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風起雲湧時、奮力求生存。

——宮崎駿《起風了》

《起風了》是宮崎駿耗時五年的封筆作。該片從立項到上映一直備受爭議,一是因為主角是二戰時零式戰機的設計者,很多觀眾質疑影片過度美化戰爭,或是為戰爭工具設計者開脫;二是主角的人物設定不討喜,有些觀眾甚至給二郎貼上了“冷血”“渣男”的標籤。

在一片質疑聲和聲討聲中,本片評分成了宮崎駿11部長篇中最低的一部,目前在豆瓣評分只有8.0分。但也有人說,評分雖不高,但這部片子的深意比《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等名作完全有過之而無不及。

《起風了》是以真實的人物為素材,講述的是日本零式戰鬥機的開發者堀越二郎年輕時的故事:平凡的日本少年二郎迷戀展翅翱翔的飛機,一次火車之旅,邂逅了一生的牽掛——菜穗子,因地震的混亂,短暫的相逢卻又失之交臂。在命運的指引下,二郎如願成為飛機設計師,也再度與菜穗子重逢......

下面,我將從影片核心、情節分析、宮崎駿自白來展示電影《起風了》的背後: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01、【堅守夢想“生存下去”】:人生處處是艱難選擇,選擇了就要勇敢面對

“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這句話作為影片的核心意向,風的元素貫穿二郎的人生。①理想與現實的背景“風”;②追夢過程中的挫折“風”;③被特務調查的特務“風”;④愛人離世的傷痛“風”;⑤飛機一去不回的夢碎“風”。

二郎作為千萬普通人的代表,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在身不由己的大環境下,即使面對狂風暴雨,唯有努力生存,這是最直觀的“看山是山”的理解。你或許會有疑問,二郎有體面的工作,不愁吃穿,他並不需要為了“生存”而活下去,怎麼能作為普通民眾的代表呢?二郎的夢想是設計優美的飛機,但在那個年代,飛機的作用就是戰爭,他必然要揹負設計戰機的命運。

卡普羅尼在夢中問二郎:“有金字塔的世界和沒有金字塔的世界,你選擇哪個?”二郎的回答是,“我只想造出優美的飛機”。二郎的話聽起來像是在逃避,但其實是因為他根本沒有選擇權,是否設計戰機不是他能左右的。

很多人對此詬病,他們認為二郎應該堅決抵制,哪怕不惜犧牲自己。或者像容克斯博士那樣反戰反政府,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才符合熒幕上的英雄形象。是的,我們期待英雄,崇拜英雄,但不能要求誰必須成為英雄,必須慷慨負義。

在時代洪流中,苟活的小人物才是眾生常態。拋開二郎,我們來談談那個年代的其他人。假如你是一名醫生,面對戰爭中的傷員,你救還是不救;假如你是服裝廠的工人,你的產品被用做軍裝,這活你接還是不接;假如你是一個農民,你的糧食被用作軍糧,這地你種還是不種;就算你從事的行業和戰爭無關,但只要你為國家創造稅收,錢就被用來打仗,那你的工作是做還是不做?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二郎作為一個普通的小人物,他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去堅守被時代壓彎的夢想。對於視夢想為命的人來說,堅守夢想就等於“生存下去”。

德國在二戰後的戰爭反省中,阿娜阿倫特提出“平庸的惡”的觀點。她說很多人在戰時本分工作,兢兢業業,不問政治,不參與戰爭,但是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本身也是龐大戰爭機器中的一環。她覺得這樣的民眾,也該承擔戰爭責任,他們行為是一種“平庸無為”的縱容和支持。

觀點本身沒有錯,但是在實際當中,你有這樣的思想高度,你不能要求所有人上升到你那樣的高度。普通民眾,第一訴訟永遠是生存,而不是人類的大同或者世界和平的崇高理想。地震來了,他們只能默默重建家園;經濟蕭條,他們只能辛苦工作到深夜,留下幼子幼女苦苦等候;戰爭來了,也只能咬著牙把日子過下去。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小人物來說,戰爭所處的時代,我們是不能夠自己選擇的,無論在怎樣的時代,小人物只能努力生存下去,這是宮崎駿不變的信念。當我們從“看山不是山”,再回到“看山還是山”,才能更加理解那句:“起風了,我們還要努力活下去”的意思。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02、【無懼夢想被“詛咒”】:宮崎駿通過自白,闡述了追夢人背後的堅持與捨棄

夢想是一個美麗的詞彙,有著魔法般的能量,在人們的心中,閃爍著獨特的光芒。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關於夢想的定義,只是我們揹負著各種各樣的責任,很難掙脫自己的人生。我們深深渴望,卻難以到達。

