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說話不算數,怎麼教育好?

cm原野


教育孩子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問題。

關於打孩子的問題:在中國 有句老話:棍子低下出孝子。 這代表了一種教育方式。而且,在許多家庭中還有這樣案例的發生。我們都是從孩子時期過來的。其實 我們也明白孩子的想法。歸於一個字:懶。

其實,雖然許多的教育家都說打孩子不好。但是,打孩子的確是一個最好用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小時候都愛過父母的打。現在 你孩子記恨你的父母嗎?不是的。現在的我們已經明白了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不會再去怪我們的父母。

打孩子也有方法。不能一味的去打。打一次就夠。 這個“夠”的意思是指,下一次你一瞪眼他就怕。 孩子的自制力差,那麼父母的就幫他 逼迫他去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吧。

文明教育的方法:孩子這樣 關鍵就是父母的因素。父母們總是在孩子的後面幫這幫那的。連個中考考試都要跟著。有用嗎? 這樣的孩子不懶 獨立不了 才怪 。教育孩子 要把你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上。你和他是平等的環境裡。他怎麼對你 你就怎麼對孩子。他說話不算數,那麼 你也可以這樣做,你讓他試試當別人說話不算數的時候 他的內心是什麼感覺。再對他做教育工作。 但是不要輕易的欺騙孩子。要帶有對孩子好的目的去做。

總結:當父母的就應該一個唱紅臉 一個唱白臉。 在家有人能鎮住他的。有人能把它當成寶的。 善於用甜棗和大棒。教育孩子才會成功。

希望 能對你有幫助


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媽媽,我記住了,下次不打妹妹了”這是我兒子經常說的一句話,但是現在的每天他仍然重複著相同的動作。我兒現在不到三歲,我分享一下同齡左右的孩子為何說話不算數。

首先,說出的話,只是為了逃避當時的責罵,走嘴不走心。

我一般不會對孩子發脾氣,尤其生了二胎後,我怕兒子真的以為小妹妹分享了他的愛。本來兩個小傢伙看著電視的挺和諧的畫面,兒子抱著小妹妹的頭就開始摟著她,沒輕沒重的動作常常把閨女嚇哭。我生氣的看著他時告訴他不能打妹妹時,他說“記住了,下次不打妹妹了,妹妹小”。剛表揚了他,一會又開始了。

其次,年齡小,真的記不住。

大人尚且有忘事的習慣,小孩也有。三歲左右的孩子,每天除了蹦蹦跳跳,他們能記下來的東西都是他們感興趣的。枯燥無聊的事情他自動清除,為此我還特意在牆上貼著提醒

。如果三歲左右就什麼都記得住了,到學校裡肯定也是個學霸,但是學霸畢竟少。

從小看大,三歲到老。雖然我不是完全認同這句話,但是有些行為習慣從三歲就必須開始培養,養成孩子說話算數的習慣。

生活中,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一定要做到,做不到也說明白。不要自己答應了孩子買玩具、去公園、去動物園……結果自己做不到,還要求孩子必須做到。另外當孩子違背初衷,做了說話不算數的事,一定要提醒他,給他說明白,自己答應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羅羅羅羅羅


當孩子總是說話不算數時,我們成人應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說話算數了。

孩子是我們家長的複印件,鏡子,從孩子的行為上可以看出你是否在孩子面前做的不夠好。

其次,要告訴孩子說話算數是什麼意思,如果說話不算數有什麼後果。我家老大3歲多點,前幾天晚上出去散步,她哼哼唧唧不知道什麼原因趴地上不起來,然後我們沒理她,準備走開一點,她趕緊爬起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她累了,要抱。我說你走不動了,可以讓抱,但是不能趴地上,好嗎?她說好。然後我就告訴她,你答應了我不趴地上就要說話算數,就是你答應了我不要趴地上以後就不能趴到地上。她說好。然後,第三天,就是昨天了,她又趴地上了,我說:你不是答應媽媽不趴地上了,怎麼又趴地上了?她不說話。我說:寶貝,你想想如果爸爸答應帶你去遊樂場玩了,他最後沒帶你去,你高興嗎?她說,不高興。我說你答應媽媽不趴地上了卻趴地上了,媽媽高興嗎?她說:不高興。我說嗯,媽媽現在不高興,這次媽媽再給你一次機會,不能再趴地上了。

說話算數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太抽象化了,我們可以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告訴他們,比如講故事啊,舉例子之類的。也要給我們孩子時間,讓她理解了這個概念和後果,相信孩子會做的更好。





育兒早教那點事


你有沒有問問自己,明明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言而無信?

不妨回憶一下自己以往對孩子的承諾你是否都做到了,如果你都沒有對孩子言而有信,那你憑什麼讓孩子說到做到?

孩子小時候產生的壞的行為,絕大多數都是學習了自己身邊人的行為,要想改正孩子,首先應該先讓自己,陪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先做好正確的示範。

只有自己做出正確的示範,才可以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自己也有孩子,答應孩子的事情除了不可抗力的原因之外,對他的承諾都做到了。不可抗力,譬如說說好週末帶他去公園玩,結果下大雨沒發出去,那也會開車帶他出去轉轉,用室內遊樂場代替去公園,並告訴他下週天氣好再次帶他去公園。

之後,孩子要是說到做不到,我就會說如果你說話不算數,那我以後也說話不算數,我之前答應過你的事情都做到了,你也應該把答應我的事情做到。

他很小的時候還不太清楚什麼叫說到做不到,我就會和他說一會給他買個他特別喜歡吃的零食,但是過了一會他問起來,我就說我說話不算數,不買了,他就會知道什麼叫說話不算數了,之後他就對自己的承諾做到了。

所以要想小孩子改掉不好的習慣,最主要的就是家長以身作則,並及時提醒糾正,不要粗暴對待,非打即罵,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橋畔許仙


孩子說話不算數,以身作則的同時,還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巧妙教育。

以身作則,因為大人都是小孩的複印件,鏡子,大人說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就像好好學習是對的,打人是錯的,給小孩從小灌輸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白分明,不要混為一談。

講故事,最能教育孩子。喜歡聽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抓

住這點,通過講故事,進行啟發性教育。就像以前有個小孩趕著羊去山坡上放,大人都在地裡忙著幹活,小孩子覺得無聊,就扯開嗓門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大人聽到小孩喊狼來了,急急忙忙跑到山坡上,問“狼在哪兒呢?”,小孩子家家的,看著好玩,只是笑得前俯後仰的,大人們才知道,是小孩鬧著玩兒呢!

