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精神是從磨難中奮起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愈是在遭受磨難之際,愈能夠凸顯精神力量的重要。中華民族能夠在磨難中奮起,離不開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我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不斷取得成功,離不開強大精神力量的推動。而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體現出的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義無反顧、頑強拼搏等偉大精神,正是激勵我們取得抗擊疫情勝利、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偉大精神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磨難,作出了許多犧牲。但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在磨難中低頭,從來沒有在挑戰前退縮。困難激發鬥志,挑戰砥礪精神,由此迸發的偉大精神是催人奮進的強大動力。

在苦難中奮起抗爭所孕育的偉大精神,是鼓舞中國人民堅持不懈鬥爭的精神支柱。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恥辱和苦難境遇激發滿腔悲憤,中國人民強烈要求維護國家主權,由此爆發的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成為激勵中國人民探索出路的強大動力。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也孕育了偉大的建黨精神,集中體現為紅船精神,即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中國革命的航船從這裡揚帆起航,紅船精神也成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

在艱難困苦的革命鬥爭中孕育的偉大精神,是開拓革命新道路、取得革命勝利的強大力量。大革命失敗後,面對反動派的殘酷屠殺,共產黨人沒有屈服,沒有氣餒,而是擦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體,又繼續前進,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開闢了革命的新道路。井岡山時期,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在經濟落後、生活艱苦,面臨著戰鬥犧牲的環境中,錘鍊了信仰、膽略和意志,形成了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為中國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種。長征途中,紅軍將士經歷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艱難困苦,同時也書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還有很多,包括蘇區精神、延安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紅巖精神、大別山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正是這些偉大革命精神,成為激勵我們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力量。

在艱苦奮鬥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實踐中孕育的偉大精神,是新中國取得偉大成就的精神動力。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也鑄就了一系列偉大精神,譜寫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核大國的訛詐與壟斷,為了捍衛國家安全,我國老一代科學家和廣大科研人員,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取得了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焦裕祿擔任蘭考縣委書記時,面對內澇、風沙、鹽鹼的肆虐,沒有絲毫退卻,帶領全縣人民戰天鬥地,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鐵人王進喜為改變我國“貧油”的面貌,喊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在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包括鐵人精神在內的大慶精神激勵著廣大石油工人成功開採出石油,解決了國家建設的燃眉之急。在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北大荒精神、雷鋒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偉大精神是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生動體現和寶貴財富,是鼓舞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勇往直前,不斷取得新勝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戰勝自然災害中孕育的偉大精神,是增強必勝決心和信心的精神支撐。我國地域遼闊,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面對災難,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從來沒有被壓倒,而是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一次次戰勝自然災害,並在戰勝災害的殊死搏鬥中孕育了偉大精神,進一步增強了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念與決心。1998年的抗洪鬥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中國人民齊心協力抗震救災,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2003年,面對非典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戰勝疫情,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抗擊非典精神。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歷經磨難、千錘百煉而更堅強,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其中,偉大精神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大力弘揚偉大精神,不斷增強我們戰勝磨難的決心和信心。

偉大精神是戰勝疫情的強大支柱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磨難,也是一場考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體現了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義無反顧、頑強拼搏的鬥爭精神,正是這些偉大精神,成為我們戰勝疫情的力量支撐。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信心和勇氣是我們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面對突如其來的磨難,更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的決心和信心,在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才能贏得主動。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及時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了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迅速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迎難而上既需要堅定的決心,也需要指揮若定,精準施策。黨中央始終堅持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各地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緊急行動、全力奮戰。同時,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是戰勝疫情的重要保障。疫情必然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衝擊。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黨中央及時作出科學判斷,指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強調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這對於戰勝疫情、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發揮了關鍵作用。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和多國領導人通話或會見,指出“中國政府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國內外發布疫情信息,積極回應各方關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充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使命和擔當。

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在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堅持全國一盤棋,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顯著優勢,形成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武漢乃至整個湖北形勢嚴峻,急需醫務人員,全國各地和軍隊緊急調派34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火速馳援,迅速建成集中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千方百計增加床位供給。抗擊疫情急需醫療及相關物資,國家迅速採取積極措施,支持醫用防護服、口罩等疫情防控急需醫療物資的生產企業迅速復工生產,對重要物資實行國家統一調度,優先保障武漢和湖北需要的醫用物資,並組織19個省份對口支援。國家財政和地方政府在短時間內為疫區投放了數千億資金。疫情發生後,各地區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防控體系,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大格局。社會各界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紛紛捐款捐物,表達了血濃於水的深厚情懷。“團結就是力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全國人民各盡所能地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個社會成員都是抗擊疫情鏈條上的一環。專家學者主動做好心理疏導,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確診人員、隔離人員和病人家屬。廣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真實記錄了抗擊疫情的動人場景。廣大志願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於平凡中彰顯偉大。無數快遞、運輸從業人員不畏艱險的奔波,成為城市最美風景線。隔離的是空間,不變的是情感,心相連、情相通,各界群眾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守望相助、傳遞愛心、真誠奉獻,共同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義無反顧、頑強拼搏的鬥爭精神。無私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拼搏精神的生動寫照。特殊的戰鬥需要特殊的戰士,生死搏鬥中必然湧現英雄。這次抗擊疫情中所體現的義無反顧、頑強拼搏的鬥爭精神,賦予中華民族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在疫情嚴峻之時,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這裡危險,讓我來。”這是共產黨員樸實而堅定的選擇。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很多人在黨員模範作用帶動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火線入黨。一個又一個入黨宣誓的場景充分展現了黨組織的強大凝聚力和戰鬥力。廣大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不辭辛勞,日夜奮戰,護理、治療、搶救,他們全力以赴投入到與病毒抗爭、與時間爭奪生命的賽跑中。許多醫務工作者放棄了新春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主動請纓投入戰鬥,義無反顧、馳援湖北;有的醫務工作者不幸被病毒感染,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醫務人員頑強拼搏的事蹟數不勝數,可歌可泣,充分展現了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品格。科研工作者綜合多學科力量開展科研攻關,僅用一週時間就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展現了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政治品格。抗擊疫情中展現的不屈不撓、捨己救人的人間大愛,堅定從容、忠於職守的高度責任感,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勠力同心等等,都是義無反顧、頑強拼搏鬥爭精神的生動體現。

偉大斗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激勵我們奪取偉大勝利。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弘揚偉大精神的實踐主體。充分發揮偉大精神在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依靠人民奪取偉大斗爭的勝利。人民群眾作用的發揮需要堅強的組織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團結最廣大人民共同奮鬥的核心力量。只有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才能凝聚起磅礴力量,使抗擊疫情過程中迸發出的偉大精神成為我們從磨難中奮起的強大動力,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作者: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王炳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