在世人的印象裡,夢想往往披著華麗的外衣,人們都在歌頌夢想,鼓勵夢想,但很少去關注因為夢想而被犧牲的人。一個人的夢想,可能會犧牲身邊的親人;一個國家的夢想,要犧牲的人何止千萬人。

金字塔美澤美矣,可是雄偉壯觀的背後,是多少被榨乾的家庭,是多少被犧牲的靈魂。一架戰機的引進,犧牲的是全日本小孩每天的蓋澆飯和蛋糕,與其說飛機是被詛咒的美夢,不如說,所有需要犧牲別人的夢想都會被詛咒。

我們的世界是否需要金字塔?是否需要諾貝爾?是否需要戰機?是否需要宮崎駿?這些一個個被詛咒的夢想和揹負詛咒的追夢人,是否應該被接受和被鼓勵?宮崎駿沒有給出答案,而是交給觀眾去評判?但交給觀眾評判的不僅僅是潛藏的問題,還有宮崎駿本人。

《起風了》可以算是宮崎駿的自傳。宮崎駿為何要選擇堀越二郎為原型?是因他倆有著情感上的共鳴,同樣揹負著被詛咒的夢,同樣是堅定的追夢者,為了夢想皆可以捨棄一切。通過二郎的角度,來闡述宮崎駿退休前的自白。他要表達的是客觀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在塑造觀眾喜聞樂見的主角形象,頗有點回味往事,任君平說的意味。

瞭解宮崎駿的人都應該知道,他本人就是把夢想擺在第一位的工作狂,他對夢想的熱愛遠遠超過了對親人的感情,甚至連母親去世都沒有見到最後一面,因為當時他在創作《風之谷》。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寫在這裡,我們再來聊聊影片中二郎的感情戲份。很多人對於二郎是否真的愛菜穗子頗有微詞。我覺得愛意是真的,但這份愛被排在夢想的後面也是真的。聽到菜穗子病重,他收拾文件時的慌張;見到菜穗子,不懼傳染吻她抱她時的決絕……這些都是他愛的明證。正如他本人所述,“要讓他放棄製作飛機陪她回去,他做不到。”他珍惜和菜穗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前提是工作時間以外。

總而言之,二郎的夢想是自私的,是以犧牲身邊人為前提的。其實,菜穗子這個角色是宮崎駿幻想出來的理想妻子形象,對他們這樣的工作狂,妻子要能理解並支持自己的夢想,要能愛上自己工作時候的模樣,這樣他們才不會有愧疚感。

通過自白,宮崎駿表現出了反思的態度,為了夢想,二郎做到了竭盡全力、從一而終,但同時他也失去了最愛的妻子,他必定也有愧於自己的父母、孩子。宮崎駿心裡是後悔,還是有別的感觸,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我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宮崎駿第一次為自己的作品留下了眼淚。

事實上除了宮崎駿,包括今敏也好,庵野秀明也好,很多日本人崇尚理想至上,工作至上這樣的理想觀。是對是錯,只有與他們親密相關的人才有資格來評判。假使他們的妻子都如菜穗子那樣,就愛他們認真工作的模樣,那也很好;假使他們的子女都像宮崎駿的兒子那樣給出“100分的導演,0分的爸爸”這樣的評價,那麼毫無疑問他們是不負責任的。

那麼,縱觀當下,我們該如何堅守夢想呢?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03、努力生存,堅守夢想

電影《起風了》裡的二郎,無疑是堅守夢想成功的代表,但是拋開飛機設計師這個身份,作為丈夫,他無疑是冷血無情的,在妻子快病危時,他仍然一心撲在工作上;作為家人,他也是不合格的,一而再忘記妹妹要來看他。貌似在二郎的心裡,夢想高於一切,已經神聖到要讓其它東西通通讓路,甚至不惜為了夢想,去犧牲家人,逃避責任。

這種為大義舍小義的做法,到底可不可取,真的不好評說。別人的夢想我們無法評判,我們能思考的是自己的夢想,這世界絕大部分都是你我他這樣的平凡之人。二郎的夢想觀雖有些偏激,但是他的堅持、奮力求生存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縱觀當下,我們該如何堅守自己的夢想呢?

