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危險了,支付寶“槓上”美團,阿里“變身之後”要“死磕”

最近支付寶換了身“衣服”以後,推出的各種生活服務,種種跡象表明這是要和美團“死磕到底”美團和阿里的對抗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先是回到外賣一線,餓了麼和美團真的是一對相愛相殺的“靈魂伴侶”。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餓了麼就找來阿里巴巴投資。迅速的佔領市場,兩家平臺在資源整合過程中迅速成長。並且不斷壯大。其實,在阿里收購了餓了麼以後。對美團的並沒有形成一個很大的打擊,反而使美團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本地生活的阿里並沒有特別的成功,反而被美團拉開了趨勢。

美團危險了,支付寶“槓上”美團,阿里“變身之後”要“死磕”

不久之前,支付寶的生活服務上線。口碑,餓了麼的融合,調整了新零售和生活服務等方方面面的服務。調整後,產品統一歸到一個大的團隊管理。

從支付寶內部來看,飛豬,餓了麼,大潤發,盒馬等這些本地生活服務,早就分散在各個業務線上,只是服務方式的不同,讓這些業務的融合看上起不是那麼簡單。

美團過去的幾年中,在外賣行業已經有了很大的基礎。美團也搶先奪取了20%的外賣份額。在外賣這一領域,餓了麼很難在反擊。

現在的支付寶連顏色都變了,不光是顏色變了。支付寶董事長孫權在3月10號就宣告支付寶就此轉型,向數字生活開發平臺發展。

美團危險了,支付寶“槓上”美團,阿里“變身之後”要“死磕”

在支付寶,淘寶,天貓,高德等多個流量都融合以後,本地生活平臺的用戶訪問量每天都有一個億的用戶。阿里還保證為未來一年的時間,對於口碑和餓了麼平臺商戶的佣金將只低於行業3至5個百分點的水平。這是要和美團硬碰硬嗎?

其實,美團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外賣用戶數量的增長和店鋪營收。營收主要是依靠提高商家的佣金,和降低騎手的費用。在美團逐漸佔領市場的情況下,外賣的佣金一直在上調:“從0到10在到15、15再到20、25”據說已經引起商家的極度不滿。美團一直以來都是強勢掌握著各種優質的商家資源以及活動。在這種完全自營的模式下,美團單單依靠著抽取佣金,VIP會員卡以及為商家提供的服務收費,就已經承擔了鉅額的財務回報。

在和美團的爭鬥中,支付寶的口號從“支付就用支付寶”變成了“生活好,支付寶”。升級後的支付寶既可以提升用戶活躍度,增加服務後帶來的消費頻次增多,還強化了生活服務的場景,支付寶的升級不管是不是奔著美團去的,也總歸要從一個工具轉變到服務的。這也是支付寶升級的必經之路。

美團危險了,支付寶“槓上”美團,阿里“變身之後”要“死磕”

疫情之下的餓了麼依然不可能超越美團,但是支付寶入了本地服務,對他們這場戰局無疑不是為餓了麼進行流量的帶入。開發本地生活服務的市場本就是又累成。又艱辛。而背靠這阿里這個大樹的餓了麼,會不會對當初的落敗,而對美團進行一系列的報復呢。其實不管怎麼樣,如果和美團再次打響補貼,或者是爭奪資源的戰役。這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是一件喜聞樂見的好事吧!

其實,這場戰役沒有什麼誰輸誰贏,作為商家都需要支付佣金和合作的費用。對於消費者來說用水都一樣。畢竟有競爭的市場對大家來說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