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意大利是怎麼給德軍拖後腿的?

布穀看世界


作為永遠的戰勝國意大利,他們總是沉醉在羅馬帝國的輝煌中無法自拔。近年來,意大利和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已經成為被調侃的對象,甚至有人杜撰出許多段子進行譏諷。



但是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真的像網友口中的“意呆利”,“通心粉”那樣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然,作為軸心國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遠遠不及德國。但縱觀意大利所有的表現,並非毫無亮點。

二戰前意大利工業產值低

意大利在二戰時期實力並不強悍,總體實力放在歐洲也並不出眾,即使在意大利準備擼起袖子大幹一場加入之前也沒有忙著備戰。


二戰爆發之前,意大利的鋼產量僅有德國的十分之一,石油僅有德國的七分之一,而煤僅有德國的四十二分之一。這樣的一個二戰主要參戰國,總體實力甚至不如中國,想要它發揮出色的表現顯然不可能。

當然,這不是意大利作戰能力差的藉口。但作為羅馬帝國的直接繼承者,意大利還是有很多軍隊保留了當年羅馬男兒的熱血,只是這些軍隊並非是在戰場上起決定性因素的軍種。

意大利沒能發揮出空軍的優勢

二戰時期,意大利空軍實力十分優越,但因意大利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很多時候無法更好的配合意大利陸軍。導致意大利引以為豪的空中精銳基本沒發揮最大的作用。反而是早在二戰前就應該逐步淘汰的騎兵為意大利挽回了一絲尊嚴。

1941年6月22日凌晨,當蘇聯還準備看“海獅計劃”的好戲時,德國突然單方面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550萬人分三路對蘇西線發動突襲,德國妄想故技重施,用閃電戰的手法快速佔領蘇聯西部軍隊,在對英作戰結束之前擊垮這個龐然大物,解除後顧之憂,這次軍事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


前期作戰按照計劃如約進行,顯然,不僅震驚了蘇聯,更讓世界各國大吃一驚,我想當時丘吉爾聽到消息後肯定仰天大笑,狂抽三支雪茄。蘇聯在這次突襲中損失慘重,幾乎被單方面壓著打,顯然德國低估了蘇聯人的意志,更低估了嚴寒對德軍帶來的傷害,或許德國忘了蘇聯好歹也是工業產值世界第二的國家。

不蒸饅頭爭口氣的薩伏伊騎兵團

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前,德國因好朋友意大利在希臘的慘敗,不得不轉頭支援意大利,當德軍佔領希臘後,此時巴巴羅薩計劃不得不北推遲,因此德軍沒能在嚴寒到來之前佔領莫斯科,直接導致了蘇德戰爭的失利。顯然,德國又被好朋友坑了一筆。

總體上的坑不代表全局坑,在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的第四天,意大利俄羅斯遠征軍跟隨德軍進入蘇德戰場,遠征軍中有一支擁有250年曆史的意大利騎兵部隊薩伏伊騎兵團,再現了當年羅馬兵團的輝煌,8月24日伊斯布申斯克戰鬥中,這支騎兵團裡的600餘名騎兵從2000人的蘇軍背後發起猛攻,薩伏伊騎兵團以極其微小的傷亡瞬間擊潰了蘇軍,消滅蘇軍兩個營,擊潰一個營,俘虜五百蘇軍。二戰時期最後一次騎兵衝鋒的完美勝利由意大利人完成,意大利總算多了一項吹噓的資本。

1942年12月中旬,意大利第8兵團在頓河區被蘇軍包圍域佈下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前鋒部隊都靈師在Arbuzov硬是用刺刀在強大的蘇軍包圍圈中撕開突破口。


北非戰線依然有亮點的意大利

除東線戰場外,在北非意大利並非只是輔助沙漠之狐的隆美爾各種秀操作,例如當奧金萊克進行十字軍戰士戰役時,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裝甲師先後兩次在古比井地區成功阻擊英軍精銳第七裝甲師,步兵、炮兵、裝甲兵協同支援,成功守住了戰略交通樞紐古比井,讓英軍刮目相看。當然,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意大利軍隊差強人意的表現和他們那位自大自傲的排長墨索里尼也有關係,墨索里尼謀政水平當之無愧的高,但軍事指揮能力和東方大國的常校長相差無幾,和他的半個徒弟希元首更是有天壤之別。


結語

總體來看意大利確實不算德國的好隊友,但也絕不是毫無用處的豬隊友。起碼意大利在對德軍的後勤保障上還是很賣力的,時不時的還能給德軍帶來一點小驚喜。

參考自《Few Returned:Twenty-Eight Days on the RussianFront,Winter 1942-1943》《決戰斯大林格勒》斯蒂芬·沃爾麼


明月清風閣


都知道,在上個世紀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率先發動戰爭的軸心國是以德國、日本以及意大利為首的,同盟國一方則是以中國、英國、美國以及蘇聯為首的,在這二戰的過程中,德國、意大利主要參戰的則是在歐洲以及北非戰場,然而通過相應的軍事戰役對比能夠發現,二戰時期意大利的軍事實力並不弱,為何在戰場的表現卻是差強人意呢?