①堅持,才能把簡單的事情變得意義非凡

二郎從小就鍾愛飛機,他的偶像是意大利著名設計師卡普羅尼,他時常蒐集關於飛機和偶像的一切信息。“年輕的小夥子,飛機並不是什麼戰爭工具,也不是什麼商品,飛機是個美夢,而設計師就是致力於這個美夢成真的工程師。”數年後,二郎不管經歷怎樣的環境,失敗,總能一如既往堅守自己的飛機夢,最終終於得償所願,成了一名飛機設計師。

在武俠電視劇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招數,而這個招數是別人無法與之匹敵的,郭靖的絕招是“降龍十八掌”,梅超風的絕招是“九陰白骨爪”,令狐沖的絕招是“獨孤九劍”,張三丰的絕招是“太極拳”,當這些人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時,別人都會吸一口冷氣,下出一身冷戰,想不出拿什麼來迎戰。貌似自己既不會“凌波微步”,又沒有“葵花點穴手”,怎能戰勝別人?其實沒有獨特的功夫照樣可以制勝。

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一個人做事不堅持,他就很難成功,因為他在成功到來之前已經放棄了。一個人的毅力,決定他在面對困難、失敗、挫折、打擊時是倒下去還是屹立不倒。做一件簡單的事情並不難,但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並非易事,要有恆心,有毅力,持之以恆,還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才能夠堅持自我,唯有如此,才能把簡單的事情變得意義非凡,才能將簡單的招數練成自己的絕招。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②勇敢面對現實,不抱怨,寬容對待

影片中當突如其來的地震來襲,原本平靜的大地,像是被疾風吹皺的湖面,房屋,山體,火車,人群都成了流水中的浮萍,狂風中的落葉。等到地震恢復,觸目皆是瘡痍。不景氣的經濟和破壞巨大的地震讓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人民終日難安,貧窮和疾病困擾著這座島上的所有人。

在災難面前,在貧窮面前,你抱怨有什麼用?煩惱有什麼用?生活仍然是生活,關鍵看你以什麼角度去觀看。因為人生就是有這麼多猝不及防,有這麼多突如其來。你要原諒生活的陰差陽錯,它會讓你學會堅強、珍惜。說到底,你的敵人從始至終都是你自己,戰勝不了自己,沒法不失敗;想不開,鑽死衚衕,全是自己所為。

《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人公被冤入獄,但他始終沒有抱怨,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積極地為出逃做準備,最終成功逃離地獄般的監獄,重獲自由和新生。而與他同一天入獄的一個男子,第一天晚上就不停的抱怨不公平,結果被野蠻的獄吏毆打致死。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讓你覺得委屈,或是不公平,都用寬容、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想出積極的辦法去改善現狀,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寬容他人和這個世界,便是給自己自由的生存空間。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我們不得不懷著一顆寬大的心去原諒諸多人和事,因為這是上天對我們每個人的考驗。寬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從容、自信和超然。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③堅守夢想沒有錯,錯的是人心,要學會接受不完美

二郎的夢想本身是沒有錯的,飛機只是工具,錯的從來都是人心。越是貧窮的國家,越是需要飛機,因為落後就要捱打。人生處處是艱難選擇,該不該為陰暗的夢想犧牲身邊人,犧牲千萬人,褒貶不一。

這世界本就是沒有絕對的黑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互相尊重就好。二郎、二郎妻子的選擇如果能讓他們感到幸福,旁人是沒有資格去指責批評的。畢竟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站在道德制高點說話很容易,能夠真正做到的有幾人?撒切爾夫人同樣也要面對晚景淒涼的結局,選擇了就要有面對和接受的勇氣,沒有對錯之分。

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的,都是一座豐富的寶庫,但你必須學會放棄,選擇適合你自己擁有的。人生有所失才會有所得,只有放棄一部分,我們才會得到另外一部分;只有放棄某種我們憑“慣性”而固守著的東西,才會得到另一些真正裨益人生的東西。

下崗了,就應轉變就業觀,放棄腦子裡根深蒂固的面子觀念,到更廣闊的就業天地去尋找生計;棄政從商,到“海”裡撲騰,就得放棄機關優厚、舒適的工作條件;進入婚姻“圍城”,就得放棄單身時的瀟灑自由……要適應一種生活,必然得放棄某種觀念和慾望。

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它們或多或少皆有瑕疵,人類亦同。比如:我們的出生、我們的家境、我們的容貌、我們的身材,這些都是上天安排的,是與生俱來的。對於不能改變的,我們只有接受,唯有接受才是最好的選擇。

宮崎駿封筆作《起風了》:堅守夢想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

《起風了》整部電影,不僅細膩地呈現出二郎從喜愛飛機到為了戰爭不得不陷入“是否該製造飛機”的深刻苦惱中,還描寫了他與不幸的肺結核少女菜穗子的愛情。影片雖沒有保留宮崎駿一貫的誇張想象與奇幻色彩,但宮崎駿通過二郎的視角,傳達了反戰及追求世界和平的思想。

在那個年代,活著已是不易,但還有許多像二郎一樣:堅守夢想努力“生存下去”,無懼夢想被“詛咒”的追夢人。說遠一點,《起風了》不僅是影片裡二郎追夢人的寫照,也是當下許多人的縮影,更是每個時代無數追夢人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