯山非典醫院建成,交給部隊使用。直到這時候,工人們才知道,這個醫院將由軍隊接管使用。

小湯山是6家建築企業分工合建的,籌備物資快速開建,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建築工人通過24小時三班倒的方式快速建造。醫院建築結構簡單,都是預製板,需要清理出足夠大、足夠平坦的場地之後進行現場組裝。在建設工地,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和清理難度可想而知。為保證工地環境衛生,避免造成再次汙染,小湯山鎮臨時組建100多人的保潔隊伍,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27日晚,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主體工程完工,開始了市政工程等收尾工程。29日,醫院工程通過驗收。當天18時,隨著駐守軍方戒嚴令的發出,大部分施工人員撤出現場,但是為了保證醫院正常運轉,六大建設集團都留下了各自的小分隊承擔緊急維修任務,軍方開始正式接管。當夜,先期到達的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等7支醫療隊伍共339名醫護人員在小湯山療養院大廳集結。

這座全國最大的非典定點醫院,共有22個病區、508間病房、1000個床位。床側各有一個小櫃子,櫃子上放著電話、暖壺。床對面是一臺新彩電,牆上掛著空調。在每間病房內還各有一個單獨的衛生間和沐浴器,並配有吸氧設備和真空吸痰器。在病房靠近醫護通道一側,還有雙層玻璃隔開的送飯口、空氣排放過濾設施。整個醫院的病區分為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病房設備全部按傳染病標準配備,可充分滿足醫療救治設施需要。

02 680名患者的轉移與1383名軍醫的奔赴

5月1日下午,消毒分隊在小湯山非典醫院進行了接收病人前的最後一次消毒。醫院各系統啟動,接收病員的準備工作全面就緒。

當晚,在120急救中心後門的停車場,十來名消毒人員給120專用車進行消毒。消毒人員穿著隔離服,用噴頭將過氧乙酸消毒液噴在車內和車體,由裡到外對車輛進行“全身消毒”。

23時起,全身武裝的醫生和司機先後登上隔離車,開往有關醫院開始轉移任務。23時30分許,35輛隔離車全部出發,另外兩輛備用隔離車停在京昌路上隨時等候調遣。

北京某三級醫院呼吸內科一位醫生回憶,當時從各個醫院往小湯山非典定點醫院轉移病人都是在晚上進行。“其實病人走之前都是非常不情願的,都會磨磨蹭蹭的,有的還會嚎啕大哭,有時候你越勸他們說是要到一個治療條件更好的地方,他們越覺得好像自己被拋棄一樣。”

23時起,北京市共有156名輕、中型非典患者及疑似患者被分別從協和醫院、北醫三院等15家醫院轉到北京市非典定點專科醫院小湯山非典醫院繼續治療。醫院先後收治非典患者共計680人。

早在4月25日,總後勤部向中央軍委上報《緊急支援北京市組建非典定點醫院人員抽組方案》,中央軍委批示同意。26日,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聯合發出《關於抽調緊急支援北京市防治非典定點醫院人員的通知》。

面對首都北京業已如火的疫情,北京軍區所屬各家醫院火速動員,醫護人員積極響應,請戰書一夜就收到270多份。

在解放軍第252醫院,為了爭取到赴小湯山的指標,幾乎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寫了請戰書、決心書,這使醫院領導十分為難。肝病科醫師楊新英4月25日剛做新娘,2天后,當醫院領導電話通知她赴小湯山“參戰”時,她沒有和坐在身旁的愛人商量一下就毅然答應下來。放下電話,她對愛人說:“不管是作為軍人,還是醫生,我都必須去!”整理行裝後,她匆匆出征。

很快,全國各地的114所軍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分3批抽調到小湯山非典醫院。原青島海軍409醫院門診部護士長徐建春和丈夫、解放軍401醫院醫生孫強也在其中。離開青島之前,徐建春和孫強商議,萬一回不來怎麼辦?他們把5歲的孩子託付給徐建春的姐姐,並留了遺囑。“很簡單的一個遺囑,我們盤點了一下共有的財產,在遺囑中註明留給孩子。”徐建春回憶,到了北京後卻發現,情況遠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簡單。“剛到北京,滿大街的幾乎看不到行人,從內心裡開始害怕。”

孫強說,沒見到病人之前是最恐懼的時候。“這就好比是考試,沒發下試卷前,肯定會緊張,但一發下卷子後,就不緊張了。”孫強說,真正開始治療病人後,責任心要求醫護人員全身心地專注,恐懼也就隨之消失了。只有每天繁瑣的消毒程序會提醒孫強和徐建春,他們行走在死亡線邊緣。“每天下班換衣服消毒的時間都要近一個小時,自己給自己壓力,生怕哪個部位沒有消毒。”徐建春說,鼻孔裡都要拿著消毒棉球擦上好幾遍。

在小湯山醫院抗非典一線,總共彙集了1383名“精兵悍將”,其專業涵蓋了傳染、呼吸、放射、麻醉、實驗、護理等30多個學科。其中,博士後51人,碩士166人,副教授以上職稱110人,加上中級職稱以上達70%。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03 沒有硝煙的戰場

