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在白門樓上為何聽從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

清山雅舍


曹操智商高過劉備。 其實對呂布這個三姓家奴有勇無謀的傢伙,早就有殺之後快之心。只不過做個順水人情罷了。殺人也要帶個人情。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覺得:

1.曹操不算是聽從只能說是建議 因為三姓家奴不是白叫的 曹操也害怕呂布背叛他 所以他就殺了呂布

2.殺呂布對劉備和曹操都是有利的 他們都害怕呂布與他們為敵 所以殺了他才是最好的選擇




絕圇影視


呂布在三國裡是公認的戰力第一,有萬夫不當之勇,劉關張三人才能勉強和呂布戰成一片。

不過,呂布的名聲卻不太好。呂布本姓呂,父早逝,後來拜丁原為義父。不過在丁原攻打董卓時,呂布卻將丁原殺死,又認董卓為義父。在董卓手底下沒多久,又因為貂蟬,將董卓殺死。被罵做“三姓家奴”,為人反覆無常,不忠不義。

曹操是個非常愛才的,尤其是像呂布這樣戰力無雙的人,但同時曹操也是個非常多疑的人,“夢中殺人”就是他的傑作。

曹操一直認為劉備是個較為仁義的人,對劉備的印象是寬厚待人,當然這是劉備的自我保護色。曹操認為現在連劉備這個厚道人都表示呂布不能相信,不能為我所用,怎麼辦,那就殺唄!


櫻花下飲茶


曹操當時對呂布,屬於可殺可不殺狀態

呂布勇武,曹操是親眼所見,當年虎牢關呂布一己之力力克群雄,換誰都想手下有這種猛將。

曹操這人自己武力一般,所以偏愛武將,我已經說過多次了,曹操手下,武將好混,文官難熬。他本人也可以算文武雙全的人。

呂布善變性格曹操心知肚明,他其實就是有點猶豫,一方面肯定呂布的武力,但另一方面也知道呂布的德行。

這就是一個古老話題了。對於人才的定位

一等人,有德有才

二等人,有德無才

三等人,有才無德

四等人,無德無才

無疑,呂布屬於第三等。如果說呂布就是一些其他毛病也就罷了,譬如貪財好色等等,但這廝一直野心龐大,誰當他主公誰倒黴。劉備收留他結果也被鳩佔鵲巢……實際上這裡就看出陳宮的謀略確實一般水準。呂布是莽夫,佔徐州必定是陳宮的主意,這個用腳趾頭都能猜到。當時那種情況,陳宮應該讓呂布把徐州讓回來,而不是取而代之。

這個事辦得特別餿。

呂布名聲不好,先殺丁原再殺董卓,我覺得當時除了他親兵,應該沒幾個良將願意投奔他,他聚攏的無非物以類聚,都是些三等四等

劉備的話只是幫曹操下了一個決心,其實也是,這呂布動不動就窩裡反,真用上了,不說其他曹將不滿意,要是有一天也被呂布背後捅一刀,曹操估計也得後悔死。所以藉著劉備的話,殺了也就殺了。

曹操這麼問,還有一層意思,含義是告訴天下人,你們看,我是沒打算殺呂布的,是玄德的意思,其實就是甩鍋,殺呂布用劉備來頂鍋。其實劉備想殺呂布也說得過去,畢竟呂布奪了他的徐州,這個理由說得過去


善良之子86


曹操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曹操之前就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說出了劉備在曹操眼中的位置。曹操心裡很明白,劉備將來是要跟曹操爭天下的,曹操想除掉劉備但是找不到一個藉口,正好借這件事情來試探下劉備的忠心,如果劉備建議留呂布一命,那麼明顯是在坑我曹某人,其心可見,可以此為由誅殺劉備。

當然呂布被殺還有其他原因:

第一點:最直接原因就是呂布這個人人品不好,張飛一直稱呂布為三姓家奴,為了貂蟬背叛董卓,後來又趁著劉備外出,直接接管了荊州,呂布只知道為自己謀福利,做事情不知道思慮,為了另外一個好的而害死曾經對他好的恩人,他的名聲令人擔憂!

