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導語:晚唐時期,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擅長寫作諷刺小品文的作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皮日休、陸龜蒙和羅隱。他們的詩文都具有同樣的特點:憤世嫉俗。不僅在詩文創作上具有相同點,他們都歌頌隱居生活。

晚唐時期,唐詩已經進入了衰弱期,很少有優秀的詩人出現。在唐詩衰落的情況之下,散文重新煥發了生機,其中小品文取得的成就最高的。而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就是上面說到的三位詩人。他們的小品文雖然歌頌隱逸,但是從文章中仍然能夠看出來他們對於時事的關注,對於社會的反抗。

皮日休的詩文創作

皮日休推崇儒教,並且信奉儒家君輕民貴、仁政愛民的思想,對孔子、孟子還有韓愈十分的傾慕。他主張散文的創作不能空談事情,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散文創作方面,他推崇孟子、韓愈等人的散文主張,在詩歌創作方面,則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主張。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白居易

皮日休在中進士之前的詩歌,在藝術和思想兩個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可是後期的散文多是酬唱詩和閒適詩,對於現實的反映不及前期強烈,成就也沒有前期的詩歌高。

皮日休的詩歌代表作是《七愛詩》。這首詩歌頌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政治才能,借古人反映他自己的政治抱負;還表現了他的生活情趣與文學愛好等內容。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皮日休

代表作還有《正樂府十篇》,他在詩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具有鋒芒畢露的特點。這些詩有的揭露了官吏對於農民的剝削,有的揭露了連年戰亂導致飢寒遍野的慘狀,詩中描寫的悲慘景象比白居易的詩歌更要觸目驚心。皮日休也創作了很多的詠史詩,但是他的目的並不是詠史,而是借古傷今。

皮日休後期居住在吳中,生活比較閒適,受到環境的影響,這個時期他的詩歌也多是吟風頌月之作,內容比較狹窄,文學價值也不高。

皮日休的詩歌具有極強的現實性,這是對於白居易詩歌風格的繼承,在藝術技巧方面,皮日休也學習了白居易的創作。如將敘事和議論相結合,詩歌具有樸質平易的特點,主題比較單一。

皮日休還有一部分詩歌是模仿的韓愈的創作,這部分詩歌喜歡使用鋪敘的手法,擅長議論,使得詩歌具有奇險偏僻的特點,代表作是《太湖詩十二首》。這些詩歌都只在模仿,而沒有創新,所以取得的成就是極為有限的。

與此相對應的是,皮日休的小品文則取得了極高的文學成就,代表作是《鹿門隱書》等。《鹿門隱書》揭露了暴君的行為,由此導致失去了民心。他還以孟子的言論出發,論述了人民反抗暴君統治的合理性,具有尖銳犀利的風格,在歷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他不僅批判暴君的殘酷統治,還批判了官吏的貪汙行為,在《鹿門隱書》中他就揭露了官吏對於人民的剝削行為,他還諷刺了當時存在的醜陋風俗。在《鹿門隱書》中也存在著一些維護封建統治思想的弊端。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皮日休

皮日休的小品文敢於直面現實,並揭露了問題的本質,具有尖銳犀利的特點。他十分推崇賈誼的文章,因此他的小品文也具有慷慨激昂的特點。他還推崇韓愈、柳宗元的散文,如《十原》,具有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特點。

陸龜蒙的詩文創作

陸龜蒙與皮日休的關係較好,並一起參加了唱和活動,在詩文創作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後世文人又將他們稱之為皮陸。

他的《村夜二篇》揭露了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尖銳的階級對立,他對百姓的辛苦勞作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而對於那些坐享其成的富豪以及他們的驕奢淫逸生活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陸龜蒙

陸龜蒙的詩文還表現出了對於民生疾苦的關注,如《刈獲》就描寫了在乾旱時節,百姓們流離失所的場景。《築城詞》就揭露了統治者只知道奴役百姓還有將軍不在乎百姓的死活的行為。

陸龜蒙也創作了很多詠史詩,他的詠史詩喜歡使用標新立異的議論,但是這些議論都見解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他在《吳宮懷古》中就指出,吳國之所以滅亡不全是西施的原因,更多的是吳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西施

陸龜蒙長期都處於隱居生活,他隱居的地方山川景物都十分的優美,環境也影響了他的詩文創作,因此他的詩文也大都具有清新明麗的特色。如陸龜蒙的代表作《白蓮》,他在詩中歌頌了白蓮的素雅高潔,還有《自遣詩三十首》也寫出了江南風光的清麗。

陸龜蒙散文的成就要高於詩歌,他的散文多收錄在散文集《笠澤叢書》中,他的散文不僅形式多樣,內容也十分的豐富。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陸龜蒙

