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副教授張瑩:把“繁”留給教師,把“簡”留給課堂

  進入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副教授張瑩老師的課堂,有時候你會分不清誰是老師、誰是學生,豐富的師生交流和角色互換,讓這門本來深奧難懂的課在線上“活”了起來。

  線上教學是教師抗疫的“一線”

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系副教授張瑩:把“繁”留給教師,把“簡”留給課堂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張瑩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學生怎麼辦,教學怎麼辦?經過兩天的思考,她就明確了思路——認真準備開學後的線上教學,就是教師抗擊疫情的“一線”。

  心懷學生、追求卓越的張瑩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掌握並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但是,作為《高等數學》課程的負責人,帶領22名教師,面對26個大班、96學時、3000多名學生的現實情況,應該如何在降低線上教學門檻,在保證教學秩序的同時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是她面臨的新挑戰。她清楚地知道,線上教學不是把教學從“線下”搬到“線上”,而是要開展一次全員、全方位、全環節的教學改革,這提前“開學”的一個月,成了她探索、求教、實踐,並帶領整個團隊研判和制定教學方案的“黃金月”。

  2月24日的“開學第一課”,張瑩和她的高數教學團隊在學校和學院各級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順利實現了所有班級的“0”失誤教學。實踐證明,在這一個月中,小到一道互動思考題,大到平臺使用和教學方案的制定,都是有效且成功的。在線交互式團隊協作的高效運行,也創新了課程團隊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團隊工作的效率。然而,她並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面對線上教學學生學情難以掌握的現狀,課程的“順利”開展僅僅是一個開始,如何提高教與學的參與度和實效、確保課程質量,成了她“高等數學2.0版本”中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把“繁”留給教師,把“簡”留給課堂

  線上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和課堂互動是兩大要點。張瑩提出,線上教學由於無法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因此不僅要明確課堂規範、完善教學內容,更要注重線上教學設計和課堂互動的特殊性,才能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共同體。經過思考,她提出了四點線上教學思路,並把它分享給了全院乃至全校教師。

  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如何掌握課程教學的捨得之道至關重要。張瑩認為,教學要把“繁”留給教師,把“簡”留給課堂,把“衍”留給學生。

  沒有了教室的環境,想要在課堂上邏輯清晰、方法得當,張瑩在課前下足了苦功夫。雖然高等數學課程的課件質量很高,但是為了實現教學效果,她對課程設計、課件製作、平臺功能的使用、課程互動的設計都進行了解構與重構,常常忙碌到凌晨三四點鐘,成了學生們眼中不需要睡覺的神奇老師,將教學中的“繁”都留給了自己。她說只有這樣的“臺下十年功”才能讓學生感覺到課堂的大“簡”之美,才能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課程本身,而不受客觀條件和硬件的束縛。而課程之於學生,也不能只有“簡”,應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創造自學和交流的機會和空間。而“衍”才是學之始。

  學生的“衍”,需要客觀和主觀的共同推進。在課上講了知識的核心後,將看似“沒學過”的問題留給學生,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內化知識;通過作業的批改和觀察,發現優秀的作品,鼓勵學生作為朋輩導師在週末給同學們講課,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自信;抓住學生的思維火花和小亮點,鼓勵他們進一步完善後跟大家分享,提升綜合能力;課堂上未能細說的“過往和將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兩週的教學,張瑩已經成了學生無話不談的“同齡人”。

  踐行“以學生為中心”並不是一句口號。張瑩說,想要把握好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定位,其實可以記住一個繞口令:不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也不是“我不要我覺得,我要你覺得”,而是“我要我覺得,也要你覺得”。在課程教學中,從薯片的雙曲拋物面結構到廣州塔的數學意義和工匠精神的講授,更是讓學生以小見大,在感受到數學魅力的同時,更加體會到了科學技術的力量,建立了科技強國的自信和勇氣。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培養未來的希望,教師們在不遺餘力地努力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