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飲食分階段,吃什麼並不關鍵,米飯主食、美味零食都可以吃

本文是對「健身飲食」這個概念的介紹,回答如下問題:

  • 「健身飲食」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 健身的不同時期的飲食都是怎樣的?
  • 增肌飲食什麼樣?
  • 減脂飲食什麼樣?
  • 同時增肌減脂飲食又什麼樣?

健身飲食,就是健身者的日常飲食

首先,最需要明確指出來的,就是健身飲食的特殊性:對不起,健身飲食其實並沒有特殊性,對於健身者來說,健身飲食就是常年持續的日常飲食而已,並不是特殊時期的飲食。只不過,健身者吃東西的方式,和他們看待食物的方式,與不健身的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健身飲食」這個詞才會看起來比較特殊。

作為健身者,你可千萬別以為,自己只需要在健身的時候吃健身飲食就行了,沒有所謂「健身的時候」,你成為了健身者,就要永遠使用健身飲食:合理規劃的健身飲食,一定是輕鬆不麻煩,有足夠的滿足感,很容易常年保持的;如果你使用的健身飲食讓你感到痛苦,那麼就想辦法讓他變得不痛苦,你有巨多的知識和技術可以利用。

這是健身飲食這個大詞彙的概念,健身飲食,就是健身者的日常飲食。

健身飲食有什麼特點?

健身者對於飲食的設計,往往是分階段的,健身飲食按階段大概可以分成三類,分別是增肌飲食減脂飲食,和同時增肌減脂飲食(或者也可以叫做「維持飲食」)。在分別描述這三種不同階段的飲食之前,我們先看下健身飲食的整體特點,也就是不同階段健身飲食都具有的特點。

健身飲食,和所謂的正常飲食,也就是不健身的人使用飲食相比,最明顯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

對總熱量的控制,各個階段的健身飲食,都會對總熱量有或多或少的控制;另外一個是高蛋白,所有階段的健身飲食,都要求攝入比較多的蛋白質,健身者每天吃兩斤多肉,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

對熱量的控制,實際上就是對體重的控制,想減脂,就要吃較低的熱量,製造出熱量差;想比較快速的增肌,就要吃較高的熱量,製造出熱量盈餘。而吃高蛋白有兩個意義,一個是體成分優化意義,也就是減重時限制肌肉損失量,增重時確保肌肉增得多一些;另一個意義,就是在減脂的時候提供飽腹感,限制飢餓感。

控制熱量和高蛋白這兩個特點,是所有階段的健身飲食都具有的。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不同階段的飲食的特點。

增肌飲食

增肌飲食,一般指的是以全力增肌為目標的飲食,追求最大化的增肌速度。而在肌肉增長速度比較快的時候,脂肪也一定是會增長的,也是就說,全力增肌飲食,會使

肌肉和脂肪同時增長

健身飲食分階段,吃什麼並不關鍵,米飯主食、美味零食都可以吃

增肌飲食需要控制熱量

非常需要注意的是,受職業健美圈影響,很多健身者會把增肌飲食和「養豬飲食」搞混:很多人在增肌時候,效仿職業健美者,完全不限制熱量,每一餐都吃得非常不紳士/淑女。這種完全不限制熱量的飲食,非常不適合普通人使用,因為多餘的熱量太大,會使脂肪增長失控,大幅度增加以後減脂階段的週期和難度,而這樣做也並不會帶來額外的肌肉增長,因為肌肉增長對熱量盈餘的要求並不算高,盈餘大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會再增加肌肉的增長速度了。

對於普通人健身者來說,增肌飲食是一定要控制熱量的,控制熱量的目的,正是為了在肌肉最大化增長的同時,限制脂肪的增長速度,降低以後減脂的難度。實際上增肌飲食的難點,就在於對熱量盈餘大小的把握,系統訓練兩年之後,肌肉的增長速度已經不可能很快,如果盈餘做大了,就徒增脂肪,而做小了,本來就緩慢的肌肉增長,則會進一步減速。

不同健身者的食物選擇

不同類型健身者的增肌飲食,在食物選擇方面也有些差別。

有一些增重很吃力的人(一般都是從小瘦到大的那種),往往需要很多高熱量密度的食物,配合蛋白粉或者增肌粉這種低飽腹感的蛋白質來源,才能在不撐死的情況下穩定增肌增重。

而容易胖的健身者,尤其那些減脂成功的「前胖子」,就需要吃很多低熱量密度的食物,少用蛋白粉來堆蛋白質(因為飽腹感差),才容易控制住熱量,這種人的增肌飲食,其實就是增了一些食物量的減脂飲食。

增肌飲食,不是唯一能增肌的飲食

你需要知道的是,增肌飲食,並不是唯一能夠帶來肌肉增長的飲食,換句話說,即使體重不增長,肌肉也是有可能增長的。

沒什麼訓練經歷的新手,在減脂飲食下也完全有可能增肌;就算是有多年訓練經驗的健身者,也有可能在非增肌飲食下得到增肌效果。

但有一點也可以肯定,那就是增肌飲食的增肌效率,比其他飲食都要高出很多。簡單的解釋就是,人體在熱量供應充足時,處於「合成狀態」,肌肉在這種狀態下,才有可能比較快速的增長。