陸龜蒙雖然大部分都在隱居,可這並不代表他就不關心時事了。他的《野廟碑》和《記稻鼠》將統治者比喻為鬼神和田鼠,揭露了他們的貪婪和虛偽。他對於貪官的揭露是十分犀利的。

他還在《送小雞樵人序》中,借樵人之口揭露了日益嚴重的賦稅,還有《禽暴》,他在文中要求統治者對百姓的遭遇負責。陸龜蒙的論說文具有取材新的特點。朱袞稱讚他的詩文深刻精警,剖析深刻

羅隱的詩文創作

羅隱出生在亂世,他參加了很多次科舉考試,可是都沒有中進士。他的性格比較驕傲,坎坷的人生使得他的詩文具有極強的諷刺性。

羅隱的詩歌大部分都是在宣洩懷才不遇的憤懣,如《江邊有寄》,這首詩使用的反語的手法,使得不平之情更加的強烈。又如《岸草》,借用岸草為喻體,道盡了世態炎涼。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羅隱

羅隱不僅揭露了統治者的行為,還對當時的科舉制度進行了批判,他認為文人們參加科舉考試,不論成績與結果如何,只要惹怒了帝王,就算考中了進士,仍然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這樣的認識在當時的極為難得的。

羅隱的詩文也表現出了對於時事的關注,他在詩歌中,對當時的朝廷腐敗、黃巢起義等時事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描寫,雖然這些描寫都沒有擺脫士大夫的立場,但是仍然能看出他對於國家社會的關心。

羅隱也創作了很多的詠史詩,這些詠史詩多是感慨人生無常。如《籌筆驛》在歌頌諸葛亮的才能和功績之時,也譴責了劉禪斷送了蜀國的基業。羅隱創作這些詠史詩的目的在於借古諷今,將現實與歷史進行了對比。

他的《西施》也突破了傳統的女人是禍水的觀念,將吳國滅亡的原因歸結到了帝王驕奢淫逸身上。他的《帝幸蜀》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他認為盛唐由盛轉衰的原因並不在在楊玉環的身上。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楊玉環

他寫這些詩歌的目的並不完全在於替西施、楊玉環翻案,而是在於引導人們去探索國家滅亡的真正原因。他認為統治者不任用賢才,官員們只知道享樂而不去解決國家社會的問題與矛盾,這些才是導致國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與此相對應的就是羅隱的詠物詩,他創作詠物詩的目的並不在於描述事物,而在於借物言志或者是寄託他的諷刺之情。如他的《金錢花》就揭露了富豪掠奪貪婪的行為,而《雪》也揭露了長安百姓顆粒無收的慘狀。羅隱的這些詩歌都情感深沉,語言冷峻。

羅隱詩歌最顯著的特點是感情激憤、幽默諷刺。他擅長於將憤世嫉俗的感情轉變為幽默的語言,他的諷刺又以犀利辛辣為特色,這信手拈來的本領使得處處都是精妙的諷刺。羅隱的諷刺還善於在平常事件中見幽默,形成了寓莊於諧的特點。

羅隱最擅長的是七言律詩,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指出,羅隱的七言律詩最能體現他的詩歌風格和淵源的學識。晚唐時期的唐詩已經走向了衰落,詩風也趨向與魏晉時期的纖弱,而羅隱的詩歌卻仍舊保留了冷峻的風骨,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

羅隱的詩歌還具有另一個特色,那就是平易通俗,雖然也造成他的語言有時候過於粗俗,但是大多時候都比較的自然生動,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羅隱的散文諷刺了統治者竊取百姓成果的行為,他認為如劉邦等人起義其實並不是想要幫助百姓,只是羨慕帝王奢侈的生活。他又將暴君比喻為虎豹,指出只要討伐暴君,才能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羅隱

羅隱的散文還揭露了宦官專政的問題,代表作是《伊尹有言》;還有的散文揭露了朝廷大臣腐敗的風氣,如《越婦言》就揭露了朱買臣做官前後的變化。還有的散文發現了賢臣得不到重用的怨憤。

羅隱小品文最大的特點在於善於諷刺,這個特點和他的詩歌比較相似。但與詩歌相比,他的散文還具有構思巧妙、議論新奇的特點。

結語: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指出,晚唐時期,唐詩已經走向了衰落,而皮日休和陸龜蒙的小品文,還有羅隱的《讒書》卻表現出了極強的反抗意識,是晚唐時期最為璀璨的文人。

晚唐時期的文學:唐詩的衰落與散文的崛起

魯迅

他們三人的散文取得的成就都要比詩歌更高,因為唐詩在盛唐與中唐時期走向了繁榮,晚唐時期的文人只在於模仿前人的創作,而沒有進行創新。而他們創作的小品文在內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一定的開創性。

參考書籍: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