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古稱蒲葵關,海拔280米,山巔的蒲葵關史冊聞名,是閩越、南越分野處,現在是漳浦、雲霄兩縣的交界處。原來國道324線越嶺而過,路東白雲寺、路西是觀音亭、亭前豎立清康熙間縣界碑。

白雲寺坐東向西,始建於宋代,迄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元明清時曾有過多次重修。1927年—1984年先後經過三次修繕,1999年經多方信眾捐資,再度重建,規模宏大,建築面積133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等。現在由雲霄人管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佛寺下方,324國道線隧道貫穿山體,日夜車駕如梭。

白雲寺往北約百米處的虎什山腳,有一井泉,井水清淺甘醇,久旱不涸,井口呈六角形,井沿四方豎立四根花瓣狀尖頂石雕短柱,井後砌護坡,面積27平方米,相傳南宋少帝趙昺南逃時,曾於此飲喝,故名為“帝昺井”,也留下許多故事和傳說。漢代南越國故關“蒲葵關”遺址就在古井附近山巒上。白雲寺對面有一座觀音閣,重簷歇山頂水泥鋼筋混合結構,建築面積558平方米,宏偉壯觀,形成一方勝景。

古往今來,白雲寺一帶多古蹟,唐衛國公李德裕貶潮州別駕過驛站留詩一首、唐嶺南節度使楊發移鎮南海道過驛站和詩一首,元代林弼路過留詩“過盤陀嶺”。

清康熙縣界碑,位於盤駝嶺上觀音亭前、漳浦雲霄兩縣交界處公路邊,面對公路。碑高120釐米、寬70釐米,碑額陽刻雙龍戲珠圖案,中間刻“大清”二字。

碑文如下:

遵奉

提督軍門楊諮移

撫督鎮憲批斷浦雲兩營,照縣誌以盤駝嶺頂分水為界,南屬雲霄營管轄,北屬漳浦營管轄,希同勒石永為遵守。

康熙五十二年九月十九日立。

在盤陀嶺北麓盤陀和坑院,有《重建無象院碑記》石碑。

《重建無象院碑記》,明弘治十九年(1496年立)碑高220釐米,寬80釐米厚18釐米,碑額橫刻篆書“重建無象院碑記”碑文如下:

重建無象院碑記,宋高宗紹輿間,漳州守傅侯伯壽以漳南土黃人稀,瘴雨嵐煙旦夕交作,百里之間,茆肖相望,居民斷絕,行者病之,於是立庵於縣南八都盤陀嶺下,以聚居民,以憇行客,仍化附近盤陀等處十方瞻給守庵者,以資香噔祭祀接待使客之用,本庵地界象獣不時出沒,居民行客往往被患,畤有潮洲守黃侯定經過,大晝“無象庵”三字,揭於楣間,由是象獸屏跡。識者謂韓公驅鱷以文,黃公驅象以字,皆至誠所感,非偶然也。

重建無象院碑記石刻,現在盤陀和坑院,由村民保管,筆者曾制拓片,由漳浦縣檔案局保管。(詳見《漳浦古代石刻 林建東著》)

盤陀地名探索。

蒲葵關,為什麼改稱盤陀嶺?下面是筆者的調查與分析,與讀者分享。

一、雲霄荷步村雙任村的傳說

筆者在荷步調查中瞭解到一句富有地方特色的罵人口語“半丁盤陀”,現為雲霄民間一句俚語,意思為“無惡不作,下場不得好死”。俚語形成原因如下:

(一)初唐時期有位畲族首領,名叫盤陀,聚眾佔據浦葵關(今盤陀嶺)。此人心狠手辣,殘害百姓,無惡不作,為害一方。百姓深受其害,恨之入骨,但其兵力雄厚,只能忍氣吞聲。盤陀腿部殘疾,百姓稱之“半丁盤陀”。

“唐朝總章二年,‘以武功隸廣州揚威府’的陳政受命領兵嶺南平叛,入駐梁山南麓臨漳江出海口的一片平原地帶,即現在的雲霄縣荷步村。亂定後,陳元光在西林以軍營建漳州,仍然住荷步村;因為陳政、陳元光相繼領兵平叛,陳元光成為首任漳州刺史,故其駐地被百姓尊稱為雙任”。(見《711年梁山南麓陳元光軍事佈局圖》)

(二)西林村五通廟記載:“五通廟俗稱王爹廟…據方誌載,原來廟柱有盤、藍、雷氏捐舍字樣…”證實梁山南北麓確實有盤姓蠻獠。

2007年漳州市政協在姓氏調查時發現,全市共有藍姓34114人,鍾姓24045人,雷姓651人,盤姓23人,印證了閩粵交界處的漳潮地區盤姓的存在。)(2007-04-27 分類:鍾氏起源|)

(見下圖西林村五通廟石碑)

(三)陳元光之歿激起唐軍的同仇敵愾,陳珦四年韜晦後北越蒲葵關,狠手滅盤獠。

漳浦康熙志記載,景雲二年(711年), “蠻寇雷萬興、苗自成之子復起於潮,潛抵嶽山。元光復率輕騎討之,援兵後至,為眾賊藍鳳高所刃。百姓哀悼,相與制服哭之,權葬於綏安溪之大峙原。”

