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自媒體借“妖魔化”歸國者蹭流量

3月15日,有消息稱“美籍華人一家三口從美國回國治療新冠肺炎,因治療自費想投訴”。之後,該帖文發佈者道歉,稱自己是為蹭流量編造故事。3月17日,今日頭條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因該賬號發佈虛假內容,涉事賬號被封禁,平臺後續會配合警方取證。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典型的自媒體蹭流量的案例,通過發帖投訴的形式,先講述其在美國的奮鬥史與綠卡等優越條件,然後再寫“帶毒”回國蹭免費醫療的算盤落空,最後又無恥地拿自己華人的身份說事,痛斥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瞄準社會痛點,撩撥公眾神經,激化歧視矛盾,從而達到蹭熱度、賺流量的目的。

誠然,最近關於歸國人員的負面消息不絕於耳,比如,被罵“無事居美貢稅,有事回國治病”的黎女士、不滿防疫管控質問防疫人員“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的意大利回國華人、嫌回國隔離條件簡陋三天不喝水要喝礦泉水的女留學生、返京拒隔離外出跑步的“澳大利亞人”。這些奇葩事例都在挑戰網友的“三觀”,總能引起多數人的口誅筆伐,一些別有用心的自媒體人在其中看到了可乘之機。

在個別回國人員“花式作妖”、大秀優越感和千夫所指的雙重作用下,煽動社會情緒、惡意排斥他者、製造情感割裂的自媒體謠言“找到了位置”,編造一條帖子就能引起群情激奮,數千條轉發,輕而易舉打造了爆款。不負責、不考證,這樣的行徑真的是給防疫添亂,是另一種信息病毒。

我們絕不能坐視“妖魔化回國人員”成為一種“輿論狂歡”。要知道,當初疫情暴發時,很多國外華人為中國捐款、捐口罩,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我們不能因為一小部分人的不當行為,就開始無差別地劃界限、貼標籤。抗疫要和抗“謠”同步進行,媒體平臺要加強信息審核,從源頭上減少謠言,官媒要讓真相跑在謠言前面。作為網民的我們也要有求證精神,不信謠、不傳謠、更不造謠,同心同向,一致戰“疫”。(孟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