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等投資8.07億美元,OYO“續命”

軟銀等投資8.07億美元,OYO“續命”

3月17日,印度媒體披露,OYO獲得一筆“續命”資金。軟銀願景基金旗下的SVF India Holdings和RA Hospitality Holdings兩大投資實體,為OYO母公司Oravel Stays注入了8.07億美元。

Oravel Stays以每股52643.22美元的溢價,向兩個實體發行總計15325股F輪強制性可轉換優先股(CCCPS)。其中,SVF India Holdings以5.07億美元的價格認購了9626股,RA Hospitality Holdings以3億美元認購5699股。配股後,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二者將分別持有OYO 46.42%和23.74%的股份。

OYO發言人向印度《經濟時報》確認以上信息。該發言人稱這筆資金將用於公司可持續增長、運營、管理培訓以及提升客戶體驗。

最近,OYO負面新聞纏身,相繼被傳出中國區大規模裁員、高管洗牌、酒店解約等消息。據Tech星球報道,OYO中國裁員比例高達80%,業務範圍從原先的11個大區縮減為7個,48個Hub(轄區中心)縮減為30個,並將眾多城市合併管理。

不少員工集結趕赴OYO中國上海總部討薪,他們舉著“OYO還我血汗錢”的白底A4紙聚集在大堂,其中還有不少被拖欠保底金額的酒店業主。

印度媒體指出,OYO正如二戰中戰敗的德國,面臨著艱難的“布爾格之戰”,發動最後的絕望反攻。

OYO的“布爾格之戰”

從估值來看,OYO是印度第二大創業公司,如果它出了問題,那將會對印度所有創業公司的融資產生震盪。

對OYO來說,去年非常不順,加盟酒店和顧客都對公司表達了不滿。其印度12000名員工中,近兩成遭到解僱。OYO其他國家的業務也面臨著裁員。

OYO還有一個致命問題——資金。OYO之所以能快速擴張,很大一部分要歸因於募集的資金,其中最主要的來自軟銀(持有OYO近50%的股份)。但是,在WeWork上市流產後,孫正義對被投企業的要求也變了。現在,OYO不得不放棄“不惜一切代價增長”的口號,轉而要走一條“可持續的盈利道路”。

OYO能可持續盈利嗎?答案在它的財報裡。

2月中旬,OYO公佈的2018-2019財年的財報數據(截止2019年3月底)顯示,其虧損速度超過營收增長速度。該財年OYO總營收為9.5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5倍;虧損3.3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4400萬美元相比增長了7倍。

軟銀等投資8.07億美元,OYO“續命”

圖:OYO 2019財年與2018財年數據對比,來源:The Ken

數據很悲觀。該財年OYO不僅虧損增長快於收入增長,虧損佔營收的比例也在擴大,從25% 增長到35%。在年報中,OYO進一步表示,總毛利率從10.7%降至7.1%。幾乎沒有盈利的跡象。

但公司的管理層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OYO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認為,公司業務在市場中可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首先是印度。印度既是OYO最大的市場,也是最成熟的市場。在印度,該公司聲稱,“正在追逐最佳毛利率,尋找盈利之路”。

其次是中國和東南亞等市場。OYO對這些市場進行了大量投資,雖然這些投資拖累了公司的財報表現,但現在也準備好為公司帶來營收和毛利率了。

最後,除上述地區以外的世界其他市場——例如美國和拉丁美洲市場。OYO進入這些市場不到一年,目前仍在建立業務。

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截至2019年3月的財年,OYO在印度收入總額為6.04億美元(佔總收入的64%),高於上一年的2.11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倍。其虧損由5000萬美元增至8400萬美元,漲幅較小。以收入百分比計算,印度地區佔總虧損的比率僅為14%,比上一年的24%有所減少。

前OYO印度首席執行官、現董事會成員阿迪亞·戈什(Aditya Ghosh)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區業務毛利率從上一財年的10.6%增至14.7%,“這展示了我們商業模式的實力。”

他的話可信嗎?

首先,公司存在跨部門、跨市場的費用配給問題。從會計角度看,為了呈現一個市場良好的業績,會將花費歸入其他細分市場的做法。一些大公司經常採取這樣的做法,為股東和公眾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

OYO在印度和世界各地擁有至少40家子公司。如果從印度營銷部門,或是人力資源和其他部門拿出1000萬美元,然後在另一家子公司中核算,並不是什麼難事。

財報中我們看到,2019財年,OYO在印度的營業收入達到了5.81億美元,毛利率為14.7%(毛利潤約為8800萬美元),這兩個數字都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但這些數字同時也具有誤導性。

2018年4月1日起,OYO改變了會計方法,將“可變現淨值”(代表商品總價值)計為營收。OYO開始將客房銷售收入計入毛利率,這種變化意味著,之前被看作“收入”的指標,現在被看作是“毛利潤”。

如果意識到這些變化,財報上的數字就不是那麼好看了。

OYO會放棄中國嗎

OYO在印度離真正盈利還很遠,儘管數字有所提高,但它不太可能向盈利方向邁進。

那OYO在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OYO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近75%的虧損來自中國市場。該公司聲稱,虧損是由於,為開拓新市場、前期準備和人力招聘進行了投資,而營收的下滑導致初期的投入損失更多。

但實際情況是, OYO 2017年11月才登陸中國,前期並沒有支出大筆費用。

根據公開數據,OYO中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有5萬多間客房加盟。2019年3月,阿迪亞·戈什(Aditya Ghosh)曾說:“印度和中國都是我們的本土市場,甚至中國的客房數量還超過了印度。”

在2018年8月的一次採訪中,李泰熙稱OYO已經是深圳排名第二大的連鎖酒店,深圳也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市場。他還說,OYO中國的業務獲得了大量資金,上線兩個月就實現了資產層面的盈利。

根據這些陳述,OYO中國的虧損是因為進入新市場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巧合的是,OYO在中國和日本等國際市場的系列負面消息,與在印度所面臨的投訴極為相似。比如,OYO未向加盟酒店兌現保底金額、客房條件不達標等。

目前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幾乎可以預見,OYO在中國的業務將會蒙受鉅額虧損。

因此,如果印度和國際市場都遠未能實現盈利,OYO註定會輸掉擴張之戰嗎?

也許還有一線希望。OYO最近8.07億美元的融資,亮明孫正義的態度。無論OYO目前是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創業公司,但它肯定是孫正義眼裡最重要的創業公司之一。願景基金也不能承擔第二家WeWork看的代價。

志象網,見證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