第二,呂布也非常英勇善戰,手持方天畫戟橫掃天下,同時呂布又是一個練兵奇才,對打仗練兵很有方法,到時呂布很多部下都歸順了曹操,如果把呂布也收歸部下,那麼他和他原來的部下會不會再次舊情複合,本身剛收歸的部下就還沒有收復人心,現在又多了一個他們原來的老大,會不會讓他們合起夥來再次謀害我曹操,還是一個問題。這也是曹操擔心的原因。

第三,當時的局勢。袁術、袁紹、公孫瓚都有實力,雖然只有袁術的勢力越來越大,只有袁術會對曹操產生威脅,但是袁術照樣也很會用人,如果呂布被對方掠走,反而是對自己的傷害,但是該留還是該殺呢,想了想呂布的為人,想了想呂布的生平,唉,只能可惜了這位絕世大英雄了,面對生性這麼謹慎的曹操,本身我都有這麼多的敵人需要消滅,你還出來插一腳,讓我再費這麼多心。

總之,呂布必須死,詢問劉備,這就是曹操厲害的地方呀,自己心裡有數,再聽聽別人的意思,感覺合適就按那個人說的辦,建議的人肯定很開心,曹操也開心, 因為出事可以甩鍋了。



relover


呂布是三國時代最強的武將,他弓馬嫻熟,號稱“飛將”。在很多的戰場上,都能夠看到呂布的身影。他率領的騎兵是當時最精銳的騎兵,而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馬被人稱作“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稱雄一時。

但是,呂布此人雖然武力超群,但是聲譽極差。最主要的一點,他是被當時的人公認的見利忘義,輕於去就的人。他在剛開始是丁原的部下,後來被董卓引誘,就殺了丁原去投奔董卓。在董卓那裡,他受到董卓的器重重用,情同父子。可是就是因為和董卓的小妾有私情,就翻臉殺了董卓。

後來在關中戰敗後,他來到關東。先是投奔袁術,後又投奔袁紹,都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被陳宮推舉,襲取曹操的兗州,逐漸成為一路諸侯。他和曹操作戰失敗後去投奔徐州的劉備,不久就趁劉備出征襲取了徐州。

最後呂布在袁術、曹操和劉備這些勢力中來回爭鬥,最終被曹操和劉備一起包圍在下邳。最終,背信棄義的呂布眾叛親離,在白門樓被曹操擒獲。

呂布被擒後,為了活命對曹操百般乞憐。史書在當時是這樣記載這段歷史的: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於是縊殺布。

我們看這一段歷史,就感覺有幾個疑點。那就是,劉備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曹操和劉備是表面和睦,內心猜忌的關係。在處理呂布的問題上,為什麼曹操會聽取劉備的意見,他不怕上了劉備的當嗎?

其實,我們看這一段記載,就應該能夠看出來,如何處理呂布,曹操在事先已經有了打算。只是在最後實施的時候,他猶豫了。這是因為,呂布給他的誘惑太大了。

我們知道,曹操本身就是個愛才之人。他用人的標準就是唯才是舉。呂布的武力是當時最強的,尤其是他的騎兵更是天下無敵。如今呂布滿口討饒,要歸降於自己。這樣殺了他似乎十分可惜,這讓曹操感到遲疑。

曹操猶豫主要還是兩個原因,一是當時馬上要對袁紹作戰,正是用人之際,對呂布這樣的武將殺之可惜。如果能夠收為己用,肯定會大大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二是呂布口口聲聲投降,殺了他對自己的名聲會有一定的影響。

在這個時候,劉備看出了曹操的猶豫,於是他向曹操勸說,讓他汲取丁原和董卓的教訓,免得將來落得個丁原和董卓的下場。曹操同意了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

劉備和曹操互為死敵,他這次向曹操進言,實在讓人難以捉摸。如果他真的想害曹操,那麼他應該讓曹操收下呂布,然後再從中取事才對。為什麼要替曹操除了這個隱患呢?

