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球鞋君。

一談到帆布鞋,大家的腦海裡是不是就會瞬間冒出兩個品牌?

一是匡威,

二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VANS了。

相較於匡威的百年級的悠久歷史,以及從籃球鞋出圈到潮流界的傳統操作,

更年輕的VANS也更加激進,

從品牌創立伊始,就是為了一個目標。

那就是——成為極限運動品牌。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所以,相較於匡威NIKE阿迪達斯這樣的傳統巨頭來說,

VANS就好像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混小子,

“叛逆”二字——就彷彿是VANS的座右銘。


1966年,保羅·範·多倫在一家波士頓製鞋廠工作了 20 年,因為不滿被剝削,於是和幾位好朋友決定自己創立品牌。

他們來到 Anaheim 704 EAST BROADWAY 街道上開設了自己的工廠。

而一開始,VANS是採用前店後廠的經營方式。

顧客來到店鋪下單,後面的工廠就立刻開工生產,

憑藉創始人多年的製鞋工藝,他們的產品做工精良,所以很快就在當地一炮而紅。

而從創立伊始,VANS經典的鑽石紋大底和硫化鞋底就已經確立,

時至今日都沒有改變。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而他們最初的店鋪名稱,就叫做安納海姆,

為了紀念安納海姆,VANS旗下的安納海姆支線,也成為了這個品牌旗下的經典支線。

以純正美產為噱頭,一切都遵循最初的標準。

10 盎司的重磅帆布、更有光澤度的高包邊更為纖細上翹的鞋頭、整體線條也更加粗獷。


上個世紀60年代,街頭文化異軍突起,

街頭滑手們發現,VANS擁有出色的抓板性能和耐磨效果。

尤其是在做技巧性動作時,與滑板板面的貼合堪稱完美。

於是,世界各地的滑手們都紛紛開始穿作VANS,

自此,VANS就彷彿可青年文化綁定了。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提到VANS,你可以想到滑板,小輪車,街舞,饒舌以及刺青,

一切你能想到的,在大人眼裡叛逆的東西,

似乎都擁有VANS的影子。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滑板界的元祖級人物Tony Alva是第一位做出Off The Wall空中動作的滑手,

正是他在1976年做出了滑離泳池並平衡著陸的動作,

這個動作被稱之為Off The Wall。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而對於VANS而言,Off The Wall代表著這個品牌的態度,

從1976年開始,VANS就將Off The Wall印刷在自己的品牌上,

成為了VANS的品牌形象。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無開膠,不VANS”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

VANS的大底,在走路日常彎折的部分,非常容易開膠,

以至於甚至國內曾經傳言,不會開膠的VANS就是仿貨。

其實這是與VANS的製作工藝有關,

時至今日,VANS仍然還在堅持著全手工製鞋的傳統工藝,

一雙鞋從開始製作到出廠,要經過450雙手的撫摸。

下面這張圖並不是什麼小作坊,

而是正兒八經的越南VANS代工廠。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而鞋底的餘膠切割,也是由工人全手工完成的。

所以有些VANS的新鞋

甚至會出現大底外圈不夠平整的這樣的瑕疵。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當然,VANS也並不是一成不變,

但是幾次的轉型都並不成功,

或許,因為所有的VANS的鞋迷們,

心裡都有一個想法。

“我希望VANS永遠小眾。”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時至今日,VANS在我們國家以每年30%的增幅在飛速發展,

而一些聯名款,經過抖音等社交軟件的曝光,在第三方平臺也有隱隱的起飛之勢。

而VANS也表態,在今後的幾年,會逐步加大在中國的推廣力度。

球鞋故事:堅持“叛逆”的VANS和他背後的故事。

但是球鞋君希望VANS不要學習AJ的發售策略,

要永遠的“叛逆"下去。

畢竟,

只要喜歡,就可以在合理的價格隨時買到心儀的款式的VANS,才是青年文化該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