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狂放書生得古畫

明朝永樂年間,資川有個叫吳松的秀才。雖然有些學問,但喜歡賣弄,經常聚一些朋友喝酒論詩,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三次參加鄉試,均都榜上無名。鄉鄰們也不好笑話他,畢竟這一關,卡住了太多讀書人。

一天,他在酒樓上與一群朋友喝酒。酒樓一角落坐著個道士,聽著他吹牛後哈哈大笑,說天下竟有如此無知之人,竟自認文章比韓柳還寫得好,真是臭不可及也!吳松大怒,上前找他理論,那道士卻站起身邊,把拂塵一甩,理也不理他,徑直出門去了。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吳鬆氣極,但也拿這種人沒奈何。道士出酒樓很快不見蹤影,吳松見桌上放著一軸長畫,顯得頗為古老,料是那道士留下的,他便幸災樂禍的收了起來。

同伴們讓他打開看看,吳松怕此物貴重,那道士會返回討要,便沒有打開。離開前,他還找酒樓老闆留下了住址,說有道人前來找畫的,就讓領至他家,吳秀才雖然狂蕩,但也不是貪婪之輩。

不料,一連三天過去,也沒有人尋上門來。吳松又到酒樓問掌櫃和小二,根本就沒有道士回來找物品的。這天晚上,吳松在書房讀書,瞥見放櫃上的畫軸,想著這臭道士也不來拿,不妨打開看看。

他解開系畫的紅繩,拉著上端一抖,這畫便展開了。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畫中人兒天上仙

此畫兩尺多長,畫中一棵月桂樹,樹下倚樹而立的,是一個明眸皓齒的麗人兒,穿著一襲白紗長裙,全身透著一股子仙氣。

吳秀才把畫掛在書案上方,仔細地端詳起來。他覺得那女子雙眼特別好看,秋波流轉中,彷彿千言萬語傳遞出來。他看得讚歎不已,這畫也太逼真了,他雖然沒見過大名家之作,想必就是吳道子再世,也很難有這樣的作品吧。

吳秀才停近畫卷,一點兒一點兒察看。看到那畫女眼睛時,突然覺得那雙眸動了一下。吳松愣一下後大驚,再細看,又固定不動了,不禁搖頭苦笑,這畫得再真實,畫中人也不可能活過來啊!

可就在這時,那畫女眼珠兒似乎又動了一下。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這一下,吳松看得真切,絕非恍惚了。

他嚇得倒退兩步,一屁股坐在地上。這畫中女子,難道還成精了不成?吳松一向膽子頗大,站起來硬著頭皮又靠近那幅畫。仔細的盯著那畫看。

果然,那女子眼睛又眨了一下,眼珠真的在轉動。

但這畫中,唯有女子眼珠在動,其他地方沒有任何異常。吳松看著覺得有趣,也不再害怕了。他伸出手想去摸那畫,女子眼中竟然露出羞怯的神色,吳松說,你能聽懂我的話嗎?能聽懂眼睛眨一下?

果然,那畫中睛眨了一下。吳松覺得這太有意思了,這真是個寶物啊,這畫中的仙子,竟然還能聽懂人的意思。於是他就對著畫說話,從眼珠的神情中來揣摩那畫中人的意思。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良久之後,忽見那女子雙目泫然欲泣,似乎很是悲傷。吳松受到感染,問那女子說,我有什麼能幫你的呢?難道你還能從畫中出來嗎?

女子聽聞此言,眼中露出堅定的神色,似乎真的能出來。

吳松說,如果可以,請仙子您用眼睛傳達您的意思,如果我能做到,一定會盡力相助的。於是,一人一畫便這樣複雜的溝通起來。用了兩個時辰,吳松總算勉強弄懂了她的意思。

次日,吳松到街上買來三支手指粗的檀香。

夜裡關好書房讓後,在畫前將檀香點著。就見那三支檀香升起的煙霧,竟然往畫中飄了過去,接著,整幅畫開始變得模糊起來。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多情相救成佳緣

又過了一刻鐘,那畫中的人兒從煙霧中穿梭而出,一下飄到了吳松的書桌上。這仙子高約尺許,看上去十八九歲,和真人一般無二。

吳松心中有些吃驚,沒想到畫中人真出來了。畫中女子盈盈一拜,向吳松施禮致謝,吳松也連忙還禮。女子說,多謝公子出手,救奴家出來,不過這三盞檀香,僅能支撐半個餘時辰,奴家就先把自己的來歷說一說。

這女子說,她本是青丘狐仙,名叫素青。修煉有成後飛昇仙界,入瑤池成了仙女。因為在一次瑤池盛會上,不小心碰翻了果盤,被王母責罰,用畫卷囚她千年。可是在兩百年前,瑤池的東臨閣突然起火,囚禁她的畫卷,被人盜走。後來他才知道,那是一個叫玉陽的道人。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那玉陽道人云遊天下,偶爾會取出畫來對畫飲酒。此人法力高深,也不知他打什麼主意,他或許能看破素青被囚於畫中,可似乎沒有出手解救的意思。

吳松為素青仙子的遭遇而悲傷,問可有辦法解救她出來。

素青說,你只是一介凡人,想救我出來,要付出極大代價,你真的願意嗎?吳松拍著胸口說,不管什麼代價,只要能救出仙子,他都是願意的。

狐仙說,首先我要截取你十年壽命為引,然後你每月十五,月圓之夜,就像這般放我出來,用半盞血液供我沐浴,這樣才能助我重新凝形。大概要過八個月之久,我就可以脫離這畫牢了。

故事:民間故事|狐仙畫牢

​吳松沒有絲毫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完全照著素青的安排去做。

他先讓互素青吸取了十年壽命之力。以後每個月十五之夜,素青出了畫卷,用吳松刺破手腕的鮮血沐浴,每次都會長高許多。

轉眼八個月過去,素青再一次出來,已常和常人無二了。她回頭看像那古畫,那畫頓時自動捲了起來,化作一道青光,破空離去了。

二人早已互生情愫,不久就結為了夫妻。夫妻倆在資川住了十餘年,吳松為母親送終後,一起離開了此地。或許是另覓仙山,共修大道去了。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