女性慎用增肌飲食

女性健身者一定要慎用增肌飲食,因為脂肪增長對於女性來說,實在是容易毀形象

我一般建議女性健身者,在接觸力量訓練的前半年,都別使用增肌飲食。如果你想減脂塑形,則可以使用小熱量差的溫和減脂飲食;如果不想減脂,則把蛋白質吃夠,體重不需要增,只要別降就行。

減脂飲食

絕大多數健身者都需要經歷「減脂期」,連續一段時間diet減脂。增肌飲食和減脂飲食交替使用,就是健身圈裡經常提到的bulking-cutting循環,也就是增肌-減脂循環。

減脂飲食和增肌飲食相反,需要確保體重和脂肪同時下降,事實上,對於已經發展出一些肌肉維度的健身者來說,減脂飲食也

必然會帶來肌肉流失,無論你的保護措施做的有多好,肌肉都會損失,損失的比例和基因有很大關係。只有訓練經歷很少的新手,才有可能在減脂飲食下完美保護肌肉。

健身者的減脂飲食,和普通減脂者的減脂飲食相比,差別並不大,在思路和手段上甚至完全沒差別:控制熱量,做出熱量差,實現減脂效果,吃比較多的蛋白質和蔬菜,實現飽腹感,再儘可能的在食物選擇方面多換花樣,同時想辦法提升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確保飲食體驗,細說可以寫十萬字,但是核心的思路就是這麼簡單。

健身者的減脂飲食,和不健身的人相比,只有一個明顯的差別,那就是難度。因為健身者為了得到塑形效果,需要減到很低的體脂率,而體脂率越低,繼續減脂的難度就越大,再加上肌肉保護的需求存在,使得健身者減脂的難度,要比不健身的人高出一大塊。

同時增肌減脂飲食

同時增肌減脂的飲食,一般都通過某種高低熱量循環的方式,來實現增肌和減脂的小週期交替,往往會使體重總體穩定

體脂率較高的健身者,會在這種飲食下緩慢減重,因為脂肪的減少速度大於肌肉的增長速度;體脂率較低者,則會在這種飲食下體重完全穩定,或者非常緩慢的增重(脂肪幾乎不增長,同時肌肉很緩慢的增長)。

如果體脂率已經達到很低的程度(男10%以下,女20%以下),同時肌肉維度也已經比較大(2年以上系統訓練經驗),這種飲食的減脂和增肌效率就會變得非常低,以至於不太實用。不過具體的效果,貌似有很大的人異差別。

不循環熱量,每天都攝入維持熱量,也是常見的維持飲食方式,使用這種飲食的的健身者,也可能會得到緩慢的同時增肌減脂效果。

健身飲食永遠控制熱量

在健身的任何階段,對熱量的控制都是絕對必要的,只不過控制熱量的嚴格程度和精確程度,可以有比較大的變通空間,具體要看每個健身者的需求和策略安排。

嚴格,精確的控制熱量,基本等同於算熱量,也就是俗稱的「算卡路里」。算熱量可以最精確的滿足任何階段的需求:全力增肌時算熱量,可以得到最多的肌肉增長,同時儘量少的脂肪增長;減脂時算熱量,可以使健身者穩穩的減到最終塑形要求的體脂率(男8%以下女18%以下),算熱量能刷出來的體脂率,永遠要比不算熱量低兩個點左右。

當然,出於可持續性的考慮,精確算熱量的方式不大可能連續很長時間使用。在很多時候,健身者需要使用不那麼麻煩,同時也能對熱量有一定控制力度的飲食控制方式,只有在真正需要穩固進展的時候,比如集中增肌,或者衝刺減脂塑形,才切換到精確計算熱量的飲食方式。

「到底吃什麼」不是關鍵所在

『到底吃什麼?』,『這個或者那個能不能吃?』,『這個或者那個是不是要多吃,是不是要少吃?』,這類有關具體食物選擇的問題,很多新手健身者會很想知道,但這類問題並不算很重要。

健身和減脂飲食的邏輯核心,是熱量,宏觀營養,和可持續性等等,具體的食物選擇,只不過是實現這些邏輯的手段,我們不直接選擇食物,甚至也不會根據「健康程度」來選擇食物,而是看一種食物,是不是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對熱量或者宏觀營養的控制,是不是能夠提升總體的飲食體驗等等。能,我們就選,不能,就不選,真正重要的並不是食物本身

熟練的減脂者或健身者看待食物的眼光,和普通人也是不同的,他們關注食物的熱量密度,宏觀營養比例,出於可持續性的考慮,還會非常關注食物的味道口感,製作成本,和多樣性等等。

你也許聽說過健身的人都吃雞胸,雞蛋白,或者只吃健康食品等等,然而這些都只是表面,對於真正的健身者來說,食物的選擇,永遠都是為了實現飲食策略,雞胸雞蛋白都是因為具有較高的蛋白質性價比,才會被很多健身者使用,健康食品大部分也都是為了實現飽腹感。成功的健身者和成功的減脂者,都會

很機智的吃各種自己喜歡的垃圾食品以保證飲食體驗,和健身生活的可持續性。

總結

健身飲食,其實就是健身者的日常飲食,對於健身者來說,健身飲食並不是什麼特殊飲食。

健身飲食,可以按階段分成肌飲食,減脂飲食,和同時增肌減脂飲食。所有階段的健身飲食,都有控制熱量和高蛋白兩個特點。

健身飲食的邏輯核心,是熱量,宏觀營養(以蛋白質為主),以及飲食的可持續性。具體的食物選擇,只是核心邏輯的實現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