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一切都要從這張圖開始說起,塞爾維亞的故事。

塞爾維亞是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內陸國,總面積不到9萬平方公里(含科索沃),人口不到一千萬,只能算一個小國。然而塞爾維亞的歷史卻十分悠久,六千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後來希臘文明興起,塞爾維亞地區由於地理位置臨近,接受了不少希臘的薰陶,再後來羅馬崛起,這片區域又臣服於羅馬。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街頭

大概在公元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此地,漸漸成為當地的主要民族,而這個地方也因此得名塞爾維亞。前面說了,塞爾維亞的特點就是小國寡民,因而它的國家實力強不到哪裡去,因此此後一千年間這片區域先後被不同勢力佔領,誰來了都是爺,拜占庭帝國在的時候,塞爾維亞人受東羅馬人影響一塊信仰東正教;奧斯曼帝國崛起後,這片區域又被土耳其人吞併,相當一部分塞爾維亞人又改信伊斯蘭教。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小國想活下去太難了。

列強的棋子

轉機在19世紀悄然而至,1882年塞爾維亞人終於擊敗奧斯曼帝國,建立起塞爾維亞人自己的國家——塞爾維亞王國。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今日巴爾幹半島

塞爾維亞的獨立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嗎?當然沒這麼簡單,奧斯曼帝國當時雖然已經日落西山,但它的實力還遠不是塞爾維亞可以撼動的,實際上塞爾維亞能夠獨立,背後少不了奧斯曼帝國的老對手沙皇俄國的出力。巴爾幹半島位置重要,誰能夠拿下該地就能遏制半島兩側的亞得里亞海和黑海,制霸地中海東部,巴爾幹半島上人口以南斯拉夫人為主,身為東斯拉夫人的沙皇俄國自然將此地視作自己的後花園,欲吞併此地而後快,因而沙皇俄國十分積極,出錢出人出力,挑動此地區與奧斯曼帝國的矛盾,最好雙方幹一仗,俄國好從中得利。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奧斯曼帝國曾經獨霸巴爾幹半島

俄國的劇本雖然寫的好,但無奈想導這出戏的很多,英國、法國、奧匈帝國、德國這些帝國主義列強都想在此地分杯羹,尤其是這些國家深知俄國的險惡用心和貪得無厭的領土要求,當年奧斯曼帝國以巴爾幹半島為橋頭堡威脅了歐洲諸國好幾百年,如果現在讓俄國輕易吞併此地,無異於驅虎吞狼。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地方脫離奧斯曼帝國的掌控,但又不能落到俄國手裡,最好該地區不要形成什麼地區性大國,方便列強縱橫捭闔。

所以十九世紀末,巴爾幹地區民族運動風起雲湧,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羅馬尼亞人、黑山人等等,紛紛舉起了反抗奧斯曼帝國的旗幟,而在他們的身後則是英法俄德奧等列強的身影。不堪一擊的奧斯曼帝國無奈放棄對各國的控制,於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等一大批民族國家在巴爾幹半島建立起來。

塞爾維亞得以獨立建國,本以為這是塞爾維亞人掌控自己命運的開始,然而塞爾維亞想不到的是這只是他淪為列強棋子的第一步。前面說了列強對巴爾幹各民族的解放沒啥興趣,倒是對將勢力滲透進這一地區很有興趣,由於想吃這塊蛋糕的列強很多,因此維持該地區的均勢

就很重要。

20世紀初,在列強的攛掇下,爆發了兩次巴爾幹戰爭。第一次戰爭很簡單,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當時的奧斯曼帝國雖然被迫允許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家獨立,但依然保有巴爾幹半島相當大的領土。列強想借巴爾幹半島各國之手徹底驅逐奧斯曼帝國,而巴爾幹各國也想趁機擴大領土,雙方一拍即合。在絕對優勢面前,戰局一面倒,奧斯曼在歐洲僅存一小塊土地,幾乎退出歐洲。

