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中河、嶽都是指什麼,你怎麼看?

13009683350


《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中河、嶽都是指什麼,你怎麼看?

《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是南宋詩人陸游寫的詩。以此為題目的,共計兩首詩。

《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

其一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其二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答題中所提到:“河”和“嶽”都在《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其二》的詩中。

下面對《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其二》解析:

一、《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寫作背景:

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已被罷斥歸山陰故里,已有四年了,此時他已有六十八歲的年齡了。儘管詩人已是“食且不繼”,疾病纏身,但依舊心存天下,心存殺敵報國的雄心。

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初秋,署威正厲,悶熱的天氣如水在心中煎沸。加之流離之苦,家國之痛,使詩人不能安睡;天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解心中的國亂愁緒及燥熱的心頭。後寫下了這兩首詩作。

二、《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內容解析:

(一)“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句解析:

1.字意解釋:

①“三萬裡河”:指三萬里長的黃河(“河”即指黃河)。

②“五千仞嶽”:指有五仞高的華山(“嶽”指華山)。

③當時,黃河和華山都被金人佔領。

④“入”和“摩”二字表現出“黃河”和“華山”

不僅雄偉,而且虎虎生氣。

2.“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句意包含著:

①大好河山,陷於敵手,使人難以平靜,心頭感到無比憤慨。

②東入海的黃河,帶著憤怒之氣傾瀉而來;摩天的華山,昂然挺立,直刺蒼穹。

(二)“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句解析:

1.字意解釋:

①“盡”,含有無限酸辛。

②“淚盡”和“胡塵”作為敘事中的意象背景,使人感情愈加沉痛。

2.“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句意包含:

①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想回歸大宋國土)。

②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遺民苦盼宋王的軍隊的視線。

③遺民苦盼,年復一年。

三、《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其二》全詩譯文:

奔騰三萬裡的黃河向東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戳破青天、直衝雲霄。心懷故國的遺民淚水,在金人軍馬揚起的灰層中流盡;他們盼望(大宋)君王(收復河山的)北伐軍隊一年又一年。

四、《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中“河”和“嶽”分別是指:

1.河”:指黃河。

2.“嶽”:指華山。


沿流溯源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中國的詩歌並沒有確實的指,中國的詩歌主要是以朦朧唯美一種心境界,除非他是指名點姓送給誰誰誰的。

這首詩的河一般人都會以為指黃河,別忘了中國的詩詞的意境美,此河應是指所有的河向東奔去所有的河。這才一種大氣磅礴之感。光是指黃河的話,就少一種味道。

而且可以把這條河放到任何一條河上,可以給歷史上同樣心境的人一種震撼之感。給人一種橫跨千年對故國那種思念期盼上共同的震撼。

這是穿越時空,要是他指名點姓說是哪個地方,哪個時間段的話!這種震撼力就大大的減少。

同理嶽也是泛指山嶽,而不是具體指那一種山。在瞭解中國詩歌的時候,千萬不要有固定格式去套,講究是一種意境,用心去讀!


關注歷史詩歌的蓉兒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首詩作於宋光宗趙惇,紹熙三年,陸游已經六十八歲 退職住在鄉下。這時宋金和義已經50年了,南宋每年給金國輸送大量財物,買來暫時的安寧,過著苟且偷安的生活,把淮河以北廣大地區的人民忘得一乾二淨了。詩人出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淪陷區人民的同情,對南宋朝廷的投降活動的憤慨,以沉痛的心情,磅礴的氣勢,寫下了這一感情深厚,筆力雄健的詩。

詩人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寫出了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祖國山河是這樣英氣挺拔,幾千年來祖祖輩輩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面,怎能讓他淪陷在異族之手,這樣雄偉而美好的山河竟被敵人侵佔,又是多麼可悲憤的事情!

