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對英國的攻擊


德國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攻擊,即丘吉爾所說的“不列顛空戰”,於1940年8月13日開始。然而,早在6月30日,戈林就發佈了“德國空軍對英作戰總指示”,明確指出德國空軍的主要目標就是摧毀英國皇家空軍、空軍機場及其支撐產業。7月11日,帝國元帥戈林宣佈,德國將對英吉利海峽內的船隻進行攻擊。然而,當德軍轟炸機試圖截擊英國的護航船隊時,遭到了皇家空軍的攻擊,此前戰無不勝的“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此時顯得特別脆弱,威風掃地。6、7月份,德國空軍不斷從法國、比利時、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機場起飛,對英國發動小規模的襲擊。這些行動為皇家空軍提供了在8、9月份的大規模進攻來臨之前檢驗其防禦措施的機會。這一點不久就清楚地顯現出來,雖然德國空軍飛機數量多,但皇家空軍在某些方面佔有明顯優勢。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梅塞施米特”Bf109型戰鬥機作戰半徑太小,德國空軍對英國的日間轟炸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沒有戰鬥機護航,轟炸機的航程雖然可以抵達英國大部分地區,但是仍將受到英國戰鬥機的攻擊,損失勢必非常慘重。由於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小,德國護航轟炸行動只能侷限於英格蘭南部和東南部。


為了對英作戰,德國集結了1260架中型轟炸機、約320架俯衝轟炸機、800架單引擎和280架雙引擎戰鬥機以及數百架偵察機。德軍空軍分為3個航空隊,由艾伯特·凱塞林元帥指揮的第2航空隊在法國東部和低地國家部署,由胡戈·施佩勒元帥指揮的第3航空隊部署於法國西部,而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大將指揮的第5航空隊則部署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將飛越北海對英國發起攻擊。


為對付德國空軍的進攻,英國相應成立了戰鬥機司令部,由空軍上將休·道丁任總指揮。英國各主要地區均部署一個戰鬥機航空隊負責提供保護。第10航空隊守護西南地區;由基思·帕克空軍少將指揮的第11航空隊負責守護東南地區,離敵軍最近;由特拉福德·利-馬洛裡空軍少將指揮的第12航空隊部署於東英格蘭和中英格蘭地區;第13航空隊負責北部和蘇格蘭地區。戰鬥機司令部在主戰區內共有900架戰鬥機,其中道丁上將可以直接指揮作戰的為600架。


英國本土成帶狀分佈的防空雷達網為皇家空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雖然該雷達網建成僅5年時間,但能探測到位於法國北部縱深的高空飛行飛機。低空飛行的入侵者可在35千米內探測到,相當於多佛海峽的寬度。先進的地面控制系統為英國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資源創造了條件。有了雷達的預警信息,分區控制檯就能夠指揮並引導戰鬥機提前起飛,在德國空軍飛機抵達目標之前對其實施攔截。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英國首相丘吉爾正在視察英國海岸防禦情況。由於英軍的重型裝備和火炮都丟在了法國,能否抗擊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很讓人懷疑。幸運的是,無論德國空軍還是德國海軍,都無法突破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的阻擊,無法將侵略軍運送到海峽對岸。


戰爭發動機


在德國空軍“梅塞施米特”Bf109型戰鬥機中,有一種性能優異的單座戰鬥機。該型戰鬥機速度極快且靈活,有很好的爬升和俯衝性能,其唯一的缺陷就是航程短,這就使它不能擔負英格蘭東南部的護航任務。即使是飛行到倫敦上空,其空中作戰時間也僅有幾分鐘,否則將沒有足夠的時間返回基地。“梅塞施米特”Bf110型戰鬥機體積大,速度快,航程也比Bf109型遠,機身上配備武器也很強大,包括4挺機槍和2門20毫米口徑的加農炮。但是,該型戰鬥機無法對抗英軍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的“颶風”和“噴火”式戰鬥機。“容克”Ju87“斯圖卡”式飛機是西班牙內戰、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中的大贏家,可謂聲名顯赫。然而,在與高性能的戰鬥機的較量中,它卻不堪一擊。它飛行速度慢,機身笨重,多次被英國皇家空軍擊落。


根據計劃,德軍轟炸機航空隊是實施空襲戰的主力。而這一次它卻無法完成任務。在以往的戰術行動中,德國空軍轟炸機聯隊可以說是鋒芒畢露。在這些行動中,德軍通過空襲使敵軍機場受到壓制,隨後以地面部隊佔領這些機場。然而,轟炸機部隊並不適宜對遠距離的工業中心實施戰略轟炸。在戰前,德軍“道尼爾”Do17和“海因克爾”He111型轟炸機一直被認為是速度極快的飛機,但在面對英軍單座戰鬥機的堅決反擊時,它們顯得非常脆弱。德軍最新引入的“容克”Ju88型作戰飛機,性能雖然相當不錯,但也同樣無法與英國的“噴火”式戰鬥機相提並論。