最初接診病人,北京市考慮到新建的小湯山非典醫院需要磨合過程,加上擔心路上轉運大批非典患者會出問題,所以第一批轉運到小湯山非典醫院的,都是症狀相對較輕或病情趨於平穩的病人。但非典患者的病情變化快,肺部病變發展極為迅速,輕重幾乎沒有界限。很多平日裡身體強壯的非典患者,會在突然間病情惡化,一下子就可能走到生死邊緣。

隨著小湯山非典醫院高速正常地運轉,北京市也逐步將抗擊非典的重心轉移到小湯山醫院,這裡成為扭轉北京抗擊非典戰役態勢的最前沿陣地。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小湯山醫院先後從各病區抽調34位教授組成救治專家指導組和救治諮詢專家組,全時段對診斷、治療、搶救、預防等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和諮詢。同時,醫院一改過去三級查房的一貫做法,直接分工每位專家與2至4個臨床科室掛鉤,採取集體會診等相結合的方式,最大效能發揮專家教授的救治作用,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科學權威、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治療中,各病區始終堅持對每個患者進行個例分析,針對病人的不同情況確立“個體化治療”方案。由於眾多專家參與指導,很多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康復進程明顯加快。針對轉入的老年病人多、合併疾病多的情況,醫院根據國家衛生部下發的非典治療指導方案,結合國內外治療非典的成功經驗,又成立了由21名專家教授組成的,涉及消化、心內、腎內、泌尿、耳鼻咽喉等16個專業的基礎疾病專家會診組,注重抓好非典患者基礎疾病的診治和危重患者的救治,先後成功探索出“早干預、重支持、抗感染、慎激素、調心理、勤觀察”的“小湯山綜合治療方案”,研製出針對不同患者的“非典一號方”“非典二號方”“非典三號方”。

對於醫護人員與非典的對壘,有人曾經這樣比喻:接診中心是前哨戰,汙染區是陣地戰,ICU(重症監護室)是攻堅戰,整場戰役全是看不見“敵人”的遭遇戰。的確,重症監護室就是小湯山非典醫院的醫護人員與SARS病毒搶奪患者生命最緊要的“無名高地”。轉入重症監護室的非典患者全是危重患者,不僅病情危重,而且毒性最大、傳染性最強。面對非典患者,實施搶救的醫護人員根本無暇顧及個人安危。為了搶救病人,他們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對每一位被送進重症監護室的危重病人,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生還希望,醫護人員都會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5月14日,小湯山非典醫院開始有人出院。到2003年6月20日上午,最後18名病人痊癒出院,標誌著小湯山非典醫院救治非典患者的歷史使命勝利完成。在近兩個月內,收治全國1/7的SARS患者,除死亡8例外,其餘病人均康復出院,工作人員未發生一例院內感染,實現“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確保零感染”。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04 今日小湯山

2010年4月2日,北京市衛生局宣佈,拆除北京市小湯山醫院非典病房。非典結束後,小湯山非典醫院就完成了歷史使命。然而,留下的“小湯山精神”不會消失,永遠留存在中華兒女的心底。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中國人本該闔家歡樂的節日,每天持續上漲的新增病例數,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很快,武漢開建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兩座武漢版“小湯山醫院”。不久,全國各地也紛紛啟動“小湯山醫院”建設、改造,專門用於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可以說,哪裡有新冠肺炎,哪裡就有爭分奪秒的“生死時速”,哪裡就開建“小湯山醫院”。“小湯山”模式在全國相繼落地,一個個“小湯山”是國家之力、全民之力凝聚而成,見證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中國精神。

在2003年非典時期,建築師黃錫璆曾帶領團隊完成小湯山非典醫院的設計等任務。2020年初,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79歲的黃錫璆再次主動請纓,為火神山醫院提供技術支持,“我們連夜將小湯山(非典)醫院圖紙進行完善,第二天早上將圖紙全部提供給武漢”,並在火神山醫院建設中擔任技術專家組組長。受武漢市政府邀請,經過國家衛生健康委批准,原總後衛生部部長、原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院長張雁靈臨危受命,擔任武漢建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科醫院專家顧問。

2020年春節期間,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的街道上少有行人,但在小湯山醫院修繕改造項目工地上,北京建工集團和北京城建集團派出的上千名工人戴著口罩正在全速施工,改建曾充滿故事的小湯山醫院。醫院外牆上懸掛的紅底白字標語,時刻提醒著這座醫院的使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堅守安全紅線,強化安全措施。”“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七天七夜建成小湯山非典醫院彰顯鐵軍風采、再擔使命全力護衛首都平安踐行國企擔當。”

正在修繕改造的這座建築是小湯山療養院。施工方負責人說,把這裡改建成一座醫院,並不比新建一座醫院容易。雖然是改造修繕,但涉及大量新增的工程設備,包括新增通風系統、弱電系統、新風系統、負壓系統、VRV空調系統、呼叫系統等。修繕改造後的北京小湯山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患者治療的備用醫院,視疫情變化作為補充。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非”常歲月的戰“疫”中,小湯山是後備醫療基地。這裡儘管沒有一座像樣的高山,但是有一種精神挺立如山。

(作者為《中華兒女》雜誌社首席記者)

小汤山医院重回“C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