喊一次,兩次,大人信,但次數多了,大人就見怪不怪了 。

造化弄人,有次狼真的來了,任憑小孩子怎麼喊,大人們就像沒聽見似的,理都不理,結果狼叼走了一隻羊,還呲牙咧嘴地兇小孩,嚇得小孩屁滾尿流的往家跑……

小孩聽到這兒,就知道那個故事裡的小孩為啥為啥痛失一隻羊?

平時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多給孩子講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那肯定是事半功倍啦!


拿許


說話算數,這也是父母對孩子高道德的期望。遵守對別人許下的諾言,是一個可貴的美德。父母希望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也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說話不算數而感到苦惱,孩子說話不算數怎麼辦?

首先,要看說話不算數具體是指哪一件事情。因為有些事情孩子也是很想去完成的,但是卻很難完成得了。比如孩子說他們要將自己變成一臺飛機。這個問題本來就是不實際的。當孩子在這當面沒有做到,是值得父母去理解的。當然了,父母也要教導孩子,不要隨便就給自己下一個承諾,尤其是這些實現不了的事情。

其次,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一個好的榜樣。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照明燈。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算數,不要為了孩子開心,為了一下子應付孩子,就隨便答應孩子某一件事情。答應了無論多困難都要想辦法去實施。如果實施不了,也會導致孩子跟著父母說話不算數。

建議父母也不能硬逼孩子答應自己的一些要求,還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來。一般孩子被逼就會有逆反的心理,是不會乖乖聽從父母的話的。



海珠客


首先,要確保孩子身邊得人要說話算數。

可以想想在平常生活中自己或身邊的人有沒有說到做到。

🌺舉個栗子

爸爸媽媽說好的要在週末去公園,結果沒去。

奶奶說好就吃最後一口,結果多塞了兩口,還是最後一口。

說好的好好刷牙就可以吃糖果,結果不給吃。

老公說好晚上早點回家,結果很晚才回。

這些說到沒做到的例子有的直接對孩子產生影響,有些間接產生影響。要改變孩子已經表現出說話不算數的行為,我們需要把周圍的影響降到最低。給孩子多一些正面的例子:你看媽媽就能說到做到吧。我說好帶你出去玩,我就帶你出去玩了吧。寶寶,你也要說到做到哦。

其次,抓住機會,適時鼓勵。

孩子某一次能夠說到做到。那麼父母可以抓住這個高光時刻。好好表揚:寶寶,你今天做的真不錯。我們說好看完一集動畫片就不看了。你真丟人做到了誒。寶寶真是說話算話的孩子。接下來可以寶寶孩子,親親孩子。就像他得了雙百回家一般表達你的欣喜。


諾小媽


家庭教育很重要,建議:(1)父母方面:家庭環境很重要,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要做到不對孩子撒謊,不欺騙孩子,不隨便允諾一些做不到的事,可能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就不注意這個問題了,這就在孩子心中形成了一個錯誤的榜樣,孩子會受環境的影響,父母做好了,才能去要求孩子。(2)孩子方面:注意培養孩子責任心,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當遇到孩子說話不算數的時候,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一定要重視,即時糾正,詢問孩子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一些外在原因沒做到,要讓孩子明白既然事已至此,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彌補,要讓他明白誠信的重要性,另外如果是孩子因為自身的原因沒做到,就要提醒督促孩子把自己承諾過的事做到位,通過一些身邊的例子(誠信和不誠信相比的例子),讓他明白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明確良好道德價值判斷,以免以後經常出現失信行為。


甜包果


孩子的言行一定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息息相關,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做實事,每次做到了有鼓勵,食言了有適當的懲罰,從家庭的每個成員做起。

行成不良後果是學習時緊張、煩惱、壓力大,學生除了正常的學習時間,課外的時間也被老師的海量作業和家長們額外安排的補課佔據了,其它內容、業餘愛好幾乎成了不可能的奢望了,即便是想法都會被扼殺在萌芽了。如此一來考試成績肯定不會理想,即便是考取了大學那也會在全面發展上出現明顯的缺失和遺憾,再加上大學屬於半開放式的自我管理階段,很多長期受壓抑的孩子在突然得到釋放時難以把控自己,於是就出現了中國的大學生基本不去學習的渙散局面,玩成了其中最大的主題了。所以到了工作階段便出現專業知識短缺,精力投入不進去,承壓能力較弱,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成了最大的難題。

在解決孩子問題時,我拆析過數以千計的家庭背景,總結歸納是: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隱匿一個或n個問題家長,問題孩子一定是出自問題家庭。


攜手一遇


首先家長要說話算話,言出必行,答應小孩的事情要做到,言傳身教,父母是最好的榜樣!再次小孩如果說話不算話要好好溝通,跟小孩說明白說話不算話的後果,然後嚴格執行一次小孩說的話要算話的事,不能無理的慣著小孩,總之方法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