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二戰中,意大利雖然是德國的“盟友”,然而卻是做出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拖後腿行為,像是為了能夠吃到通心粉能夠“越獄”,因為撬不開彈藥箱就直接選擇投降,甚至是在德國準備實施“巴巴羅薩計劃”之時,因為意大利遭受盟軍打擊,德國不得已分兵支援,使得進攻蘇聯計劃被延誤,正是因為這兩個月的延誤,使得德軍趕上了蘇聯的寒冬,進攻受阻導致局勢逆轉。

然而看似如此搞笑的意大利,在二戰中,還是有著諸多亮眼的表現,像是在蘇德戰爭之際,意大利為了策應德軍的行動,襲擊了烏克蘭一戰俘虜蘇軍10萬,並且根據相應的史料記載,二戰北非戰場上意大利向英軍投降在被拒絕的情況下,意大利軍隊直接是將一眾英軍打得落荒而逃。

有著這樣亮眼的表現的意大利軍隊,可以看出其實力並沒有那麼弱,為何會給後人造成一種差強人意的感覺呢?首先二戰軸心國一方,納粹德軍前期橫掃了大半個歐洲,一眾的國家先後淪陷在德軍的鐵騎之下,而亞洲戰場上的日本則是侵略了諸多的國家,就連強大的美國日本也是毫無畏懼,相反意大利在隊友這樣的表現之下,顯得就十分的微不足道。

其次對於戰爭意大利軍隊也是並沒有過多的慾望,二戰之際德國的希特勒屬於戰爭的狂熱分子,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則是像一個投機主義者,事實上,整個意大利對於戰爭的興致沒有德國、日本那麼高,為此在這一眾的因素促使下,才使得二戰中意大利表現差強人意。


匹諾曹jun


在二站中最強大的國家是德國,而意大利拖了德國的後腿這件事毋庸置疑,本來是挺強大的一個助力,可在關鍵時期意大利拖了德國的後腿,導致德國進攻時間硬生生推遲了一個月,導致德國在冰天雪地裡和英國美國等國家背後支持的蘇聯戰鬥,可就算這樣也生生打成平手,要是最後日本支援的話,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德國的。所以要說豬隊友的話,不止是意大利,還有日本。戰後日本和德國的俘虜在一起的時候,德國士兵都是完全看不起日本士兵的,認為他們是豬隊友。

軸心三國中最不受重視的意大利。在整個二戰中,意大利很奇葩——它因自身戰鬥力太弱,竟然為血腥殘酷的二戰史增添了一絲搞笑氣氛。不過,意大利人二戰中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之弱,是件值得琢磨的事情。事實上,意大利這個國家,早在二戰開打之前就已經戰敗了。

  “豬隊友”中的戰鬥機

  如今我們把總拖隊伍後腿、習慣於坑隊友、賣隊友的人稱為“豬隊友”,而在二戰時期,這個詞彙大約可以同等代換為“我們這邊的意大利人”。

  早在德國跟意大利簽訂《鋼鐵條約》時,德國國防軍中就存在反對與意大利結盟的聲音。德國國防軍對於意軍戰鬥力到底是何水準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當希特勒詢問該條約利弊時,他們曾經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當於我軍增加10個師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對方,我們用20個師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軍就必須耗費50個師的力量去保護它。”

  後來戰事的發展證明了德國將軍們的先見之明,但他們顯然低估了意大利人拖後腿的能力,意大利在二戰中對於德國的牽制,怎麼看都不止50個師。

  1940年,在對法國的戰爭中,意大利先是以“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為由,拒絕參戰,在德國已經快攻佔巴黎時,想趁機撈一把的墨索里尼又急忙發動了對法國的進攻,結果是他精心拼湊的攻擊部隊反而被本已放棄希望的法軍打得潰不成軍,把戰火燒到了意大利境內。幸虧不到半個月後,法國就向德國投降了,否則法軍最終會在哪兒停下腳步還得看心情。

