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最有希望結束亂世的曹操,選啥也沒有的劉備?

公元207年,曹操大破烏桓,消滅袁氏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可以說是最有希望平定亂世、統一中華的勢力了。而就在這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此時的劉備還在給他的遠親表哥打工,說是一無所有也不為過。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最有希望結束亂世的曹操,選啥也沒有的劉備?

諸葛亮為什麼要放著曹操不選,選擇窮小子劉備呢?


有人覺得,諸葛亮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而選的劉備,與其在曹操手下一步步往上爬,與一群能人競爭,不如就此入股劉備,做初創合夥人。這些說法從表面看起來確實很有道理,從三國後期諸葛亮的地位來看,似乎也證明了這個猜想。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不投曹操,諸葛亮真的是害怕競爭不過他人嗎?

以諸葛亮的才智學問,無論投哪裡都可以嶄露頭角,曹操欣賞的徐庶對諸葛亮也感到佩服,如果諸葛亮真心實意幫助曹操,以曹操的性格是一定會委以諸葛亮重任的。如果真的害怕競爭不過別人,諸葛亮的才能便不是貨真價實的。


諸葛亮投劉備就一定能當上二把手嗎?

諸葛亮出山後,被委任軍師,劉備手下的一眾武將都是不服氣的,常被關羽張飛二人輕視,連趙雲也只是信任劉備才聽令行事,實際上心底多少也是有些不服氣的,直到曹操南征,火燒博望坡大敗夏侯惇,才真正認可了諸葛亮,也證明了諸葛亮的能力。


從後來劉備進位漢中王時的官職安排上看,就會發現,諸葛亮只能排蜀漢集團的第六位!諸葛亮真的能算到法正、龐統等人會很快死掉嗎?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最有希望結束亂世的曹操,選啥也沒有的劉備?


諸葛亮不投曹操投劉備,可以從諸葛亮自身的志向來講。

諸葛亮在沒有出山之前就自比管仲、樂毅。這兩人是什麼人呢,管仲被稱為“華夏第一相”,執政能力極強,幫助齊桓公姜小白稱霸諸侯國。而樂毅呢,他是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的功臣啊。諸葛亮把自己比作這兩個人,說明了自己的理想是復興漢室,而且執政能力堪比管仲。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最有希望結束亂世的曹操,選啥也沒有的劉備?


當時漢室宗親的代表是劉表,諸葛亮所處的荊州,正是劉表的地盤,他們倆人還有親戚關係(劉表是黃月英的姨夫),照常理來說,諸葛亮應該去劉表手下任職。可諸葛亮為什麼最後還是選了劉備呢?


荊州的劉表雖號稱江表八俊,卻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為人優柔寡斷,疑心病重,荊州政局複雜,劉表並不能完全掌控。諸葛亮深知劉表不能長久,荊州遲早會亂。


此時的劉備雖然沒有什麼硬實力,頭頂卻有一塊皇室的招牌:劉皇叔。要做的事都能師出有名:復興漢室,而且手下的將領關係和諧,對劉備很信任,且劉備的仁義之名也受百姓們歡迎。

諸葛亮為何不投靠最有希望結束亂世的曹操,選啥也沒有的劉備?

相反曹操名聲就不太好了,本身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以袁紹為首的各路諸侯就曾共同討伐過曹操,在諸葛亮眼中,曹操“共服漢室,實為漢賊”雖然實力強大,知人善任,但卻是他要想辦法除去的人。孫權與曹操實際上是一路貨色,但由於實力偏弱,諸葛亮認為這只是可以爭取的對象,並不是自己的明主。而劉備才是那個唯一符全條件的人!


劉備手下武強文弱,急需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的人才,劉備慕“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來,三顧茅廬,誠意可見,加入就能盡展才華,於是諸葛亮順水推舟的投靠了劉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