然而好戲才剛剛開始,面對從奧斯曼嘴裡搶下來的肥肉,巴爾幹各國因為分贓不均而大打出手。保加利亞認為在擊敗奧斯曼帝國中,他出力最大,應該分到最多的土地,建立大保加利亞。列強並不希望巴爾幹出現一個地區性的大國,這不符合列強的利益,因此三國協約(俄英法)轉而挑動巴爾幹各國之間的關係,在當時的巴爾幹各國中塞爾維亞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跟保加利亞過過招的,因此列強極力挑動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開戰,並許諾戰勝之後,塞爾維亞可以擴充土地,塞爾維亞也有"大塞爾維亞"計劃,因此甘願被當槍使。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三國協約為了給塞爾維亞壯膽,還鼓動希臘、羅馬尼亞等國加入塞爾維亞陣營,而保加利亞自恃有奧匈帝國撐腰,狂到不行,不服就幹。1913年6月,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只是這一次保加利亞代替了奧斯曼帝國的位置,被胖揍了一頓,之前分到的土地吐出來不說,還損失了自己本來的一部分土地。而塞爾維亞雖然領土得到了擴展,但也只是有限的,並不像列強之前許諾的那麼美好,更主要的是塞爾維亞的舉動為自己招來了大敵。

大塞爾維亞之夢

奧匈帝國自從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控制權失敗後,就轉而向巴爾幹地區擴張,而塞爾維亞與奧匈帝國直接接壤,是奧匈帝國的第一個目標,本來扶持保加利亞是希望其做大,削弱塞爾維亞實力,方便日後吞併。但沒想到保加利亞這麼不爭氣,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擴張遭到阻礙,逼得奧匈帝國只好親自動手。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之後的局勢

奧匈帝國不比奧斯曼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空前壓力,奧匈帝國制定了周密的佔領塞爾維亞的計劃,並多次在奧塞邊境舉行軍事演習。面對奧匈帝國的步步緊逼,1914年6月28日,忍無可忍的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薩拉熱窩事件

"薩拉熱窩事件"徹底點燃了巴爾幹火藥桶,高齡84歲的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震怒之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塞爾維亞不能答應奧匈帝國苛刻的和平條件,那麼奧匈帝國將會向塞爾維亞宣戰。

而塞爾維亞唯一能做的就是請求三國協約的支持。支持當然要支持,英法俄一口答應絕對會保證塞爾維亞的安全。在協約國的壯膽下,塞爾維亞拒絕了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然而戰爭中塞爾維亞並沒有看到協約國的援軍,反而等到了同盟國的大軍,塞爾維亞全境被奧匈帝國佔領。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直到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才得以復國,並與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共同屬於南斯拉夫人)那共同組建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塞爾維亞在這個王國中處於主導地位,塞爾維亞的國王彼得一世出任新王國的第一任國王。看起來好像是協約國對塞爾維亞的嘉獎,但實際上塞爾維亞的擴大不過是協約國為了貫徹對奧匈帝國的肢解而已,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這些都是原來奧匈帝國的領土。

自這個新王國誕生之日起,列強便圍繞其展開政治攻勢。新王國應該實行什麼樣的體制,在當時有兩種意見,塞爾維亞的政治家認為應當遵循撒丁王國統一意大利、普魯士統一德國的先例,由塞爾維亞統一其他加盟國;而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地區更傾向於與各加盟國平等的聯邦制,列強在兩派之間遊走,不偏向任何一方,時而挑撥雙方的矛盾,總的來說就是不希望巴爾幹半島出現一個強大的國家。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亞歷山大一世

1929年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廢除憲法,建立獨裁統治,並將國名更改為——南斯拉夫王國,想要用強力手段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人的王國。然而很快亞歷山大一世即被暗殺,幼子彼得二世繼位,亞歷山大一世的堂弟保羅親王擔任攝政,各加盟國之間的矛盾事實上根本沒有解決。

隨著二戰的爆發,南斯拉夫王國陷入了撕裂,執政的保羅親王傾向軸心國一方,而國王彼得二世則在同盟國(主要是英國)的幫助下,推翻保羅親王。南斯拉夫實際上不再支持軸心國,但又怕如若遭到軸心國的侵略,英國將不能相助。故此,南斯拉夫只能無奈地在兩大陣營之間走鋼絲。這種兩邊曖昧的做法並不能令德國滿意,1941年4月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佔領其全境,國王彼得二世流亡海外。