據云霄《開漳史話載》:“陳元光將州中事務託付給許天正等人後,想再次到半徑山為祖母守墓。許天正等人考慮到陳元光自己一個人前去守墓過於孤單,便叫馬仁帶十多名衛士陪陳元光到半徑山結廬守墓。至景雲二年(711年),那時候陳元光已經五十五歲了。再說自三十年前潮州城一戰,苗自成、雷萬興、陳謙等蠻首戰死,雖然時間過去了三十年,藍奉高對此始終耿耿於懷,總想伺機復仇。當得知陳元光在半徑山守墓,身邊只有幾名隨從,他認為復仇的機會到了,便和雷萬興兒子、苗自成的兒子及朱艾等帶領手下近百名人馬,趁夜悄悄潛入漳州境內。陳元光和馬仁接到報警後,當即決定率十多名衛士趕往嶽山,並交代前來報警的衛士速回州署,轉達陳元光的意見,待許天正回城後馬上率兵到嶽山接應會合。陳元光、馬仁率衛士先頭趕到嶽山時,正好與藍奉高的人馬相遇,雙方立刻展開血戰。事實上,當陳元光、馬仁等尚未趕來之前,藍奉高等人便料定此處是回嶽山救援的必經之地,於是先命蠻兵設下陷阱。待雙方一交戰,藍奉高、朱艾、雷成等便佯裝不敵,不斷往設置陷阱的方位撤退。陳元光、馬仁黑夜中不清楚對方使詐,在追逐中猝不及防,連人帶馬相繼落入陷阱,周圍伏兵迅速上前圍攻。陳元光雖縱馬躍出陷阱,但腹背受了重傷,血流不止,只好強忍傷痛伏鞍縱馬向大峙原方向飛馳而去;馬仁跌落陷阱後雖多處中傷,仍舉刀奮力與伏兵廝殺,最後因寡不敵眾被殺身亡。據傳當時馬仁儘管頭顱被斬落,且遍體鱗傷,但其身仍直立馬上,狀似誓死保護主人突圍。”

漳浦康熙志記載:“陳珦,子朝佩,號迂齋…開元乙卯(715年),率武勇,銜枚緣阻,夜襲巢峒斬藍鳳高首級,並俘餘黨,父仇以報。”這條記載給我們五個方面的信息:

1、陳元光被害時,唐軍與蠻獠處於相持階段、唐軍無力立刻復仇,證明陳元光軍隊規模小,還沒有越過蒲葵關的實力;

2、陳元光之歿激起唐軍的同仇敵愾,對盤姓蠻獠恨之入骨。此後,經過四年的報仇動員教育和軍事強化,陳珦才“率武勇,銜枚緣阻,夜襲巢峒斬藍鳳高首級,並俘餘黨,父仇以報”,也促使唐軍對蒲葵關所在地稱之為“盤陀”,才有“半丁盤陀”或“半丁陀”之語在閩南世代流傳至今;

3、刻骨仇恨,必然施行暴烈的軍事手段——種族滅絕,從此閩南沒有盤獠。

4、“夜襲巢峒斬藍鳳高首級,”證明陳珦奔襲是近距離的,就是從梁山南麓攻擊蒲葵關、娘子寨等。(請參考下面地圖);

5、陳珦北越蒲葵關後,發現了開闊的李澳川。(“澳” 康熙字典解釋【註】澳 :崖內近水之處。筆者認為,“李澳川”乃陳珦命名而後世沿用,其意曰“李唐家的崖內近水之處”),進而才有716年遷州治於李澳川。

筆者認為,盤姓被滅,久而淡忘,後續人誤認為“盤陀”意涵純指崎嶇不平的山地,習慣沿用,終成地名。

(四)716年,漳州治移李澳川(即今漳浦縣城)。因唐軍語言攜帶,在漳浦民間也有“半丁陀”同樣罵人的俚語,與雲霄的俚語同源同質。

二、“盤陀”和“半丁盤陀”淺析

(一)說盤陀:“陀”字的含義

“陀”:康熙字典註解:【博雅】陂陀,衺貌。“衺”:拼音:xié,釋義;古同“邪”;衺xié邪惡,不正當有罪,奇衺則相及——《周禮·比長》注:“猶惡也。”衺惡過失——《周禮·司救》又如:衺惡(邪惡);衺慝(奸惡);衺僻(乖戾不正)妖異怪誕,如:衺道(妖異怪誕之道)。

“盤陀”的內涵,從“陀”字的含義和上述“畲族的起源和姓氏”及荷步、西林的歷史遺存都看到,唐初梁山南北都是畲族盤藍雷三姓聚居地,因此,筆者認為“盤陀”應該理解為“妖異怪誕的盤姓聚居山地”。蠻獠藍鳳高等刃歿陳元光後,唐軍因仇獠“盤陀”才成為地名,泛指蒲葵關到娘子寨一帶。

(二)析“半丁盤陀”

先說“半丁”:古代中國男子稱為“丁”,且多數民族都有“女婿為半子”之說。筆者認為,唐初閩南地區的原住民處於母系社會,男人在社會中處於從屬於女人的地位,(見絀作:新浪龍湖村叟《漳浦史前文化與母系社會》)。居住在荷步村、西林村的民眾是陳元光帶來的,他們會有較高的中原意識。因此,筆者認為傳說中的“半丁盤陀”應該解析為“住在蒲葵關盤姓的衺惡男人”。半丁盤陀產生於中原將校,是他們把俚語帶到漳浦。

盤陀嶺及其傳說


711年梁山南麓陳元光軍事佈局圖

盤陀嶺及其傳說


西林村五通廟石碑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北麓和坑院《重建無象院碑記》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白雲寺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觀音亭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清康熙間縣界碑

盤陀嶺及其傳說


白雲寺元代林弼七律《過盤陀嶺》

盤陀嶺及其傳說


白雲寺唐詩二首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宋帝昺井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觀音池觀音佛祖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觀音池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觀音池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觀音池

盤陀嶺及其傳說


盤陀嶺及其傳說


老樹,原名:林建東,漳浦縣綏安鎮人。1969年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退休高級中學教師,漳浦縣政協文史研究員。出版《漳浦古代石刻》、《漳浦古樓堡》、詩詞集《山澗輕鳴》等多部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