這是因為,劉備已經看出了曹操的心意。曹操肯定要殺呂布,那種遲疑只是故作深沉。劉備如果不按照曹操的心意說話,反而會引起曹操的猜忌。因此,劉備選擇了進言殺了呂布。

這是因為,劉備曾經想將呂布收為己用,可是反而被呂布搶佔了基業。但是,劉備心裡知道,自己收服不了呂布,曹操可不一定收服不了。如果曹操收服了呂布,那曹操的勢力如虎添翼,更無法對敵了。所以,讓呂布去謀害曹操這一招是有風險的。

如果殺了呂布,就消除了一切風險。呂布一死,對大家都沒有影響。而且劉備在曹操那裡還得到了信任,兩全其美,劉備何樂而不為。

而曹操自己呢,他本意就是要殺呂布的。在聽到呂布的乞降後,曹操馬上在心裡開始了盤算。他在衡量留下呂布會出現哪些利弊。

留下呂布,曹操就多了一員大將,正如呂布所說,自己的騎兵在呂布率領下,肯定會戰鬥力大大提升,會對以後的戰爭有很好的作用。

可是,從弊端來看,留下呂布的好處也就僅此而已,而弊端則是一大堆。首先是呂布這個人狼子野心,兩面三刀。他不是屈居人下之人,在利害面前,他絲毫不講道義。留下呂布,以曹操多猜忌的性格,怎麼能夠放心?

第二,曹操馬上就要和袁紹交手。袁紹的勢力要遠強過自己,以呂布的性格,到那個時候,呂布再反叛自己,投奔袁紹。那麼曹操就成了養虎為患,自食其果了。

第三,自己手下收降了大批的呂布的將領和士卒。這些人中,有背叛呂布的,見到呂布被重用肯定會心裡不安。而那些同情呂布,被迫投降的人,會暗中擁戴呂布。這無異於曹操自己分裂自己的軍隊,得不償失。

曹操經過一番的考慮,已經下了殺呂布的決心。但是,他為了考驗劉備,故意給劉備說話的機會。當劉備說出呂布不能留的意見後,他就坡下驢,殺了呂布。

曹操用採納劉備的意見的形式殺了呂布,既向大家顯示了他愛才不忍的一面,又將罪過推給了劉備。果然,呂布臨死不抱怨曹操,反而謾罵劉備是無信之人。這樣一來,投降曹操的呂布軍隊,都會感恩曹操,不齒劉備。這樣,曹操也就達到目的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曹操真的是聽從劉備的意見才殺的呂布嗎?還是曹操有意引誘出劉備的殺呂布之心?

我來分析一下,曹操的性格多疑,是天下盡人皆知的,而呂布三姓家奴的名聲,也是名滿天下,所以曹操深知呂布雖好,卻不可留啊,但是都傳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曹丞相還是有點猶豫的。

必須得找一個非常想呂布死的人幫忙下決心啊,所以曹操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劉備,而曹操徵詢劉備的意見,有這樣四個目的

1,通過徵求別人意見,來彰顯自己禮賢下士的態度,好讓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能為操所用

2,讓劉備成為背鍋俠,既然對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已經表露完成,那就還得劉備保全丞相愛才的名聲,好讓天下人知道,我曹操是愛才的,想留下呂布重用的,可是劉使君要殺,而且提出一個讓丞相無法反駁的理由

3,讓曹操下定決心殺呂布,曹操知道呂布武功天下無敵,想用,可是丁原和董卓的事在前,想殺又捨不得,所以問下劉備吧

4,試探劉備,為什麼曹操要問劉備,因為他猜測劉備肯定也對呂布恨之入骨,只是因為劉備人馬不多,實力不允許,所以才對呂布一再忍讓,試問有哪個男人,能容忍自己的老窩被抄,妻兒老小被人囚禁

如果劉備也想殺呂布,那就說明劉備的大度,是裝的,也是一個城府極深的人,一般只有想做大事的人,才能諸般忍讓,這是曹操問劉備呂布殺不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庖丁丁


對於“曹操為何聽劉備的意見殺了呂布”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而這些原因,都有必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去一一分析。

