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牽手福泉:中醫對口幫扶 “傳幫帶”促提升

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工作,是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然目標。2019年10月,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委派骨傷科主任醫師劉智華和主治醫師劉奕到福泉市中醫醫院進行為期半年的對口幫扶並掛職副院長,以東部醫療技術優勢彌補西部醫療發展短板,幫助完善福泉市中醫醫院科室建設、引進新技術和項目,促進該院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不斷激活福泉市中醫醫院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广州牵手福泉:中医对口帮扶 “传帮带”促提升

“術後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一個是腿部力線要改變,它原來是內翻,第二是腿部的疼痛要解決,她的腿部組織內側受壓,疼痛的解決主要是還是要把關節清理……”一大早,劉智華和同事來到患者蘭萬芝病床前,詳細瞭解她的術後恢復情況,指導管床醫生進行下一步治療。

广州牵手福泉:中医对口帮扶 “传帮带”促提升

家住馬場坪街道安谷村63歲的蘭萬芝,左膝關節患骨性關節炎三年多,近半年病情加重影響了正常生活,來到中醫醫院就診後,初步治療方案是人工膝關節置換。但考慮到患者年齡偏大,為減輕患者的負擔和手術風險,劉智華與骨科同事反覆討論、多次會診後,決定更換治療方案,在保留患者關節的前提下進行脛骨高位截骨手術。

广州牵手福泉:中医对口帮扶 “传帮带”促提升

據瞭解,此次實施的“關節鏡介導下軟骨下骨微骨折及脛骨高位截骨術(HTO)”是福泉市首例,在黔南州也屬首例,實現了福泉市中醫醫院醫療技術的新突破,也使骨傷科的醫療、護理技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蘭萬芝的女兒馬燈花告訴記者,“這次帶我母親來市中醫醫院看病,手術很成功,現在正在慢慢恢復,狀態也不錯。這次在家門口就能做這個手術,不用跑到貴陽或者外省,不僅方便,還為我們減少了很多開銷,真的很感謝”。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只有帶動當地醫療隊伍水平提高,才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在對口幫扶期間,劉智華與劉奕兩位專家十分注重“傳幫帶”,他們不斷引進醫療新技術、新項目,通過設計課程、開展醫療技術培訓、病例講解、手把手教學、術中觀摩講解、術後鞏固等方式,每天一討論、每週一小講、每月一大講,激發了醫務人員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他們把自身掌握的管理經驗、先進醫療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中醫醫院骨科科室的醫護人員。

广州牵手福泉:中医对口帮扶 “传帮带”促提升

“他們把好多技術的新理念都教授給了我們,使我們在手術方面的一些難關得到了很好的攻克。”中醫醫院骨傷科醫師吳讓松告訴記者,通過兩位專家老師傳授的經驗,讓前來就診的骨傷病患能夠就地就診,並且減少轉診,為病患提供更好地醫療服務。

採訪中,骨傷科主任歐宗明說:“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全科室的整體能力,醫療技術水平和新技術新的理念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對很多疑難病症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爭取將他們帶來的新理念和診療技術融匯貫通,獨立把這些診療技術服務在廣大的病患身上。”

廣東番禺區中醫院對福泉市中醫醫院持續不斷的“組團”幫扶指導,使福泉市中醫醫院在服務上更規範化,技術上更專業化,更好地為福泉廣大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广州牵手福泉:中医对口帮扶 “传帮带”促提升

“目前,我們主要是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把我們所掌握的技術應用到福泉市中醫醫院,為福泉的老百姓帶來更好的、最前沿的治療服務,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一些常見病、慢性病在當地醫院就能解決,確保群眾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醫療保障。”劉智華這樣說道。

自2017年4月開展對口幫扶以來,廣州番禺區中醫醫院先後派駐骨傷科、皮膚科科、外科、內科等11名醫生到福泉市中醫醫院坐診,共診治患者4700餘人次,幫助中醫醫院不斷改善和強化管理,加強醫生臨床診療能力,建立醫療質量、安全管理、醫療服務持續改進的管理體系,提升福泉市中醫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服務能力、服務理念和管理水平,滿足群眾就近就醫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