  這次失敗的趁火打劫讓墨索里尼感到很跌份兒,一心要撈回面子的他決定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戰爭奇蹟”,於是不顧德國警告,對巴爾幹小國希臘宣戰。當時意大利投入的總兵力有8萬人之多,飛機坦克俱全,而希臘則只有3萬守軍,自大的墨索里尼宣稱,這並非戰爭而只是一場“軍事散步”。

  意大利人在希臘歷時半年的散步結果很悲催,連續兩次進攻都以慘敗告終,希臘軍隊甚至一度佔領了意軍用以作為攻擊跳板的阿爾巴尼亞。沒法收場的意大利人不得不去找德國,於是本已做好對蘇攻擊準備的德軍不得不掉轉槍口南下,用不到四個月吞併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巴爾幹半島,此舉直接導致了德國對蘇作戰計劃的推遲,原本計劃在秋季之前結束的對蘇攻擊,因此被拖入了俄羅斯漫長而嚴酷的寒冬。

  意大利給盟友添的最大一個麻煩在北非。由於海軍不行,德國地中海地區的計劃本來只是防禦。一心想建立自己“新羅馬帝國”的墨索里尼卻偏要染指英國在北非的殖民地,此戰的後果當然可想而知。於是德國不得不在西拒英國、東攻蘇聯的背景下,開闢了北非戰場,陷入了比一戰中更為噩夢的“三線作戰”狀態,北非也因此成了軸心國最早戰敗的戰場。

意大利人對於戰爭的不專業,從一開打就暴露無遺。1940年6月,意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託卜魯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家的高射炮擊落,倒黴的巴爾博當場身亡。

  在阿拉曼戰役中,意軍曾經創造過人類戰爭史上少見的、成軍團建制向對方投降的紀錄。當時丘吉爾打電話詢問英軍司令奧金萊克,丘吉爾問:“我們俘虜多少意大利人?”奧金萊克得意洋洋地回答說:“數不清,大概5畝(英畝)的軍官,200畝的士兵。”由於戰俘太多,急於追擊撤退德軍的英國人來不及建戰俘營了,只好讓軍需官發給意大利戰俘材料,讓他們自己搭個戰俘營把自己關起來。

  北非如此,意軍在蘇聯戰場上的表現同樣糟糕。在德國發動侵略蘇聯的進攻後,作為德軍盟友,意軍被派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結果意軍第8兵團的防區成了蘇軍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開了一條27公里寬的缺口,3天后擴大到90公里。

  22萬意大利官兵倉皇潰逃,將德軍的側翼完全暴露在蘇軍面前,導致一百多萬德軍被圍殲。當時,意大利外交大臣齊亞諾正好在柏林訪問,得知此消息後,詢問意軍在這次戰役中的損失,一位在場的德國軍官沒好氣地回答說:“基本沒有什麼損失,他們全都拔腿溜走了。”

德國選擇意大利做盟友好像也不希望意大利能夠做出什麼驚天大事來,只要精神上與德國同在就行了,所以即使意大利總是拖德國的後腿,德國也不會放棄意大利,畢竟德國一意孤行走法西斯道路,只有意大利支持了。


乏味的生活1982


二次世界大戰,對於納粹德國來講,意大利一直充當豬隊友的角色。

這個豬隊友,最大的特點是戰鬥力很弱,經常拉德國的後腿。

有一次,意大利派軍去阿爾卑斯山追擊法國的殘留軍隊,結果被一支殘軍打得潰不成軍!

再後來,趁歐洲戰事正繁,意大利打起了英國在非洲殖民地的主意。當時英國在非洲殖民地有10萬軍隊,意大利信心十足地派了30萬軍隊過去,結果慘敗,士兵被俘虜了一半,德國不得不去非洲救援自己的“豬隊友”,最終陷入到非洲戰場,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二戰的走向!


春秋筆談


有非常大的影響,準確的來說,在二站中最強大的國家是德國,而意大利拖了德國的後腿這件事毋庸置疑,本來是挺強大的一個助力,可在關鍵時期意大利拖了德國的後腿,導致德國進攻時間硬生生推遲了一個月,導致德國在冰天雪地裡和英國美國等國家背後支持的蘇聯戰鬥,可就算這樣也生生打成平手,要是最後日本支援的話,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德國的。所以要說豬隊友的話,不止是意大利,還有日本。戰後日本和德國的俘虜在一起的時候,德國士兵都是完全看不起日本士兵的,認為他們是豬隊友。


歷史酷


二哈意大利,沒子彈了就投降,打法國,人家法國都投降了,還沒進入其領土。

別說人家拖後腿,重在參與嘛。反正歐洲一直都這樣,要是說一個整體哪還有美國中國俄羅斯什麼事兒?


YLbook國際看點


因為意大利在希臘的作戰不利,減緩了德軍攻打莫斯科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