在英國這一邊,皇家空軍作戰的主力機種是“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兩種飛機都裝備有8挺7.7毫米“勃朗寧”機槍。雖然“颶風”式飛機在現役中佔有多數,但相比而言,“噴火”式飛機的性能更加突出——其直接的反映就是在戰鬥中皇家空軍損失的飛機大部分都是“颶風”式戰鬥機。因此,作戰中,英軍主要以速度較快的“噴火”式戰鬥機來對付德軍的Bf109型護航機,而以速度稍慢但同樣靈活的“颶風”式戰鬥機攻擊德軍的轟炸機。


由於英國皇家空軍是在本土上空作戰,因此,飛機被擊中但倖存下來且未受重傷的英軍飛行員可以在24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內重新駕機參戰。而被擊落的德國空軍飛行員則被直接送進了戰俘營。針對那些降落在英吉利海峽內的飛行員,雙方分別從英國本土及德佔法國領土派出高速汽艇和水上飛機,展開了救援與反救援的競賽。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在希特勒取消了對英國的入侵計劃之後,英國陸軍得以開始集中精力重新裝備和訓練,以備將來重返歐洲大陸。圖中的這些步兵正乘坐裝備“布倫”式輕機槍的半履帶式小型裝甲車進行全天候防毒氣演習。


7月19日,希特勒在德國國會發表了對英演說,即所謂的“最後一次理性的呼籲”。他說:“如果我們一定要堅持戰爭,戰爭必將以交戰一方的徹底毀滅而結束。也許,丘吉爾先生認為毀滅的將是德國,而我知道它將是英格蘭。”由於希特勒的這次“和平呼籲”沒有得到英國政府的積極回應,德軍下達了於8月12日——即“鷹日”——對英國皇家空軍發起大規模空襲的命令。


戰鬥開始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不列顛空戰”的失敗迫使德國空軍將轟炸行動改在夜間進行。由於夜間受到戰鬥機的威脅減少,德軍轟炸機可以從法國、荷蘭、丹麥及挪威的機場起飛對英國進行襲擊。


位於懷特島文特諾的重要雷達站是德國的攻擊目標之一,它遭德軍襲擊並失去了戰鬥力。8月13日,天氣狀況很糟糕,德軍原計劃的大規模空襲取消,只有部分空軍中隊升空活動。直到15日,德國空軍3支航空隊才同時發起攻擊,當天下午對英空襲的飛機達2000架次。


第5航空隊由丹麥的奧爾堡和挪威的斯塔萬格起飛了169架轟炸機,對蘇格蘭和英格蘭東北部地區進行轟炸。由於此次行動的距離超出了單座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德軍以雙引擎的“梅塞施米特”式Bf110型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然而,Bf110戰鬥機並不是“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的對手,無法完成護航任務。在英軍第12和第13航空隊的攻擊下,德軍轟炸機損失慘重,16架轟炸機和7架Bf110戰鬥機被擊落。由於沒有足夠的戰鬥機護航,德國空軍第5航空隊此後很少再參加“不列顛空戰”。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在“不列顛空戰”後期,由於無法與英國單座戰鬥機相抗衡,德軍“梅塞施米特”Bf110型戰鬥機常被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然而,到了大戰後期,德軍終於發現了適合該型戰鬥機的任務,即作為夜間戰鬥機使用。


8月15日整個下午,德國空軍第2、第3航空隊的100架和150架飛機一直在不停地穿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進行襲擊。如果說德國空軍飛行員不知道他們正處於激烈戰鬥的話,那麼“黑色星期四”事件使他們相信了這一點。當天,英國損失了34架戰鬥機,而德國損失了75架。在整個空戰中,英國皇家空軍和納粹空軍都過高地估計了各自的勝利——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空中混戰中,如果兩名飛行員同時擊中一架飛機,則他們可能都會聲稱“擊落”敵機一架。巨大的敵軍傷亡數字無疑會鼓舞士氣,但不是制訂合理計劃的基礎。


同樣地,對機場的轟炸效果——這從航空照片上看是非常壯觀的,也常常被表面化了。德國空軍計劃者們接受了這些情報,卻認為皇家空軍實際遭受的損失更大。德國相信,皇家空軍在前線的戰鬥機僅剩下300架,因此,德國空軍指揮官們決定傾盡全力,一舉摧毀英國戰鬥機航空隊。


德軍以少量轟炸機群飛往英國,企圖以此為誘餌,誘使皇家空軍戰鬥機攻擊。伴隨著整個夏季“噴火”式、“颶風”式和Bf109型戰鬥機的空中角逐,更多的轟炸機乘機對美仁山、霍爾徹奇、北維爾德及西莫靈等重要機場進行了打擊。皇家空軍的損失開始攀升。然而,就在德軍即將實現其作戰目標時,德軍卻將攻擊目標轉向了英國城市。


