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了,身在印尼的我們該怎麼辦?


疫情來了,身在印尼的我們該怎麼辦?

配圖

針對昨天不少朋友誠惶誠恐在群裡分享這個地方封城了,那個地方管制了,有感而發,寫了下面一個小文章,希望對大家有用。

隨著疫情的發展,相信我們中的很多人都開始有點慌了神,因為在這個群體中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與新馬泰印尼有業務往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稱表示:“不管回不回,你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疫情要多長時間?回來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呢?你讀書工作都不要了?第二如果不回來待在那裡怎麼辦?”

我們在做出"回家"或是"留下"的決定之前,至少要先考慮未來半年的計劃,才不至於草率做出決定。東南亞國家"印尼新馬泰" 基本是一個整體,根據目前東南亞國家的疫情發展階段和防疫節奏, 疫情還會持續相當的一段時間。 比照中國採取了封城措施,基本上3個月時間,從1月份開始之3月份結束戰鬥。根據印尼衛生專家的估計,如果沒有采取強制措施,整個疫情持續的過程大約在6個月時間。也即從3月份到8月份,印尼的疫情估計高峰期在5月份。

目前3月份-4月份是印尼防疫的關鍵階段,希望印尼政府能夠抓住機會窗口。因為5月份的齋月和開齋節返鄉高潮,按照往年慣例都會有2千萬人的人口大流動。所以5月份之前的防疫力度越大,對印尼的防疫態勢越有利。

我們每個人也不用過度焦慮,新冠病毒並不是致命的病毒,絕大多數50歲以下的免疫能力正常的人員,都可以安然過關。印尼在醫療條件有效的情況下,如果沒錯的話,目前治癒的確診病例應該已經一共達到11例,其中包含印尼的1-3號病例,可喜的是64歲的2號病例也已經康復。

“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是一種難以名狀、盲目衝動、毫無緣由的恐懼,可以使人們轉退為進所需的努力全都喪失效力。”

“So, first of all,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nameless,unreasoning,unjustified terror which paralyzes needed efforts to convert retreat into advance.”

所以我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每個人還是要穩住工作和生活的節奏,並且向我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不管是中國同胞,還是印尼朋友,傳達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至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銷售沒辦法做,至少可以做做社區運營,像本群一樣的,或者趁著沒有應酬,把每個人擅長的知識和工作經驗寫成文字,等疫情結束了,可以出本書。

“M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我的上帝,請賜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一切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所能改變的一切,並賜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不同。”

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疫情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消失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對疫情持續的時間有足夠的預期,合理籌劃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除了中國,世界其他地區疫情還得3-6個月,冷靜下來計劃一下未來半年的事情,不要讓恐慌吞噬了我們的理智,耗散我們每個人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