之後南斯拉夫被軸心國所瓜分,匈牙利佔領南斯拉夫部分邊陲地區,保加利亞則分得了馬其頓及科索沃地區,斯洛文尼亞被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瓜分,黑山成為意大利保護國。剩下的地區則成立了克羅地亞獨立國和塞爾維亞救國政府,兩個傀儡政權。與一戰一樣,南斯拉夫終究沒能等到英法等列強的空頭援助。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自獨立後幾十年間,包括塞爾維亞在內的南斯拉夫人多次被列強利用,又一次次被無情拋棄,心灰意冷的南斯拉夫人終於意識到靠什麼都不如靠自己。二戰期間,南共領袖鐵托逐漸崛起,在他的率領下南斯拉夫以犧牲一百萬人(當時整個南斯拉夫人口為1400萬)為代價,成為了整個巴爾幹半島唯一一個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的國家。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塞爾維亞:我也叫南斯拉夫

戰後南斯拉夫重新獨立並廢除君主制,建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邦。由於是自己解放的自己,戰後南聯邦得以拜託蘇聯的控制。在強人鐵托的帶領下走上了一條介於東方集團和西方集團之間的路線,鐵托的種種政策被統稱作"鐵托主義"。1956年,鐵托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及埃及總統納賽爾共同發起第三世界的不結盟運動,一時間南斯拉夫在世界的聲望達到頂點。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鐵托與勃列日涅夫

儘管在鐵托的帶領下,南斯拉夫的經濟成長還相當突出,人民生活水平也較高。但曾經困擾過南斯拉夫王國的民族問題依然難住了新生的南聯邦,南斯拉夫政府從未成功解決過民族問題,鐵托(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混血)在世時尚能憑藉個人威望凝聚起國家,然而人壽終有盡時。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鐵托

1980年5月4日,88歲高齡的鐵托去世,南斯拉夫國內的各種矛盾一觸即發。在這種情況下,南斯拉夫將目光投向西方陣營,希望西方能夠出手援助南斯拉夫。而西方陣營對此開出的藥方則是,南斯拉夫的亂局來源於國內民族成分太複雜,要想解決根本矛盾,"民族自決"是最便捷的途徑,並承諾一旦各加盟國獨立後,西方各國將提供援助。

塞爾維亞別哭泣

對於西方陣營的提議,南斯拉夫各加盟國陷入激烈爭吵,塞爾維亞與黑山堅持一個統一的聯邦政府;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則要求民族自決,並希望施行資本主義;而波黑、馬其頓則表態不明,介於兩者之間。三方誰都不能說服誰,最終的結果就是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同時宣佈了獨立,而這成為了南斯拉夫內戰的導火線。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對於南斯拉夫的內戰,當時的歐共體(歐盟)前身力主調停,但在實際過程中,歐共體大肆譴責塞爾維亞一方維護統一的武力行動,偏向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一方。最終的結果是在歐共體的積極調停下,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相繼獨立。僅剩支持統一的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表示自己繼承南斯拉夫聯邦。

但好不容易拆散南斯拉夫的西歐各國是絕不會容許這件事的,先是宣佈"南斯拉夫聯邦已不復存在",再然後歐共體及其後的歐盟表示南聯盟壓根不能代表原來的南聯邦,1992年9月22日的聯合國大會上,南聯盟被聯合國逐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地位,但南聯盟卻沒能繼承南聯邦,歸根結底俄羅斯是一個大國有實力,而塞爾維亞與黑山組成的南聯盟並沒有這個實力,只是個二流小國。

隨後塞爾維亞境內的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為主)也想要獨立,對此北約表示十分贊同科索沃的決定,併為了科索沃對塞爾維亞展開軍事施壓,釀成轟動一時的"轟炸南聯盟"事件,在北約的強烈干涉下,南聯盟軍放棄其軍事行動,科索沃被轉交給北約管轄,科索沃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北約轟炸南聯盟

而這一切還沒遠結束,2003南聯盟年捨棄原名,改作"塞爾維亞和黑山",然而2006年黑山依然舉辦了獨立公投,獨立派以些微差距獲勝,黑山因而於2006年6月3日宣佈獨立。兩年後,科索沃亦宣佈獨立,塞爾維亞則表示永遠不會認同科索沃獨立,然而在西方的干涉下,塞爾維亞無法動武,只能宣佈未來將以談判的方式加以推翻,絕不會施以軍事行動。

而今日的塞爾維亞不要說在歐洲,就是在巴爾幹也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罷了。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塞爾維亞自獨立至今的經歷,就是一段被歐洲大國操縱的血淚史,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說"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紙童話",無他,這是塞爾維亞通過親身經歷所驗證的。

塞爾維亞別哭泣,歐洲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