大規模空襲


德國空軍為什麼突然放鬆了對英國皇家空軍的壓力至今仍無定論。也許是因為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皇家空軍的主力已經被消滅。另外一種說法是,8月25日皇家空軍對柏林的空襲——在時間上正好是蘇聯外交部部長莫洛托夫到訪的時候——激怒了希特勒,促使希特勒做出了報復性的決定。


其實皇家空軍此次空襲本身只不過是對德國空軍一架迷途轟炸機的報復性反應,這架德軍轟炸機誤將炸彈投在了倫敦東區。然而,對柏林的空襲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戰爭期間,皇家空軍一直在對德國進行著小規模的空襲。最大的一次是在1940年11月8日,英軍派出了169架雙引擎轟炸機對柏林實施轟炸,結果損失21架。從軍事的角度看,英國的空襲沒有任何效果。以當時的技術在夜間擊中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11月份的這次空襲僅炸死11人。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皇家空軍是英國能夠回擊德國的唯一手段。由於最初進行的日間轟炸遭受了沉重打擊,皇家空軍被迫改為夜間飛行。英軍進行了無數次小規模的轟炸行動,精確度都非常低。


不管是因為何種原因,德國對英國城市的空襲於9月7日開始,首先是在當天日間對倫敦進行了轟炸。這次空襲中,德軍派出了300架轟炸機、600架護航戰鬥機,行動相當成功,整個倫敦碼頭一片火海。


9月15日,德國空軍沒有實施其慣用的旨在迷惑英軍雷達和地面指揮系統的干擾性攻擊——可能是認為皇家空軍已經沒有戰鬥力了。然而,皇家空軍卻嚴陣以待。


暫停對軍用機場的直接攻擊給了駐守南部的皇家空軍補充戰鬥機實力的機會。對倫敦的空襲特別為第11航空隊的戰鬥機升空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使帕克將軍可以採取雙中隊聯合行動戰術,而利-馬洛裡將軍的第12航空隊甚至組建了更大規模的飛行編隊。9月15日,德國空軍遭遇了大批英軍戰鬥機的攔截,至當日結束時,德軍損失了60架飛機。自9月7日以來德國空軍損失的飛機總量為175架,而所有這些飛機都是被德軍認為已經被擊敗的皇家空軍擊落的。兩天後,隨著希特勒將目光轉向了蘇聯,“海獅”行動被無限期推遲。


德國空軍開始轉入夜間攻擊,只要氣象條件允許,最多時甚至出動400多架轟炸機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這種空中攻擊行動一直持續到11月中旬。與戰前有關空襲理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種被英國民眾稱為“閃電戰”的空中攻擊,並沒有在英國普通民眾中間造成恐慌,更沒有摧毀這個國家的鬥志。進入深冬以後,這種攻擊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暫停,但在進入新年之後重新恢復。在持續至5月底的進攻中,德國空軍轟炸機還對利物浦、伯明翰、普利茅斯和佈列斯托爾等城市進行了空襲。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 在德國空軍的“閃電戰”中,一些死難者正被人們竭力地從廢墟中拖出來。德軍攻擊居民區是為了削弱平民們的抵抗意志,結果卻提高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促使他們決心為贏得戰爭的勝利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激烈化


1941年2月19日—5月12日,德國空軍加強了對倫敦和海峽港口城市的攻擊。在有些空襲中,德軍投入的轟炸機高達700架次,同時還伴有單座戰鬥轟炸機。這些飛機在穿越海峽時採用低空快速飛行,以避開英軍雷達的搜索。


在某種程度上,轟炸行動的加強是對德軍東部軍事部署的一個掩護:至5月21日,德國空軍90%的兵力已經轉移到了德國的東部、波蘭境內的佔領區及東普魯士地區,做好了進攻蘇聯的準備。


在1940—1941年對英國的空襲中,德國空軍共投放了49359噸炸藥和燃燒彈。空襲以地面目標為主,造成了4萬人死亡,8.6萬人受傷,200萬座房屋被毀,其中60%在倫敦。確切的空中損失仍未有定論,但最接近的估計是德國空軍在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損失飛機1294架,英國損失788架。在夜間空襲中,德國空軍又損失了600架轟炸機,其中許多是由於天氣不好導致的飛行事故。到了1941年,皇家空軍擁有了裝備雷達設備的雙引擎夜間戰鬥機,再加上雷達控制探照燈和地面防空炮火的支援,即使是在夜間,也是德軍強有力的對手。


(全文改編、摘錄自《第三帝國的興亡》一書)


END


元首為什麼沒能打下英國

《第三帝國的興亡》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部全新的納粹德國興亡史

一本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簡史


本書是一部以納粹德國的興起和滅亡為主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全史。全書配以近百張四色高清的軍事形勢和戰場態勢地圖,附以珍貴歷史照片,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納粹軍隊征服歐洲和北非的過程,也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轉化,從北非決戰,大西洋海戰,盟軍進攻意大利,蘇軍反攻,直至納粹德國的滅亡,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曲折艱難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