白門樓事件

說起這個事件的背景,中間有著一連串的事件,我們需要耐心地梳理一下。起初,呂布在“連環計”事件中殺了義父董卓後,便與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火併爭權。結果,對方兵多,任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也是雙拳難敵四手,大敗而逃。先是北投袁紹,但是袁紹一看這人連殺兩任義父,嚇壞了,堅決不接納呂布。呂布沒辦法,只能又灰溜溜地南下在河內郡駐紮。河內郡離曹操的根據地兗州比較近,當時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陶謙,原因是陶謙的手下殺了曹操的父親。而陳宮和張邈抓住這個機會引呂布入兗州,起兵造反。老窩被端,曹操只能回頭反攻呂布,經過一番對戰,呂布又一次敗退,向東投靠徐州的劉備。此時陶謙已病逝,讓徐州牧於劉備,被劉備接納後,呂布又一次忘恩負義,將劉備擊敗,反客為主,佔據下邳。而一年多後,曹操在完成迎獻帝、擊袁術等大事後,再度發兵攻打徐州,欲滅呂布。結果,呂布節節敗退,最終被曹軍圍困在下邳。由於當時發生糧荒,曹操欲速戰速決,便採納郭嘉、荀攸的計策決了泗水、沂水,淹了下邳城,最終俘虜了呂布。

據《三國演義•第十九回》記載: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在白門樓上,呂布乞求投降,曹操便問劉備意見,結果劉備出言提醒曹操丁原和董卓的下場,那意思自然是呂布此人留不得。

不得不殺

前面說過,曹操之所以聽從劉備建議殺呂布有兩方面原因。而這兩個原因從上段的事件脈絡種不難發現。

一是因為呂布此人反覆無常太甚,毫無忠義之心,坑人無數。曹操當時正在為對抗袁紹做準備,需要將周邊的勢力都清除一遍,穩定後方。若是不殺呂布,一旦呂布再次起兵造反,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二是因為呂布畢竟是當時的有名人物,一方諸侯,若是隨意加害,曹操的容人之量可能會被人詬病,要知道當時一個主公的名望是招攬人才的重要法寶,只可強化不可毀傷。曹操算準劉備不願自己如虎添翼,順勢借劉備之口說出呂布該死的原因,這樣自己也不會因殺呂布而有什麼副作用。

其實,曹操並非是聽從了劉備的建議才會殺呂布,當時就算是劉備不那麼說,曹操出於第一個原因,也會殺了他。而這一切,都是呂布自己毫無底線地惡劣操作所導致的,怨不得別人。


三味翁童


大家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故事,比如認為華佗開顱是想要刺殺自己,於是把華佗殺了,實際上華佗根本沒想過害他。還有因為害怕有人謀害自己,殺了給自己蓋被子的近侍。所以,看似是曹操聽劉備的話殺了呂布,實際上是曹操自己不想讓呂布留下。先說呂布,呂布雖說是一員猛將,但有勇無謀,而且人品還不怎麼好,就像劉備說的那樣,“明公想想丁原、董卓就知道了。”什麼意思?呂布這個人,愛認乾爹,更愛殺乾爹,先是跟丁原,後來把丁原殺了,後是跟董卓,董卓也沒啥好下場,所以收了呂布,說不定哪天也把曹操殺了。之所以說曹操借劉備的手,是因為曹操知道呂布不能留,但呂布手下的將領還是可以歸順的。其他將領一看是劉備讓把呂布殺了的,只要對呂布有一點恩情都不會投靠到劉備的手下,而曹操則是不費吹灰之力,坐收漁翁之利,其實殺了呂布也是怕有後患,如果不殺的話,到時候呂布和劉備一聯合對曹操沒好處。總之,就算劉備說不殺呂布,曹操也會找其他藉口把呂布殺了的。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為


1呂布本身就不太讓人相信

先殺對他有恩的丁原

再殺董卓,雖然董卓該殺,但是他先認了義父,這就相當讓世人不齒

2曹操也沒有把握會收服呂布,害怕呂布背叛

3如果曹操不殺,難保不會投降其他敵對勢力,給對手增加實力

4如果不殺呂布,那他收服的降將就不會死心塌地的追隨他

5當時攻打呂布的時候也死傷了不少士兵,正好可以用呂布的死亡撫慰一下士兵,激勵一下士氣

所以就就坡下驢聽劉備的話殺了呂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