錢鍾書先生根據陸游的詩"哀北","寒夜歌","北望","太息"第二,"秋懷"等詩中,陸游傷懷古代產生於黃河,華山地區的"名將相","名臣"。再參照唐人張孜的斷句:"華山秀作英雄骨,黃河瀉出縱橫才"。認為此處的"河"指黃河,此處的"嶽"指華山。

黃河全長一萬多華里,說三萬裡是藝術誇張。古代以八尺為一仭,五千仞算起來為四萬尺。也是對華山的誇張。詩人用誇張的語言對祖國山河進行讚美,在於喚起人們對這樣的長河貫地,巨嶽撐天的壯麗疆域的熱愛。激勵人們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為收復失地而奮鬥。





木山文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本首七絕有兩首,第一首是第二首的序曲,您的問題來自第二首,也就是表達作者主題思想的這一首。原文引用如下: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 宋·陸游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1、這首詩以“望”字為詩眼,以雄渾,蒼茫的筆觸,表達出他急切盼望收復失地,國家早日統一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詩中的“河”指黃河,“嶽”指西嶽華山。

2、從詩中我們可以知道,“胡人”(指金人)佔領我國廣大的中原地區已經很多年了,很多子民流離失所,遠離家鄉,都在盼望能早日回到故鄉。而黃河,華山都在我國中原地區。

3、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代表著生生不息的華夏子孫;華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我國“五嶽”之一,地位也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指我國的廣大地區。所以,作者在這裡,用“黃河”和“華山”代指失地,也無可厚非。

淺析與此,希望能幫到您!


登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首詩作者是陸游,早晨起得早,天還未亮,就推開籬門走出去散步或者鍛鍊。收復中原是陸游畢生的願望,這個願望無比強烈,以至於在臨終作《示兒》還是在想著這件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這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時候,陸游的這種願望也是一樣,充滿了惆悵與感慨!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從整體詩意來看,第一句,第二句不是簡單的寫景,而是整首詩的一個鋪墊,一個環境和氛圍的鋪墊。“三萬裡河”代表黃河,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當時落入敵手。母親河都落入敵手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母親河的歷史厚重超過任何土地。五千仞嶽肯定是指落入敵手的嶽,那就是華山了。第三四句寫留在金國統治下的北宋百姓的痛苦,一方面是體恤百姓,一方面是借百姓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大橘子侃古詩


"中河"指黃河,代表哺育中華民的母親。"嶽都",可以說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還有中嶽嵩山。"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作品,表達愛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當時南宋年代有點亂,希望收復中原統一,表達的愛國情懷。


小順子BB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陸游的這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氣勢雄渾、意境深遠。

在這首詩中“河”,是指黃河,“嶽”,個人傾向於是指華山。詩人寫這首詩時,中原已經被金人侵佔了六十多年,而當時的南宋朝廷卻昏庸無能、偏安一隅,每日醉生夢死直把杭州做汴州。留在北方的遺民一年又一年的在痛苦中盼望著,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再失望……,年年如是。

對於此詩中的“河”指母親河黃河歷來都是沒有異議的。而對於“嶽”的具體所指一般有三種爭議。

第一種說法“嶽”指華山。

華山當時處於被金人侵佔的土地上,詩人其他詩詞中偏向於以華山代嶽,《宋史·陸游傳》中也有類似代指。

第二種說法“嶽”統指五嶽大山中的北方四嶽。

北方四嶽大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當時均為金人所佔。

第三種說法“嶽”指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

泰山為五嶽之首,歷代帝王封禪之地,和西嶽華山共指中原。

其實無論所指哪座山,在詩人的心中都是指淪為失地的中原地帶,字裡行間寫滿了詩人的愛國情懷。三萬裡河,五千仞嶽,氣勢磅礴,一河一山便勾畫出祖國的壯麗河山。後兩句急轉直下,轉而表述出在金人鐵蹄下生活的,原宋朝百姓的疾苦與期盼。淚盡,也要有期望!即使一個花甲過去,中原的百姓仍盼望著南宋的王師把失地收回,重整舊山河。詩人寫的是遺民,實質是寫自己對朝廷的失望和不甘,“南望”即“北眺”,詩人的愛國之情和對南宋朝廷的批判之情,躍然紙上。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生從戎,至死不渝!致敬陸放翁!



蘋果樹的春天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裡面的河指得是黃河。嶽指得是西嶽華山。這首詩表達作者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南宋時期,金兵佔領了中原地區,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雖在鄉下但卻惦念中原人民,嚮往中原的大好河山,盼望宋朝能夠涼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溪雨細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1.“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計算長度的一種單位,八尺為一仞(一作七尺)。

2.嶽:指西嶽華山。嶽:指北方泰、恆、嵩、華諸山,一說指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

3.河:指黃河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一年。


珺福茶道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裡的河,嶽應非確指某一條河和某一座山,而是失去的國土。

即是還我河山中的河與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