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損益表勾稽關係不是利潤=收入–費用–成本?

用戶67239664


你好,我是財經領域作者阿恆,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原因有下面幾點:

損益表是管理盈利的信號,並不是簡單的勾稽關係。是管理層合理合法“調控”損益表的盈利調控,是投資者用來發現上市公司營運出現問題的解讀方法。

1.盈利的負面信號:

信號出現在管理層在業績無法達到計劃,因此調整各種會計估計和假設以提高公司當期利潤,典型的包括調低壞賬準備金、存貨跌價損失準備,突然改變人司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改變研發費用大幅上升,銷售費用,廣告費用、營銷費用突然下降,客戶預收款大幅下降,等等。

2.盈利的正面信號:

往往出現在當年業績遠遠好於預期,因此管理層希望“平滑利潤”,把部份收入和利潤延期到以後季度、年度。典型的正面信號與負面信號應該正好相反。

特殊情況:

1.保守假設和估計把各種費用和損失計提充分,當年盈利不達標。如果公司運營本身沒有本質的惡化,這就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

2.利潤無法達標當年計劃,管理層放棄當年損益表,同樣把各種費用扣損失計提充分,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這種情況要小心是否經營本質出現惡化。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得道鍊金術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為什麼損益表勾稽關係不是利潤=收入–費用–成本?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1、首先來看一下損益表的定義: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經營成果的報表。

2、損益表的計算公式分四個部分:

①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利潤(虧損)

②主營業務利潤(虧損)+其他業務利潤(-虧損)- 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利潤(虧損)

③營業利潤(虧損)+投資收益(-損失)+補貼收入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利潤總額

④利潤總額-所得稅=淨利潤

3、主營業務收入指的是銷售額,主營業務成本指的是銷售成本,(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額=毛利率,毛利率越大,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高就越高,控制成本的能力越強。通過這個勾稽關係,更好的為閱讀者提供合理的決策分析。

4、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與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會導致利潤總額減少,也就是說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費用包括銷售費用主要是為銷售而發生的費用:例如銷售部門的工資、折舊、福利及展覽費、廣告費、包裝費等;管理費用主要是企業管理方面發生的費用,例如:管理人員工資,辦公室固定資產折舊、辦公費、差旅費、社保費等等;財務費用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銀行手續費、貸款利息、匯兌損益等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來,損益表的勾稽關係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收入減成本是為了計算盈利情況,可以清晰的看出企業的經營情況,費用是企業發生的和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利益流出。

以上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能讓你更加深刻的理解損益表的含義。


遇見幸福與你同行


損益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屬於動態會計報表;根據“收入-費用=利潤”的基本關係來編制的,其具體內容取決於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及其內容,損益表項目是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內容的具體體現。損益表可以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成果和投資效率,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未來一定時期的盈利趨勢。

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規定----企業在損益表(利潤表)中應當對費用按照功能分類,分為從事經營業務發生的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